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资本市场学院研究员徐雅婷,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专职研究员邢洋
为促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支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本文从产业金融供给、产业政策支持、产业生态构建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北上深津常以科技金融赋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做法,认为目前仍存在早期企业股权融资不足、银行信贷支持额小期短等问题,建议下一步可在采取多维金融赋能方式、推动政策供给实施、完善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支持合成生物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包括创业投资、银行信贷、保险、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着强劲动力。然而,目前对科技金融赋能未来产业发展的逻辑和实践相关总结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合成生物产业的特点,梳理科技金融赋能未来产业的逻辑与实践,在总结相关经验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科技金融赋能未来产业的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值得注意的是,科学技术创新并不必然成为生产力。只有具有商业价值的科学技术,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商业化,通过规模化实现产业化,方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新质生产力必然以企业为最小实现单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其中,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未来产业企业多处于成长早期,规模普遍较小,以中小型创新企业为主,缺乏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科技金融体系所涵盖的耐心资本,正是助力未来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构建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具有重要意义(见图1)。
第一,科技金融通过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各地方推动政策实施,引导各类要素在科技企业、科技项目和金融机构间有序流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证监会等部委相继出台指导文件,鼓励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此后,江苏、广东等多省份以及北上深等一线城市陆续推出科技金融相关政策,有效促进各类资源在科技金融供需双方间流动。
第二,科技金融通过构建以创业投资为生力军的子体系,为未来产业提供资金、人才、产业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生态保障。刘健钧(2023)指出,科技金融包括“科技创业金融”和“科技公司金融”两个不同的子体系。其中,科技创业金融指的是以股权融资主体为生力军、债权主体依托创业投资开展创业融资的、适应科技型创业企业的科技金融子体系。创业投资作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在股权融资支持、公司治理完善、产业链对接等多维度赋能创业企业成长。
第三,科技金融通过促进创新生态完善,减少未来产业主体间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普及性和精准性。科技金融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孵化器等,开展行业论坛、产融对接会等,不断构建完善创新生态,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从而实现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的信息的有效流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科技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科技金融赋能未来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合成生物学作为全球科技前沿,其产业发展高度依赖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深度融合。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常州等城市在通过科技金融赋能合成生物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科技金融政策促进要素流动
提升政策制定的专业性与前瞻性。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迭代快、专业性强,要求政策制定者必须对基础理论、成果转化及产业链格局形成专业认知。各地政策定位体现出差异化战略眼光:上海视其为“高端制造业的引擎”,强调底层技术赋能;深圳将其列为“20+8”产业体系中八大未来产业之首。自2022年起,多城出台专项政策,上海、北京、深圳均把2027年产业规模目标写入政府“一号文”:上海提出“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规模1000亿元”,深圳则明确“合成生物大设施—大装置—大产业”全链条,并配套100亿元产业基金。
强化跨部门协同的政策落实机制。科技金融政策有效落地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上海在制订合成生物产业行动方案时,将具体责任细致划分至市发改委、经信委、科委等18个部门及各区;深圳在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通过月度专题会议协调集群培育问题;常州则通过市领导带队集中考察学习,快速转化政策成果,体现了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
围绕要素流通设计政策细则。科技金融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资金、人才、知识等关键要素的顺畅流动。资金支持方面,上海统筹多项专项资金保障投入;深圳通过“创投日”等活动促进产融对接。人才集聚方面,北京提供科技创新券支持中小微企业;常州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知识共享方面,北京、常州、深圳均投入千万元级资金支持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专利数据印证了成效:上海、北京、天津在专利权人数量上领先,深圳先进院及华大智造等机构在专利授权方面成果显著。
科技金融供给优化资金配置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为弥补合成生物产业高投入、高风险带来的市场失灵,政策性金融通过政府增信让利撬动社会资本。各城市积极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深圳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基因与细胞产业基金等5只相关基金最为积极,北京、上海各设2只,天津、常州各设1只,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投资格局。
强化股权融资的支撑功能。创业投资是契合合成生物企业种子期、初创期特点的核心金融供给。然而,一级市场募资难与产业专业性共同导致投资意愿下滑。根据H-Tech Data统计,2024年全国合成生物企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92起,同比下降10.7%,已披露事件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66.7亿元,同比下降60.3%。其中,上海产业投融资活动最为活跃,投融资事件数量19起,已披露金额18.5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市、深圳市紧随其后,分别以投融资事件13起(已披露金额7.6亿元)、投融资事件10起(已披露金额4.8亿元)位于全国前列......
付费¥5
阅读全文
来源 |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11月刊总第144期
编辑 | 王茅
审核丨丁开艳
责编 | 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