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都说“一个好的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因为好的案例,是最生动的语言,讲述办案故事、诠释司法温度;是一把精准的尺子,统一裁判标准、衡量公平正义。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更多人亲身接触到这些好案例的诞生过程,从而直观感受法治力量?
这是上海正在探索的一项工作。去年7月以来,全市法院和党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开展了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试点工作。昨天召开的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透露,截至今年10月,全市总计设立巡回审判点340个,巡回审判案件1020件,实现巡回审判站点与案件在全市街镇全覆盖,同时实现巡回审判刑事、民事、行政三大类别案件全覆盖。此外,开展普法宣传1300余次,形成基层治理手册等治理成果近100个,平行化解各类纠纷4880多起,有效防止潜在纠纷数千起。
“通过开展社区巡回审判,基本达到了‘审判一件、化解一批、教育一方、治理一域’的预期效果。”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林晓镍说,接下来,全市法院和党委社会工作部切实以社区巡回审判这个“小切口”,做好赋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更好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人民城市更美好。
聚焦身边小事开展普法宣传
今年9月15日,我国首部住房租赁领域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施行,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房东和租客的合法权益。
条例中有哪些新规定,对租房活动会产生哪些影响?条例正式实施前夕,针对这些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长宁区人民法院在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巡回审判,审理一起与租房押金相关的纠纷。
今年3月,原告与房东袁女士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租房合同,但由于工作变动,原告需搬往其他区居住,于是提前一个月在微信上联络袁女士,告知自己将于7月中旬搬走。
原告认为,自己已经履行了提前告知义务,可以合法解除租赁合同。但袁女士认为,自己答应提前解除的条件是原告能将房子转租出去,但到了约定日期,原告未能成功转租,因此之前的口头约定不能成立,加上不满原告居住期间造成屋内设施一定程度损坏,袁女士拒绝退还租房押金并要求原告另外赔偿,因此涉诉。最终,经法院审理并主持调解,原告不再要求返还押金,袁女士也不向其索赔。
“这起租赁纠纷源于双方对合同中押金返还的约定不明,是此前租房时很容易遇到的问题,承租人往往认为提前通知就可以退押金了。”长宁法院立案庭法官李敏指出,《住房租赁条例》明确规定,出租人收取押金的,应当在住房租赁合同中约定押金数额、返还时间以及扣减押金的情形等事项,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相关纠纷。
![]()
今年5月,松江法院在社区巡回审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并以常见物业纠纷为主题开展普法讲座 方君仪 摄
社区巡回审判,“判什么”最重要。据记者观察,巡回审判审理的往往不是什么大要案,但能精准聚焦群众法治需求和基层治理需求,与群众生活和基层治理息息相关,因此很受关注。
就拿长宁法院审理的这起案件来说,租赁合同纠纷高发且贴近民生,前来旁听的居民中,不少人正在或曾经出租过房子,所以对这起纠纷很感兴趣。休庭期间,大家围绕案情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看法。
为了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居民的需求,徐汇区人民法院将万人起诉率与12345市民热线、110警情等大数据进行碰撞,研判分析辖区各片区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精准开展巡回审判。长宁法院运用数字法院“数助治理”应用场景筛选辖区涉老案件数量,和老年人口数量进行比对,选择在遗产继承纠纷多发的华阳路街道按需开展巡回审判。
除了邀请社区居民旁听庭审之外,法院往往会“趁热打铁”,在庭审结束后紧接着开展一场普法讲座。在租赁合同纠纷案审理结束后,长宁法院法官就现场普及了租房相关法律知识,受到旁听居民的欢迎。“我现在知道了,以后出租房子时哪些内容需要写进合同里,按合同办事。”袁女士说。
目前,巡回审判的范围早已不局限在居民区,上海法院因地制宜设立一些特色巡回审判点。如一中院联合闵行法院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设立“润法宜商”新虹桥巡回审判站,二中院联合嘉定法院在安亭数字汽车园设立劳动争议巡回审判点,三中院联合青浦法院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腹地金泽镇设立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点等。
据统计,一年多来,先后有3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800多名基层干部群众和调解员参与旁听,最大程度提升巡回审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巡回审判的受众面和覆盖面。
批量化解多发易发矛盾纠纷
从实践来看,除了能让普法宣传更加直观有效,巡回审判的另一大作用是促进多发易发类案矛盾纠纷批量化平行化解,通过审理一起案件,直接推动解决更多同类案件。
去年12月4日,金山区人民法院在山阳镇巡回审判点公开审理了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唐某、沈某是金山区某小区业主,入住后发现房屋外墙渗水,继而屋内浸水。唐某、沈某报修后,物业公司曾安排维修,但渗水问题未解决,两业主以此为由拒缴物业费长达4年。物业公司认为,外墙渗水属房屋质量问题,应当由开发商维修,遂起诉要唐某、沈某支付物业费1.5万元及相应逾期付款违约金。
金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法院通过分析梳理物业纠纷成因后,认为本案争议具有典型意义,故选取本案进行巡回审判,邀请了小区居民、居委会、物业、人民调解员代表等到场旁听。
法院审理后认为,唐某、沈某拒缴物业费的原因系房屋外墙渗水,双方争议焦点在于外墙渗水维修是否属物业服务范畴。法官指出,外墙渗水发生在保修期内,应当由开发商负责维修,物业公司负有协助沟通义务;超过保修期后可按规定程序申请使用维修基金。
在充分释法说理后,物业公司承诺积极沟通协调,两位业主则主动缴纳物业费,案件当庭调解。
此外,相关部门还借此机会完善了社区治理机制,发挥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统筹协调作用,增进居民与物业公司间的信任感,形成良性互动。在这起案件的影响下,该小区另有225起与物业服务相关的纠纷得到顺利解决,均未再进入诉讼程序。
在巡回审判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通过在G60科创走廊、陆家嘴金融城巡回开庭示范判决,分别平行化解15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和36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并辐射推动大量尚未起诉的类案纠纷得到化解。
松江泗泾法庭就一起因小区停车位紧张引发的业主撤销权纠纷先后两次开展巡回审判,并与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城建中心、房管、交警等部门沟通联动,共同制定小区停车难化解方案,取得业主理解与支持,当事人当场主动撤回起诉,有效避免了可能引发涉及3000多户业主的群体性纠纷。
![]()
今年9月12日上午,虹口法院在养老院开庭,巡回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促成涉案父女达成调解 姜叶萌 摄
“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社区,永远收不齐的物业费是我们小区非常突出的治理难题。”对于巡回审判的作用,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感触很深。
她告诉记者,小区有位业主认为物业服务不到位,于是拖欠了1万多元的物业费。在听到业主提出的质疑后,开展巡回审判的普陀法院法官当即宣布休庭,带着双方当事人到小区实地查看垃圾清运、道路修复、绿化养护等问题。
“法官指出,物业公司的服务确有瑕疵,应该立刻整改。但是,这种瑕疵还不足以成为业主拒交物业费的理由,如果大家都因此不交物业费,就会影响物业提供服务的能力。”恽梅说,通过法官的努力,业主同意支付物业费,同时物业公司也进行了整改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她所在居民区物业费的收缴率已增长至99%。
用法治力量为基层治理减负增能
宝山区美兰西湖社区居民很高兴,自从有了《社区文明养宠公约》后,小区里遛狗不牵绳等现象明显减少。
公约的出台,源自一起纠纷和一场巡回审判。居民于某在小区内遛狗时,遭到韩某饲养的柴犬撕咬,导致于某本人及宠物犬受伤。经查,韩某的柴犬未牵绳,亦未在相关部门办理登记,事发后被有关城市管理部门抓捕收容。于某就道歉赔偿事宜无法与韩某达成一致,于是诉至法院。
本案属于邻里纠纷,为就地化解双方矛盾,促进睦邻友好,同时引导居民文明养犬,从源头上减少宠物伤人事件,宝山区人民法院选择在当事人所在社区开展巡回审判。
去年12月6日,本案开庭审理。在法官主持调解下,韩某当庭赔礼道歉并赔偿于某相关损失,双方握手言和。
庭后,宝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法院又指导该社区制定了《社区文明养宠公约》,将文明养宠规范,如出行需牵引绳、注射疫苗、佩戴标识牌等内容纳入公约,使规则更为贴合社区实际,为营造社区文明养宠环境提供标准蓝本,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长宁法院则通过一起高空抛物纠纷巡回审判,指导长宁区武夷路某小区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签署《杜绝高空抛物社区文明公约》,真正发挥司法裁判对日常生活的引导与规范功能。
“法治赋能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这是许多巡回审判参与者的共识。
浦东新区辖区内登记在册的残疾人数达到11万余人,其中不少系精神、智力残疾,无法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加上无法确定法定监护人,或者法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不足,需要通过指定监护制度保障其人身、财产等权益。市委社会工作部透露,仅浦东新区每年的指定监护需求就有近1000例。
但是,目前民法典规定的三种指定监护途径中,法院指定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成本,居村委会指定存在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监护人指定难等堵点问题,民政部门指定在上海尚未有实际案例。
面对难点,浦东区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区法院、区司法局,结合社区巡回审判,在惠南法庭试点推进居村委会协助指定监护工作。去年9月启动以来,已为70位当事人节约各类费用10万余元,案件审理周期从平均4个月缩短至2个月,有力推进指定监护制度落地实施,保护了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发布了居村委会协助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工作指引,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条件、操作流程等内容,为居村委会依法履职提供了法治保障。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基层治理提质增能的有力举措。为此,要坚持以赋能为目标,进一步培育自治能力。借助社区巡回审判延伸完善社区“软法”治理,围绕停车管理、电梯使用、宠物饲养等社区常见问题,指导制定符合法治精神的村规民约,做到自治管理。同时,强化村规民约在案件巡回审判中的援引和适用,以法治赋能助力基层自治。
原标题:《巡回审判站点覆盖上海全部街镇,意味着什么?》
栏目主编:王海燕 题图来源:方君仪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闲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