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国通过正式外交渠道通报日方,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
这一决定距离首批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对华恢复出口仅过去12天,让此前欢呼“贸易回暖”的日本舆论瞬间陷入沉默,更给本就艰难的日本水产业蒙上浓重阴影。
![]()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市场对日本水产来说,究竟有多重要。打个比方,2022年,日本出口到全球的水产品里,有超过五分之一是卖给了中国,总金额高达871亿日元。
尤其对北海道的渔民来说,中国市场简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捕捞上来的扇贝,93%都奔向了中国的餐桌,光扇贝这一项,每年就能给北海道带来430亿日元的收入,占据了当地水产出口的七成。
![]()
可以说,中国消费者碗里的这口扇贝,直接关系到北海道渔民一家的生计,是实实在在的“大饭碗”。
这份好日子,却在2023年8月,随着日本政府决定启动核污水排海,开始蒙上阴影。
你可以想象,当新闻爆出来的时候,中国消费者的心里会怎么想?“这水产还能吃吗?”“安全吗?”即便官方一再解释,但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本能担忧,大家心里难免嘀咕。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最直接的反应。
![]()
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对华水产出口额直接从871亿日元跌到了61亿日元,占比不足2%。北海道的扇贝,更是从过去百亿规模的出口,直接归零。这无疑给日本水产行业一记重创。
为了挽救颓势,日本方面也做了努力。他们设立了一个“有条件恢复进口”的通道,希望能重新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有近700家日本水产企业提交了申请,结果只有区区3家通过审批,通过率连千分之四都不到,这足以说明中方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谨慎和严格。
![]()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1月7日,一则消息在日本媒体上乐开了花:首批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顺利抵达中国!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喜形于色,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称这是“破冰信号”,预示着中日水产贸易即将“回暖”。
不难想象,日本渔民们可能长舒一口气,觉得漫长的寒冬终于要过去了。相关企业或许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重新布局中国市场。这十二天里,日本舆论弥漫着乐观的情绪,似乎所有的阴霾都将被这几吨扇贝驱散。
![]()
他们都低估了局势的复杂性,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看清自己身处的棋局。
就在这股乐观情绪还没消散,甚至可以说还没完全发酵的时候,11月19日,当头一棒砸了下来!中国正式宣布,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
前后不过十二天,从“破冰”到“冰封”,这戏剧性的反转,让人始料未及。为何会如此急转直下?
![]()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突如其来的贸易禁令。但追溯根源,你就会发现,这并非单纯的经济纠纷,而是一场由政治挑衅引发的连锁反应。
直接的导火索,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上的一个“出格”言论。她竟然在公开场合,将“台湾有事”与日本的“存亡危机”画上等号,甚至暗示日本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介入。
这番话有多严重?简单来说,它触碰了中国最核心的利益红线。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也是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底线。日本的这番话,不仅公然违背了中日之间所有的政治文件和承诺,更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所以,当这样的言论传到中国,会引起怎样的愤慨?这不仅仅是外交层面的不满,更是对全体中国人民情感的伤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非常明确,除了日方未能兑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外,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已引发中国民众强烈公愤”,“即便日本水产品输华,也不会有市场”。
这话的分量,足以让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掂量清楚。它表明,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技术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当一个国家的官员,为了迎合国内极右翼势力,为了谋取个人政治私利,而公然挑战另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时,那么,这份挑战必然会带来沉重的代价。
事实上,高市早苗的言行并非孤例。长期以来,她不仅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还在各种场合发表不当言论,试图推动日本军事松绑。这种罔顾历史正义,无视他国核心利益的做法,最终都会在经济账本上体现出来。
除了官方的禁令,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中国消费者的选择。核污水排海的阴影,让很多人对日本水产品的信任大打折扣。即便没有官方禁令,打开中国的电商平台,你也会发现,过去曾风靡一时的日本刺身、海鲜,现在早已被国产海鲜、挪威三文鱼、加拿大龙虾等替代品所取代。日本水产品,几乎已经消失在主流视野中。
![]()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食品安全面前,消费者是不会妥协的。用脚投票,是市场最直接、最真实的反应。即便日本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去补贴,去搞所谓的“转口贸易”,比如把扇贝运到越南、墨西哥加工后再出口,也无济于事。因为中国消费者要的是安全、放心的产品,而不是绕了一圈、说不清道不明来源的“二手货”。
中国自己的水产供应链正在飞速发展。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新疆的盐碱滩上,竟然也能“陆养”出海鲜,日产量高达40吨!国内的淡水养殖业也趁势崛起,各种替代品层出不穷。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对进口水产品的依赖,正在不断降低。
![]()
当前的日本经济,正面临多重压力:美国的关税施压、房地产市场的动荡、GDP的负增长……水产品出口,本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这突如其来的禁令,绝对是雪上加霜。北海道渔民的冷库里堆满了滞销的扇贝,相关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苦苦挣扎,甚至有分析认为,这可能导致日本GDP减少0.2%。
说到底,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绝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它建立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之上。日本水产品想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没有捷径可走。
![]()
一是要必须彻底停止核污水排海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并确保所有的监测数据完全公开透明,让所有人都能够信任。二也是最关键的,必须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的一切挑衅行为。
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即便偶尔能争取到一点出口机会,也终将因为触碰红线而彻底关闭大门。
中国市场从不缺少选择。挪威的三文鱼、厄瓜多尔的白虾,甚至是我们自己产的各种海鲜,都在排队抢占市场份额。如果日本的政治家们继续算不清这笔政治账和经济账,执意用挑衅行为来换取国内的选票,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让更多的行业失去中国市场这个“金饭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