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板经常会说:“我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市场卷、行业卷、流量卷,怎么都卷不过别人。”
但你再问一句:“那你现在到底在卷什么?”
往往他们说不出来。
你会发现,大部分中小企业,不是死在竞争上,而是死在盲目打大仗,忽略细分市场的增量机会。
真正的商业高手,从来不在大市场拼命挤,而是在别人忽略的窄市场里做增量,做效率,做结构性机会。
为什么细分市场的增量,决定中小企业能不能活下来,甚至反超大企业?
一、你以为的内卷,其实是挤错了赛道
太多中小企业陷入同一个误区:
别人做什么,你跟着做什么;别人卖什么,你跟着卖什么;别人打什么广告,你也学着打。
但问题是:你永远卷不过行业的头部。
因为大企业的打法,是基于资源、规模、品牌力设计的。
你模仿它,就是在用最弱的武器,去打最强的对手。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企业越做越累、越做越亏:
不是经营能力不行,而是选错了“竞争维度”。
所以,中小企业的正确打法只有一条:
不要在大赛道卷存量,要在细分市场做增量。
二、为什么要做细分增量?因为大市场早就被锁死了
我们为什么老是打不过别人?
因为大市场已经是“资源型竞争”,拼的是体量,而不是洞察力。
但细分市场不一样。
细分市场是“认知型竞争”,拼的是:
你有没有比别人快一步看到机会
你能否服务到别人看不见的需求
你是否能解决客户的“小痛点”
这件事,有三个底层逻辑。
逻辑一:大企业看不见“小需求”
大企业的战略视角,是“一个赛道必须撑起50亿市场规模”。
而中小企业的视角,是“1000万就够活,3000万就能快跑”。
这导致一个必然结果:
越小的需求,越不会被大企业重视。
越是不被重视,就越容易形成中小企业的结构性机会。
你做的是他们看不见的小需求,
赚的是他们赚不到的利润。
逻辑二:增量比存量更容易撬动增长
什么叫“增量”?
就是你不是从别人手里抢市场,而是发现了一块新人群、新场景、新需求。
我举个例子:
一家公司做移动电源,发现大学生市场卷到不行。
但换个思路去想:
移动电源谁用得最多?
不是学生,是外卖员。
于是它专门做“外卖员款”:抗摔、防水、插口多、电量大。
价格比普通款贵 40%,毛利却提升了 70%。
这就是细分增量:
你不是去抢学生的需求,是新增一个全新用户群。
逻辑三:细分市场极容易形成“心智封锁”
在大市场里,你很难做成第一。
但在一个够窄的细分市场,你可以很快做成唯一。
而心智锁定一旦发生,就很难被撬动。
比如:“猫主粮里的肠胃敏感款”“银发族专用护膝”“户外露营专用保温壶”。
当一个消费者在一个场景下想到某品牌时,你就赢了。
狭窄才是品牌的起点,垂直才是利润的来源。
三、那中小企业到底怎么找到“细分增量”?
这部分我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我叫它:“增量洞察三步法”
照着做,就能立刻找到你业务里的新增量。
第一步:盯住“被忽略的群体”
所有新增量,都来自一个不起眼的“少数人”。
你比如:
情绪敏感的年轻人 → 情绪商品市场(香氛、情绪手账、治愈系用品)
经常加班的打工人 → 功能性饮品、便当经济
居家型父母 → 室内游戏、益智类用品
中老年数字移民 → 大字版、小白模式、一步上手产品
增量的本质,就是:
“别人没有关注到的人,你关注到了。”
第二步:盯住“没人服务到的细小场景”
一个典型案例:
有品牌发现新手爸妈最崩溃的瞬间是什么?
不是孩子哭,而是孩子在车里哭。
因为车里无处可逃、也不方便哄、还被安全座椅固定。
于是它推出“车载安抚玩具”,30天卖了30万件。
你看,细分场景比细分人群更精准。
因为场景里的需求是即时、强烈、可量化的。
你可以问自己:
我的行业里,有哪些被忽略的关键场景?
有哪些场景痛点还没被满足?
哪些场景会触发“冲动购买”?
这就是你最容易做出的细分增量。
第三步:盯住趋势的边缘地带
趋势真正带来增量的,不是主干,而是边缘。
比如所有“跨界组合”都是边缘增量:
蛋白饮 + 咖啡 = 功能咖啡
补剂 + 零食 = 功能零食
卫浴 + 科技 = 智能卫浴
家居 + 情绪 = 情绪家居
边缘就是新物种的出生地。
当别人还在主赛道里挤来挤去的时候,你已经在边缘地带提早布局了。
四、一个模型:细分增量的“三圈理论”
![]()
你要找的增量,就是三圈重叠的那一个点。
你比如:
趋势:情绪疗愈
人群:独居青年
场景:睡前放松
增量产品是什么?
白噪音灯、香氛机、小夜灯、睡前音频。
这就是“模型化”带来的威力:思考有方向,机会不再靠运气。
五、为什么说“细分市场做增量”,是中小企业唯一正确的商业策略?
因为真正的商业竞争不是“卷赢别人”,而是:找到别人还没开始卷的地方。
中小企业的优势不是资源、不是资本、不是规模,
是:速度快、洞察敏锐、能在小市场深耕、能在大企业忽略的地方赚钱。
今天的大环境确实竞争激烈、增长放缓。
但你要知道:
越是下行周期,越是细分市场的黄金时代。
因为当所有人都盯着大盘不放的时候,真正的机会,悄悄长在角落里。
高手不是在大市场赢,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赢。
增量不是发现趋势,是去发现别人没看见的需求。
你不用把所有市场打穿,
你只需要把一个小市场做深、做透、做到别人打不进去。
这才是中小企业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
![]()
1、品牌定位与增长策略
2、内容与社交资产体系搭建
3、品牌故事与传播主张梳理
4、营销打法与年度增长计划
5、达人矩阵与口碑传播落地
6、创始人IP打造
简单说,我帮你把品牌做成“有情绪、有共鸣、有故事”,让流量不止爆一下,而是能沉淀、能复用、能增长。
服务价格:
单次咨询2万起(2小时内),项目制10-30万,年度全案陪跑服务60万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