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在深圳前海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以“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是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幕式主题演讲环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以“从轻资产到重资本的金融强国之路”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资产形态转型、资本结构优化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之间的深层关联。
![]()
王忠民指出,当前经济正从工业化时代迈向数字化新时代,企业需通过“轻资产化”规避重资产风险,并以“重资本”策略拥抱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这一路径将成为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力量。
“重资本”是支撑创新的关键
王忠民首先分析了传统重资产模式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他提到,工业化时代依赖固定资产投入的发展逻辑已难以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节奏。若企业仍将资产折旧周期设定为5%至50%的线性模式,很可能因技术革新导致资产无法回收,甚至引发负现金流风险。
为此,王忠民认为,“轻资产”是应对这一困局的核心思路——企业应通过融资租赁、产业链分工等方式将重资产转移至专业平台,从而聚焦核心创新环节。他以苹果公司为例,指出其通过将95%的产业链布局在中国,自身仅保留设计与品牌管理,成功实现轻资产运营,并带动全球供应链协同发展。
在轻资产基础上,王忠民强调“重资本”是支撑创新的关键。他梳理了从初创企业到上市公司的资本路径:初创阶段需通过天使投资、风险基金(如深圳天使母基金、深创投)等多层次资本注入,快速优化资本结构;成长期则需借助社保基金、银行权益类资本乃至国际资本形成“风险共担生态”。
王忠民指出,这一过程中,高失败率并不可怕。“50%的创业者和50%的基金都失败的时候,社会能不能承担起这种进步失败的破坏力?”王忠民称,“有趣的是,成功的项目,恰好担当起了失败的社会创新的机会成本。”
要激发全产业链的创新活力
谈及资本市场改革,王忠民高度评价注册制对重资本生态的促进作用。注册制通过差异投票权、分配权等交易结构设计,让资本更高效地流向技术创新企业,同时保护创始人主导权。
王忠民还指出,不动产证券化(如收益权交易)等金融工具的创新,能够将最重的资产转化为可流动的金融产品,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深圳在此领域的探索——如深交所在IPO注册制改革中的领先实践,以及供应链金融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正成为全国范本。
最后,王忠民呼吁上市公司与头部企业主动布局“重资本”战略。他引用谷歌收购DeepMind、微软投资OpenAI等案例,说明大企业通过收购中小创新团队能快速抢占技术制高点。在中国语境下,他建议市值千亿级的上市公司将10%-20%的资源投资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和进步,即用于投资产业链上的创新节点,形成“链上共赢”的生态。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自身研发风险,更能在供应链层面激发全产业链的创新活力。
“让产业链当中不是一个企业成功,而是让所有链上的都成功;不是一家企业独自资产变轻,而是让产业链条当中的实时创新、实时进步、共赢的逻辑牢牢地深化,”王忠民说,“有趣的是,这正在深圳、正在大湾区、正在中国的‘轻资产、重资本’过程当中大幅度地成长和蓬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罗曼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