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翻脸时不含糊,该转弯时不执拗。
余华曾说:
“这是我给敏感、怯懦、自卑的人写的一本共同自传。 ”
故事的主人公杨高,是个连鹅都害怕的孩子。
老师当众羞辱他,同学集体欺负他,工作后,工厂里的同事拿捏他。
他老实本分,从不惹事,却成了所有人随手可捏的软柿子。
当善良成为被践踏的理由,当谦让沦为被剥削的借口,我们不得不质问:
究竟是善良辜负了人,还是人辜负了善良?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
人性的本质就是,你越是做事果断、我行我素、就越有人欣赏你;你越是老实、善良、心慈手软 ,就越是有人欺负你。
![]()
01
- 忍让没有底线,恶意就没有边界
主人公杨高在读小学时,在一节语文课上,他的老师讲到了“胆小如鼠”这个词。
由于坐在第一排,老师的唾沫不停地溅在他的脸上。
杨高没办法,只能不停地抬起自己的手,擦掉脸上的唾沫。
语文老师看到后,于是就停止了朗读,然后用他那满是粉笔灰的右手,戏谑性地在杨高脸上抹了一把。
这一抹,让杨高的脸上沾满了粉笔灰,引来了全班哄堂大笑。
接着,老师读到“胆小如鼠”这个词,就问大家:
“有没有怕鹅的同学?有的话把手举起来。”
结果只有杨高一人举起了手,惹得全班再次哄堂大笑。
知道了杨高胆小后,杨高就成了同龄人里的软柿子,连女同学都来欺负他。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软弱而怜悯你,相反,他们会因为你的软弱而轻视你、欺负你。
莫言曾经说过:
- “所有伤害你的人,都是故意的,他在伤害你之前就已经权衡利弊了。”
听起来很残忍,但确实是实情。
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很多时候,你之所以受欺负,就是因为你太弱、没实力,欺负你的成本低,而别人获得的满足感最大。
这就是人性,慕强而畏硬,当发现你的边界可以随意践踏时,人就会变得寸进尺。
你唯唯诺诺,磨平的是自己的棱角,喂大的是别人的贪心。
所以该翻脸时不含糊,该转弯时不执拗。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既护得住自己,也走得稳前路。
![]()
02
- 荒谬的质疑,无需自证
杨高的父亲是一名善良的卡车司机,因为汽车开得慢,从来没有人愿意搭他的车。
于是同学们纷纷嘲笑杨高,说他的胆小是遗传父亲的。
他们故意问杨高:你父亲有什么本领?敢不敢闭着眼睛开车?
杨高摇摇头说:“不知道。”
后来,杨高跟随父亲前往上海。
在途中,杨高要求父亲闭上眼开车,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在同学面前证明自己的父亲。
父亲听了严肃地告诉他:“这样会死的。”
可杨高苦苦哀求:“哪怕三秒都行。”
父亲架不住杨高的请求,于是就闭上了眼,可当他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发现汽车已经快要撞上前面的拖拉机了。
拖拉机司机见状立马就骂了起来。
杨高父亲为了在儿子面前维护自己的英雄形象,就回骂了对方一句。
可没想到,半路上汽车抛锚了。
不一会,拖拉机上的人追了过来。
他们对杨高的父亲拳打脚踢,打完之后,又对躺在地上的父亲撒起了尿。
在儿子面前受辱,杨高父亲内心极度痛苦,于是他谎称口渴让杨高去接水。
在杨高走后,他开着卡车与拖拉机相撞,与羞辱自己的那些人同归于尽。
村上春树曾说:
- “在恶意的揣测面前,任何回应都不过是徒劳。”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充满恶意的人和事。
可能是同事的一句嘲讽,可能是亲戚的一次贬低,也可能是陌生人无端地攻击。
面对这些恶意,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陷入“自证陷阱”。
但仔细想想,你的自证恰恰中了他人的圈套。
因为他们很乐意看到你陷入解释和自证中,然后失去原来的自己。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别人说什么,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做什么。
无论是谁,一旦有人说出质疑你的话,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时远离。
而不是反复地揣摩他是什么意思,去自证自己的清白。
只要你不纠缠,不自证,它就无法作用在你身上,自然就会原路返回。
![]()
03
- 盲目的顺从,终是一场灾难
杨高长大后,进入了一家机械厂成为了一名清洁工。
原本刚进厂时,他是一名钳工,他的同事吕前进是一名清洁工。
吕前进不满厂里的安排,于是就拿着一把锉刀威胁厂长。
于是,他俩的工作就被厂里调换。
可即使被调了工作,他也没有任何怨言,把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可即便这样,他依旧得不到厂里的认可,涨工资没他的份,分房没他的名额。
吕前进见状,于是怂恿杨高:“你把锉刀插到厂长桌子缝里,你就不用做这工作了。”
杨高说:“要是厂长不同意怎么办?”
吕前进说:“不会,厂长会害怕的。”
杨高连忙摇头:“他是怕你,但他不会怕我。”
吕前进看了他一会儿说:
“你说得对,厂长不会怕你的,谁都不会怕你,你生来就是扫地的命。”
在同事长期的嘲笑和贬低下,于是杨高就坚信自己是扫地的命。
后来,因为他戳穿了吕前进的谎言,被他狠狠地打了一顿。
他举着菜刀想去报仇,可在众人的哄笑中,他终究没敢下手,只是扇了吕前进一个耳光,反而被他打得更狠。
在吕前进的打骂声中,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和其他作品一样,余华老师还是把痛苦留给了读者。
杨高最终会怎么样,我不得而知,但他的人生一定不会是幸福的。
因为幸福从来不是“忍”出来的,而是“争”出来的。
世界不会因为你退让就给你让路,只会因为你敢争而给你让座。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写道:
-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它反而变得温文尔雅了。”
人有时候可以善良,但不能没有锋芒。
一个怂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兔子气味,大尾巴狼永远能嗅得出来。
面对强权和不公时,要敢于争取坚守自己的利益。
就像穿着不合适的鞋一样,不能因为害怕失去鞋子,就让自己的脚受委屈。
要学会为自己的感受买单,而不是为别人的舒服买单。
当你不再用自己的委屈去交换虚假的和气时,生活自会对你温柔相待。
![]()
04
很喜欢一段话:
“你有不伤别人的教养,却缺少一种不被人伤害的气场;
若没有人护你周全,就请以后善良中带点锋芒,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坏到肆无忌惮。”
当你经历的越多,独立思考的越多,你就越会明白:
唯唯诺诺换不来尊重,忍气吞声换不来幸福吗。真正的强大,是敢于直面内心的声音,敢于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真正地“胆小如鼠”地度过一生——除非他愿意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和掌控之下。
活着,就需要有一个有尊严的姿态,我想这才是余华这本书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