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姨和张女士是社区里的好闺蜜。四年前,一起买菜时有邻居热情推荐:“想皮肤好,多吃某某保健品,能抗衰老!”
自此,两人坚持每天服用该保健品。刚开始,她们觉得确实状态不错,皮肤透亮、精神都好多了,高兴地还推荐给亲戚朋友们。
可去年底,王阿姨突然常感腹痛、消瘦,张女士则总觉得恶心乏力。体检后结果让她们大吃一惊—双双被确诊为肝癌。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追求健康、抗衰的她们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
保健品,真能让我们一直年轻无病吗?事实的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吃保健品真的安全吗?哪些行为暗藏健康风险?
或许,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正确使用保健品和“乱吃一气”,只隔着一条非常危险的线。你的日常选择,真的安全吗?
近年来,随着健康焦虑和延缓衰老观念普及,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23年数据已突破3500亿元。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每天一把抗氧化胶囊”俨然成风。医学专家反复提醒:保健品“不是药”,更不是“青春秘钥”。
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发布的《营养与保健食品消费指南》明确指出,保健品只能起辅助调节作用,不能替代均衡饮食与合理生活方式。原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肿瘤患者中,约有32%曾长期摄入多种保健品。
![]()
部分含“激素类、某些中草药成分”的产品,在超量、长期摄入时,已被证实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风险升高相关。
很多人以为“吃点保健品没坏处”,实际上,最新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报告指出:高剂量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补充剂,长期服用可能让肺癌、肝癌的发生率分别上升14%-18%。而不法商家宣称“XX粉、XX丸美容抗衰无副作用”,更属误导。
专家反复强调:“《保健食品标识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宣称预防或治疗疾病,正规保健品需备‘蓝帽子’标识。”乱服来路不明、添加过量的保健品,隐患极大。
![]()
坚持长期不规范服用保健品,尤其是盲目跟风、吃多种保健品叠加,数年后身体可能遭遇以下已被研究证实的“隐藏杀手”:
肝脏损伤、甚至诱发肝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9年统计,60%以上与药物、保健品相关的肝损伤发生在中老年女性。
部分保健品含多种萃取类中草药、神秘提取物,积累伤害肝细胞,长期超量服用导致肝细胞变异,肝癌风险增加约27%。
![]()
内分泌失调,可能加速衰老。例如滥用含孕激素/性激素成分类保健品,有大量研究显示,女性乳腺、子宫等癌症风险会上升10%-30%不等。皮肤虽短期变“光滑”,但实则是在“催命”。
营养紊乱,免疫系统异常。哈佛大学一项4万人10年跟踪数据显示,高剂量抗氧化补剂人群的免疫系统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受访者出现逆向免疫反应,需长期药物调理。
尤其是第2点,很多“年龄永葆青春”的广告让人忽视了潜在癌变隐患。很多追求年轻的女性,经常从多个途径购买此类产品,但一旦蓄积中招,复发、转移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
理性抗衰老,健康不走弯路,建议你从这些科学方法做起:
均衡饮食,优质蛋白+新鲜蔬果为核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中老年人日均水果200g、蔬菜300g、鱼禽蛋奶合理分配。依赖保健品远不如通过天然食物摄取营养。
![]()
戒“激进保健”,认准正规蓝帽子标识。选购保健品务必核查“蓝帽子”认证,严防“微商、朋友圈”未注册产品。遇到所谓“专家推销”或者神秘配方,更要提高警觉。不要轻信任何能“包治百病”“青春永驻”的营销噱头,效果过度承诺都是陷阱。
定期筛查身体,发现异常及时专业就医。每年体检,不单单查大项,包括肝功、肿瘤标志物、内分泌常规。一旦发现指标异常,立即前往正规医院问诊,切不可拖延、也不要自行停药或加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