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两架舰载机(分别是MH-60R“海鹰”直升机和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南中国海上一次所谓“日常训练”中,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先后落水坠毁,且均发生在飞机的起飞阶段。而此前的10月18日,“尼米兹”号搭载的一架F-35C战斗机曾与甲板相撞,致一人受伤。尽管装备和人员的损失在军事训练中通常不可避免,且近些年美军舰载机坠海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比如2022年1月24日,一架F-35C战斗机降落时从正在南海演训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上坠海,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两架舰载机几乎同时落水,接连发生两起A类事故,仍属罕见,令美国海军蒙羞。对事故原因有各种猜测,目前较为官方的是特朗普总统答记者问时所说的“燃油质量”问题,最终仍需经过数月详细调查方能产生结论。
美国海军系统性疲惫
美军对于航母打击群的过度部署是此次坠机事件的一个显要背景。“尼米兹”号采用核动力推进,已服役50年,近年为了完成兼顾“印太”和中东的“使命”疲于奔命,此次已在海上连续活动七个多月,日均起降舰载机超20架次,大大超出航母打击群一般三个月为一次的部署周期。“尼米兹”号虽是核动力航母,可以长期在海上行动,但舰体结构、蒸汽弹射器与机载设备均严重老化,其搭载的直升机平均机龄超过20年,配属的舰载机、属舰等其他兵力如此长期出海不归也已近乎极限,机械和人员都严重疲惫,事故在所难免。有数据显示,美军飞行员目前年均飞行时长较十年前增加了近40%,疲劳相关事故率上升22%。而且,美军近年过度依赖模拟器训练,飞行员在复杂环境下的应急能力日益捉襟见肘。
自2009年以来,美军执着于在南海等中国周边海域强化军事活动的频次、烈度和针对性,但近年来,受制于平台数量瓶颈和现有平台老化、维修不力等因素,其大部分类型兵力的部署及活动已近极限、增长乏力。从本质上讲,此次事故暴露的是美国海上力量投送体系的深层危机,其装备可靠性亦已形成系统性风险。
![]()
▲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资料图片。
10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了一个关键事实:“美方有关军机是在南海开展军事演练时坠毁的。美方频繁派遣军舰军机到南海炫耀武力,是引发海上安全问题、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根源。”
“尼米兹”号航母此次是执行其退役前的最后一次部署周期,坠机事故发生后将返回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附近的母港埃弗雷特海军基地,其半个世纪的海上耀武扬威生涯即将划上难堪的句号。
海上多极时代即将到来
二战后,美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上霸权,美军也以维系和强化海上主导优势为头号使命和既定政策。在美国的战略视野中,欧亚大陆是“世界政治的中心”,美国要想主导欧亚大陆事务,就必须跨过两洋向其投送力量和资源,效仿18至19世纪的英国搞“离岸平衡”,同时确保欧亚大陆的均势和适度破碎,阻止其被任何一个国家或集团控制。这种思维深深融入美国战略界的决策方式,成为经典教义或意识形态,在冷战结束后变得更加不容置喙。1992年,美国海军确立了“由海向陆”的战略,将支援近岸和陆上作战作为主要任务。在缺乏其他大国海上挑战的“独孤求败”情况下,美国得以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干预、维持秩序并遂行多样化任务。
全球反恐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心逐渐重回大国竞争。2015年前后,美国海军认为全球海上安全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中俄等国海上力量严重挑战了美国的主导地位,于是提出“重回制海”(Return to Sea Control)战略,以聚焦高端战争的转型为重中之重,各军兵种积极革新海军战略和作战概念、提升作战能力,并对大国对制海权的挑战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反介入/区域拒止、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爆炸式发展,海上权力日益分散。同时,海权逐渐从20世纪以前的一维(水面)权力,发展到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二维和三维(水面、水下及空中)权力,再到今天的五维(水面、水下、空中、太空及电磁)权力,维系优势和控制海洋变得愈发困难,任何一维的控制失败即意味着控海失败,相反,“拒止”变得越来越容易。这种态势明显不利于海上军事权力的集中和运用,使得延续了500年的海上单极和霸权更替模式向多极样式转变,海上多极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中美总体军事力量对比正变得愈发均衡,特别是在西太平洋,美军已在海军平台数量方面处于劣势,且短期内无法逆转。而在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运输舰、现代化潜艇、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巡洋舰、驱逐舰及护卫舰等主战海军平台方面,美军的数量优势也在急剧缩小。考虑到美国海军最多只能将60%至70%的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或太平洋,即便只考虑现代化主战平台数量,其也再难维系优势。
对美国海军而言,趋势比现实更不容乐观。根据美国海军2025至2054财年的30年造舰计划,其舰队规模将迟至2032财年才能再度超过300艘,并在2042财年超过380艘。然而,受制于国内造船业能力不足、供应链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美军现在几乎所有重大型号建设,包括福特级航母、哥伦比亚级导弹核潜艇、星座级护卫舰等都大幅延期,成本也不可确定地攀升,将导致未来其海军舰队规模进一步缩水。而今后五至十年,美军又有大量现役舰艇面临退役或状态不佳,将加剧困境。
美国战略界的认知更为悲观。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认为,“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多倍”。国防部长赫格塞思2025年4月在一次国会质询中称,“中国有能力用高超音速导弹在20分钟内击沉全部11艘美军航母”。这些言论固然有渲染“中国威胁论”和索取额外军费批条的夸张成分,但或多或少反映了美军方的高度焦虑和自信垮塌。
然而,认识到衰落与承认并接受衰落是两回事:一方面,美国战略界认识到了美军已难再主宰全球海洋;另一方面,美国现行政策的前提依然是维护海上优势,仍坚持全球部署和全球攻防,忍不住频频介入不同地区的海上安全热点。此次“尼米兹”号海上事故提醒五角大楼,认知和行动不一致必然导致力有不逮,其是时候接受美国海洋霸权的衰落趋势了。
原文标题《胡波:美军航母舰载机两连坠与海上霸权衰落》,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世界知识”,作者胡波,“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
高端访谈
更多访谈(下滑查看)
基金会动态
更多动态(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