一部《狂野时代》还没正式上映,预售就蹭蹭往上冲,直接破了四千万。
如果说金鸡影帝是结果,那王晶这句话,其实是在点明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
01
在王晶眼里,易烊千玺更像“偏文艺的周润发或者姜文”,不是刘德华那种全面商业偶像。
帅归帅,但更看重的是戏,而不是脸。
从这些年接的片就能看出来。
不是甜宠,不是爽剧,而是一部接一部的“硬骨头”。
《少年的你》里是小混混带伤感,《奇迹·笨小孩》里是打工苦命兄长。
到了《小小的我》,干脆直接把难度拉满,演脑瘫少年。
这条路不轻松,但含金量高。
在流量最值钱的年纪,他偏偏往“去流量化”的方向走,这一点跟早年的周润发还真有点像。
![]()
02
但光有“路线”不行,得有实绩撑着。
《小小的我》这次拿下金鸡影帝,24岁,金鸡史上最年轻的一位。
金鸡奖再怎么争议,这个奖项砸在他手里,说服力还是挺硬。
为了刘春和这个角色,他封闭训练几个月。
去看真正的患者,观察他们怎么走路,怎么吃饭,怎么用力。
镜头里,手指抖、脑袋偏、身体僵硬,不靠台词,全凭眼神和肢体。
有一场画画的戏,铅笔断了,刘春和还在憋着劲往下画,那种“想控制身体却控制不了”的绝望,全挂在脸上。
越安静的角色,越考验底子,演不好就尬,演出来就抓心。
再看《狂野时代》。
一人分饰多角,造型又疯又狠,甚至有的出场,观众认不出是同一个人。
厚厚特效妆底下,如果眼神是空的,再多钱砸在造型上也白搭。
偏偏他的眼神能透出来,情绪推得动,这才是业内会认可的地方。
奖项也在一点点积累。
三次金鸡提名,加上这次终于拿奖,对一个 00 后来说,这履历已经非常扎眼。
![]()
03
周润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从街头混到大银幕,“小马哥”的叼烟、风衣、回头一笑,整个气场是外放的,是炸开的。
易烊千玺现在的路子,明显更内敛。
很多角色都是往里收的,不飙泪,不吼叫,情绪压在眼里,在微表情里一点点放出来。
一个是港片黄金时代的江湖范儿,一个是当代现实题材里的压抑感。
时代不同,话语体系也完全不一样,硬说“谁能替代谁”,肯定有点勉强。
但王晶说的“下一个周润发”,重点从来不是复制角色,而是职业内核。
周润发当年也是敢赌。
接电视剧,往上顶;接戏路不稳的电影,也敢试。
易烊千玺也是同样的劲头。
从偶像组合出来,本来可以继续走综艺、综艺、再综艺的轻松路,结果转身开始往“角色型演员”上靠。
本质上,比的不是脸,比的也不是名气,而是:愿不愿意拿自己开刀,把舒适区一点点拆掉。
这一点上,两代人其实是连在一起的。
![]()
04
有人说:周润发就是周润发,港片的高光,是任何人都复刻不了的。
也有人提醒,现在吹得太早,对一个年轻演员其实是压力。
这些声音也不能说没道理。
毕竟易烊千玺才二十多岁,作品还远没累积到“封神”的程度,现在就往天花板上对标,稍有闪失,反噬会很大。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讨论本身,就说明他已经跳出了“偶像”的框架。
大众开始比较的是“演技线”“角色厚度”,而不是舞台上有没有跳同步。
他自己倒是看得挺淡。
公开说过,希望做“变色龙演员”,角色好玩就行,既能娱乐观众,也能娱乐自己。
这话听着轻,背后却挺重。
想做变色龙,就得接受被“角色吃掉”,也得接受观众慢慢忘掉自己本人。
真正站得住的演员,从来不是成为“下一个谁”,而是做到:你一出场,观众就知道,这是你独有的那一味。
现在的易烊千玺,已经有了这种雏形。
![]()
未来能不能到周润发那个高度,没人敢打包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条路,他是认真在走。
对于观众来说,其实也不用急着给他盖章。
就让时间、作品和银幕上的每一次亮相,慢慢去回答这个问题。
标签可以是别人的,底气只能靠自己演出来。
等哪一天,大家不再拿他和谁比较,而是用他去形容别人,那才是真的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