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包的香气与古琴的余韵在运河上空交织,汉服少女举着咖啡自拍,宋代商贩的吆喝声与街头乐队的电吉他不期而遇——这就是第十二届中国大运河庙会的独特风景。
![]()
秋日的运河畔,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刚过去的周末上演。11月13日至16日,以“老杭州·新生活·庙趣新篇”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在运河沿岸六大街区同步展开。
![]()
四天时间,庙会共吸引游客63万+人次,单日最高人流量达21.6万+,创下历年新高。与往届不同,今年庙会呈现出传统与潮流的有趣融合,不仅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游客,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古今碰撞的沉浸式体验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主会场,新晋IP“兜兜灶神”首次亮相,为市井增添几分烟火神仙气。四天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单日最高人流量突破6.5万。在高跷巡游队伍中,踩着近一米高跷的“宋代商贩”与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相映成趣。
![]()
![]()
![]()
![]()
![]()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人气同样火爆,累计接待20.7万+游客。一位身着汉服的“00后”游客笑着说:“我穿着宋制汉服,但手里拿着手机导航,腰上别着充电宝——这是新时代的‘穿越’。”
![]()
![]()
![]()
![]()
小河历史文化街区完美还原了南宋勾栏瓦舍的热闹场景,日均人流量稳定在3.8万+人次左右。现场一位大学生回忆:“当天逛庙会,我们虽然走了近两万步,但一点不觉得累,因为包里装满了纪念品,每一步都有惊喜。”
![]()
![]()
![]()
网友“江南旅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在运河天地体验青年解压计划时,偶遇了从大兜路巡游至此的‘宋代货郎’,他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的现代装置艺术,那一刻仿佛真的打破了时空壁垒。”
![]()
传统与潮流的多元融合
小河公园的“公园里的面包节” 成为年轻游客的聚集地。近50家烘焙品牌在此设摊,累计人流11万+游客,日均人流量4万+人次来打卡,创下该区域单次活动人流量纪录。
![]()
“排队一小时才买到想吃的面包,”网友“吃货小分队”在社交平台上发文,“但等待的过程并不无聊,因为旁边就是开心麻花的即兴喜剧表演,这种多元体验很符合年轻人‘既要又要’的需求。”
![]()
![]()
![]()
运河天地分会场的“青年解压计划”直击当代年轻人的需求痛点。从解压市集到街头放松体验,从de-stress音乐现场到迷笛livehouse,传统庙会的形式被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
艺术园区亲子撒欢节,是娃娃们的挚爱。在草坪疯跑、做小生意、感受艺术氛围,这一次真的玩嗨了~
![]()
![]()
![]()
网友“杭州小浪”发帖分享感受:“我在桥西街区体验宋式点茶时需要极致的耐心,转眼又在运河天地的解压区尽情释放压力,这一收一放之间,好像领悟了某种生活哲学。”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菊花艺术展与非遗体验,则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其中,宋式点茶体验区排起了长队,许多年轻人第一次亲手体验了宋代茶艺的精妙。一位参与者表示:“点茶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仪式感,让人瞬间静下心来。”
老杭州的新生活还在继续
四天63万+人次的到访,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最好证明。这场庙会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老城区与新生活的完美融合——历史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创意的源泉;传统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在与当代对话中不断焕发新生。
![]()
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两旁传统建筑里入驻的创意工作室、咖啡馆、独立书店,忽然就明白:老城区的新生活,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深厚底蕴上长出的新枝。
![]()
这正是杭州的魅力所在——它让千年的运河文化与当代的青春活力和谐共存,让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来源|投发公司(文旅公司)
责编|鲍圣慧
审发|柳竹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