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至14日,自贡市首个秋假如期而至。荣县文化艺术中心、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山咔咔农场三方联动,联合来牟镇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铁厂镇1954紫陶园、荣县土陶创意园等多个点位,精心打造“文化传承+科学探索+田园实践”多元化研学套餐,让千余名学子在3天时光里走出课堂,在行走中成长,在体验中收获。据统计,仅荣县文化艺术中心就接待访客2600人次,实现研学、冷餐及消费营业收入1.2万元。
![]()
参观土陶作品。荣县融媒供图
文化传承:非遗与陶艺焕发新生
秋假期间,非遗技艺与传统陶艺成为研学热门主题。11月12日下午,荣县文化艺术中心的“版画印起来”非遗课堂热闹开讲,50余名学生在专业讲师的指导下,体验滚墨、压纸、印图案的完整流程,熊猫、恐龙、“喜乐”等鲜活图案在白纸上跃然呈现,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古老印刷术的魅力。
与此同时,荣县美术馆拾墨陶咖、铁厂镇1954紫陶园、土陶创意园等多个陶艺研学点同步开启创意之旅。自贡快乐绘画工作室的小朋友们在这里捏塑陶土、勾勒线条,将奇思妙想融入陶艺书签、桌面摆件等文创作品;来自富顺、宜宾等地的研学团队走进陶艺展厅与生产车间,近距离观赏精美陶器与老窑炉,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完成彩绘陶盘、土陶冰箱贴制作,部分学生还在西部陶都艺术馆内对着心仪的土陶艺术品创作线描画,深度感受“西部陶都”的文化底蕴。
![]()
茶染。荣县融媒供图
11月13日,来牟镇学子在来牟镇一洞桥村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解锁茶染技艺。讲师用本地茶叶熬制安全无添加的染料,详细演示扎结、浸染、固色全流程,同学们认真尝试“捆扎法”“夹染法”,亲手制作出带有淡淡茶香的独特手帕,在实践中触摸非遗的温度。
科学探索:趣味实验点燃求知热情
11月14日下午,荣县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神奇的静电”科普实验活动。成都世纪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专业科学老师,以趣味互动方式从“和静电打个招呼”导入,带领孩子们开展摩擦起电动手实践,解析静电现象原理,分享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哇!彩带飞起来啦!”在孩子们的惊呼声中,塑料棒摩擦后引发的静电现象让科学课堂充满魔力。铝箔丝悬浮空中、静电点亮灯管、范式起电机演示等趣味实验,让孩子们排起长队跃跃欲试,家长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亲手创造“科学奇迹”的瞬间。“这样的活动比书本更生动,孩子整堂课都在问为什么,科学的种子真的‘活’了起来。”陪同参与的家长程勇感慨道。
田园实践:农耕体验感悟劳动价值
走出工坊与课堂,田园间的研学同样精彩纷呈。11月13日,来牟镇学子走进茶园,在茶农示范下学习食指和拇指提采芽头的技巧,体会到“采一斤茶叶需耗费大量时间”的艰辛,懂得每一片茶叶的来之不易。
![]()
采茶。荣县融媒供图
在铁厂镇山咔咔农场,细雨绵绵并未阻挡孩子们的热情。35名富顺小学生与荣县本地学子一同挥动小锄头挖红薯,亲身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土地的馈赠与丰收的喜悦。红薯藤折作手链、红薯块砌成塔、围炉烤红薯等趣味玩法让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在农场我了解到了红薯的一生,还知道了红薯原产于美洲、明代传入中国的知识。”富顺县安和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曹焱岚分享。
此外,铁厂镇研学活动还涵盖五感写生、手工书制作等项目,学子们在一笔一画、一揉一捏间,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得到悄然提升。“秋假研学离城近、交通方便、价格亲民,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学习之外的知识,缓解了平时的学习压力。”家长王小睿表示。
![]()
物理趣味实验。荣县融媒供图
此次秋假研学活动,荣县通过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将文化传承、科学探索与田园实践有机融合,既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体验,也让非遗、传统工艺与科学知识在互动中得以传播。正如荣县文化艺术中心的高光时刻,当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星光,这场“带电”“带香”“带韵”的研学之旅,已在他们心中埋下好奇、探索、传承与创新的种子。未来,荣县将继续优化研学产品与配套服务,拓展更多融合业态,让春秋假成为学子们快乐成长的重要载体。(张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