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民党实现新老换代之后,其两岸路线正逐渐成为岛内舆论关注的焦点。就在本月17号,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在岛内参加一档网络直播节目,当被主持人问及两岸路线时,萧旭岑明确表示,两岸拥有共同政治基础的前提,是回到“宪法”中“一国两区”的规定,因为“台独”路线已经完全走不下去了。萧旭岑还特别强调,郑丽文的两岸路线与马英九并无不同,都是回归“一中宪法”。
由于萧旭岑此时的身份已经从马英九的发言人,升格成为国民党的副主席,因此他的回应迅速被岛内媒体争相报道。然而问题也恰恰出在他的这番表述上,表面上看,萧旭岑的回应已经和“台独”作坚决切割。但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国民党的两岸路线其实并没有因为“老蓝男”从高层中消失而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萧旭岑所说的“一国两区”,同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两个差异极大的概念。一国两制自不必多说,“一国两区”虽然明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实则是模糊了两岸的关系。
«——【·表面突破实质守旧·】——»
萧旭岑的身份变动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从马英九私人发言人晋升为国民党副主席,这一职业路径凸显出国民党内部的路线传承特征。
马英九执政八年期间,推行“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在维持两岸表面和平的同时,对政治统一议题刻意回避,将政策重心完全置于经济合作领域。
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贸易额从900亿美元增长至1500亿美元,2015年大陆赴台游客数量突破400万,台湾旅游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显著受益,但在“统一路径”这一核心议题上,始终采取回避态度。
萧旭岑就任后提出的“一国两区”,本质上是马英九路线的延续。其在直播中仅强调“承认一个中国”,却未明确台湾作为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属性,回避“平等地区”这一错误表述的界定。
这种模糊化表述在台湾选举场景中具有明确的策略性,既能维系深蓝支持者认同,又可通过“反独”立场争取中间选民,但在两岸统一的整体框架中,属于典型的避重就轻表述。
萧旭岑的表态发布后,从朱立伦等高层到基层干部,均未提出反对意见,反而一致认同其“路线正确性”。
此前郑丽文就任时曾提出“重塑国民党”“摆脱传统思维”等改革主张,甚至通过邀请网络博主解读孙中山思想等方式争取青年群体支持,但在萧旭岑提出传统路线表述后,所谓改革派未提出任何异议。
![]()
这一现象印证,国民党的“改革”仅停留在表层,涉及两岸路线这一核心利益领域时,无论新老势力均回归“模糊化”传统策略。
«——【·立场模糊偏离统一方向·】——»
有观点认为“一国两区”承认一个中国,优于民进党“台独”主张,从本质上分析,两者差异仅体现为显性分裂行径与隐性分裂倾向的差异。
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具有明确内涵: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台湾可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澳门的实践已充分证明这一路线的可行性。
![]()
萧旭岑提出的“一国两区”,刻意模糊“区”的具体定位,隐含将大陆与台湾界定为“平等区域”的倾向,本质上是“两个中国”表述的变体。
马英九时期推行八年“不统不独”政策,借助大陆惠台政策实现经济收益增长,但始终未推动两岸和平协议的立法进程。2017年马英九基金会举办两岸论坛,邀请大陆学者探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国民党未采取任何实质性跟进措施,仅将其作为形式化活动。
萧旭岑重提“一国两区”时,台湾经济已呈现下行态势,2025年台湾出口负增长5%,失业率攀升至4.2%,民生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国民党既未提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具体方案,也未阐述统一后的发展前景,仅以“一国两区”作为口号性表述。
从外界反应来看,萧旭岑表态后,大陆采取冷处理态度,相关专家明确指出其表述存在“偷换概念”问题。
中共四中全会公报未单独提及“和平统一”,国台办后续回应明确“和平统一需要两岸共同努力”,这一表述释放出“国民党并非唯一对话对象”的信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