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冶金工业的厚板轧机车间,轧辊轴承作为关键核心部件,直接影响轧机运行稳定性、产线作业效率及成品板材质量。而传统轴承被“寿命短、易疲劳、高成本”三座大山所困扰着,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关键瓶颈。而人本股份通过系统性的技术升级,构建起厚板轧机轴承的高可靠性解决方案,以十年稳定运行的实证,为冶金行业带来了打破困局的技术方案。
厚板轧制的“隐形枷锁”
传统轴承的三大痛点
寿命短板显著
传统厚板轧机轴承平均在线使用寿命不足3个月,频繁更换与高频停机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年均超百万元),还造成大量非计划性产能损失。
应力集中隐患
轧制过程中受力波动显著,易造成滚道局部应力集中,加速材料疲劳进程,影响产品尺寸精度,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轴承断裂,危及设备安全。
效率质量矛盾
为降低轴承更换频率,部分企业被迫降低轧制速度或缩减轧制量,从而限制产能释放,板材表面质量也出现波动,影响整体产品竞争力。
02
重塑轧辊轴承的性能边界
五项技术突破
针对厚板轧机的严苛工况,人本股份联合国内头部钢厂展开联合研发,从材料、工艺到结构设计实现全链条创新,最终推出的高性能轧辊轴承实现了五大技术突破:
材料升级
通过与钢厂合作,定制开发高纯净度轴承钢,显著改善碳化物均匀性(提升50%),抗疲劳强度提升40%,有效提升基础性能稳定性。
热处理强化
采用复合强化热处理工艺,使轴承表面硬度达到HRC60-62,同时芯部韧性提升35%,实现优良的抗冲击性能与寿命表现的统一。
轻量化保持架设计
选用新型轻量化合金材料,保持架整体减重25%,有效降低滚子间滑动摩擦,运行温升下降15%,有助于延长润滑油膜稳定性和轴承使用寿命。
滚道轮廓优化
采用“特殊曲线修形技术”,缓解边缘应力集中问题,使接触应力分布均匀性提升60%,疲劳寿命实现3倍增长。
智能润滑适配
轴承结构预留自适应油膜控制接口,可与钢厂智能润滑系统集成,实现摩擦功耗降低20%,为智能产线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03
从“国产替代”到“标杆案例”
十年实证
2009年,人本高性能轧辊轴承在国内大型特钢企业3500mm、4300mm厚板产线完成首装,全面替代进口产品。十年运行,这份“国产答卷”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寿命显著突破
单套轴承平均在线免维护使用寿命达到 12-18 个月,较传统产品提升 4 倍,年更换频次减少 75%。
效能稳步提升
轧机运行速度提升 15%,单班产量增加 200 吨,且板材厚度精度控制在 ±0.05mm 以内,实现了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零意外记录
累计运行超 8 万小时,未发生一起因轴承故障导致的计划外停机,年维护成本降低 60%,让产线从 “抢修式维护” 转向 “计划性管理”,有效作业率突破 98%。
01
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全场景适配
图 | 高性能轧辊轴承
经过十年市场验证,人本高性能轧辊轴承已实现全场景覆盖,为冶金企业带来全流程价值升级:
规格上适配3500mm至5500mm宽厚板轧机,可支撑船舶钢、桥梁钢等高端板材轧制;能在 400℃以上高温、8000 吨轧制力的极端工况下保持稳定,规避热膨胀卡死风险;预留传感器接口,可接入钢厂 MES 系统实现健康预警与寿命预测,助力构建“预测性维护”体系;低摩擦设计减少25%润滑油消耗,单产线年省环保成本超50万元,贴合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
面向未来,人本股份的战略布局已清晰可见:在材料领域,研发稀土改性轴承钢,目标将轴承寿命突破24个月,冲击10000吨级超重载轧机市场在数字技术融合上,构建轴承全生命周期数字模型,通过AI算法优化维护策略,向“零故障”目标迈进;在全球化布局中,计划进军东南亚、欧洲厚板轧机改造市场,输出“中国技术+本地服务”的双重优势,为行业实现从“国产替代”迈向“高端引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