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特派记者 陈嘉堃 赵晓松
提起舞狮,您是否想起了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就在黄飞鸿的故乡佛山,十五运会群众展演舞龙舞狮项目日前完赛。北京队在北狮自选比赛中,凭借一套《狮跃九洲同》收获二等奖,展现了首都舞狮爱好者的风采。
![]()
北京队在比赛中。 北京日报特派记者 潘之望摄
创编自白纸坊太狮技艺
北京队这套《狮跃九洲同》,以国家级非遗——白纸坊太狮技艺创编。两只狮子两人一狮,再加上一位“引狮员”,五名队员伴随着唢呐与鼓的乐声登场。双狮在“引狮员”的调度下,时而腾跃滚翻,尽显威凛神态,时而眨眼张嘴,生动讨喜。场地内的方桌叠构,寓意“重山”,双狮忽上忽下,演绎上山的坚韧与下山的从容。最后的完场动作,“引狮员”在双狮之间单手高举绣球,摆出谢场造型,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我们这套动作完成得非常棒。每一个难度动作都稳稳落地,比之前训练时还完美。”北京队教练刘伟为自己的队员们点赞,他说,这套《狮跃九洲同》展现了中华儿女迎难而上、勇破万难的精神气魄,又以刚柔并济的舞姿勾勒出九州同心图景。整套动作以狮为媒,书写“同心共赴、山河同辉”的时代意蕴,是对体育精神的致敬,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担任狮头的许继文说,他和队友都把自己的水平展现了出来,“在黄飞鸿的故乡表演,我对我们的表现很满意!”
北京队的这套动作最终得到9.08分,在10支参赛队伍中仅次于得到9.16分的四川队。不少观众都表示,北京队的狮子“威严、有生气”。
带伤坚持诠释舞狮精神
这支在黄飞鸿故乡献上精彩表演的北京队在今年年初组建,队员都是来自首都高校的舞狮爱好者。能完美完成每一个难度动作,靠的是一个动作上万次的重复——备战期间,队员们每天都要训练六个小时以上。
一次次高难度的跳跃、翻滚,伤病成了逃不过的挑战。许继文在训练初期,膝盖和脚踝就扭伤了。“舞狮是集体项目,如果我不训练,那么其他四个人也练不了。”他说,为了集体的荣誉,必须带伤坚持。为了举好沉重的狮头,他还特别加练了力量,“就是想在全运会的舞台上,为北京争荣誉!”许继文表示,舞狮本来就蕴含着不惧挑战、奋勇向上的精神,这激励着他和队友克服困难。
表演一些难度动作时,担任狮头的队员需要站在狮尾队员的身上。这需要两名队员有很高的默契度,并且百分百信任彼此。许继文回忆,夏天训练时,他一天要和狮尾队友待10个多小时,训练后,两人还经常一起吃饭培养默契。
除两只狮子外,每支队伍还有一名“引狮员”,他不仅要引导狮子的动作,还要独立完成翻跟头等难度动作。
北京队“引狮员”姚世君说:“狮子是要展现雄伟、霸气,‘引狮员’的角色则要控场,让整个套路完整衔接,就像交响乐团里的指挥一样。”他说,与队友一起训练、比赛的这段时间,让他们真正地成了一个整体。当完成10分钟的表演后,他在等待分数时,突然感觉累得有些站不住,“当时身后的队友一下就把我架住了,让我心里暖暖的。我们不只是队友,更是朋友。”
因功夫结缘担起传承重任
刘伟1999年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成为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段全伟教授的学生。谈起自己当初选择练习舞龙舞狮的原因,他笑着说:“当然是受到功夫电影的影响。《黄飞鸿》系列里,有很多舞龙舞狮的镜头,很帅。当时段老师开始教授舞龙舞狮,我就选了这个项目。”
年少习武的许继文与姚世君,也都是受功夫电影的影响,在上大学后参与舞狮的。21岁的姚世君介绍,练习舞狮动作的同时,他也深入了解了这一有着千年历史的民间艺术,“最开始让我印象深的是,很多狮头形象还提炼了历史人物的特征,比如有张飞狮、赵云狮等,这种民间文化与历史的结合,让我很喜欢。”
这是舞龙舞狮首次成为全运会群众展演项目。随队来佛山参赛的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孔宪菲认为,舞龙舞狮项目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北京常年开展的舞龙舞狮活动,是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北京在这个项目上是有深厚基础的,也有一批健身爱好者致力于发扬这个项目。这次全运会成绩更重要的意义是,让舞龙舞狮在市民中生根发芽,一直传承下去。”
来源:北京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