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阳市雁江区首个无人机社会化服务联盟成立,通过“科技工具+专业服务”的方式,帮助农户降本增效。
眼下,安岳柠檬迎来集中采摘期。田间收购价突破每斤5元,创下历史记录, 74岁的果农田景福从收购商手里接过一沓现金时,咧嘴笑开:“种一辈子柠檬,从没见这么高的价!”
今年,乐至县2025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百亩高产攻关行动启动,力争实现玉米亩产突破700千克、大豆亩产突破200千克的更高目标。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和美乡村更多涌现,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群众增收渠道拓宽……“十四五”期间,农业更加高质高效、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在资阳大地铺展。
![]()
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
科技赋能 田野“耕”新
“以前收割后最怕下雨,粮食晾晒是大难题,烘干厂投用后,再也不用担心霉变了。” 合义乡是安岳县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全乡水稻种植面积8000亩,其中再生稻3700亩。
今年秋收,农户们借助乡里建成的涵盖育秧、农机、初加工、烘干等八大功能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动水稻生产向高效化、集中化、现代化转型。
![]()
机械化收割。
每天清晨,安岳县龙台镇国家现代农业(柠檬)产业园雾气未散,种植户李万虎已准时收到每日农事清单:A3区红蜘蛛预警,建议无人机靶向喷药;B2区启动滴灌30分钟……2024年,李万虎的果园被安岳县政府列为安岳县国家智慧农业(柠檬)创新应用基地。
借助气象监测、信息化虫情测报、土壤墒情检测等前沿智慧农业技术,果园实现更加精准化的管理。去年,其柠檬鲜果一级果率同比飙升40%,全年产量一举突破百万斤大关。
“十四五”期间,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越来越多先进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翅膀,让生产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
高标准农田。
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4.98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近60%,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97%。粮食产量迈上新的台阶,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69.4万吨,比2020年增产了3.3万吨。同时,小麦、玉米、稻谷等产能持续提升。
乡村蝶变 留住最美乡愁
在临空经济区仁里村,键盘声伴着鸟鸣,咖啡香混着青草气息,来自伦敦的脱口秀演员、韩国的创业者、美国的音乐家,和村里的原住民一起构建着未来工作新图景……谁曾想,两年前,这个村落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普通村庄,如今却已成为吸引全球创意人才、充满国际范儿的“数字游民”聚居地。
![]()
仁里村。
五年时间,发生美丽嬗变的又何止一个仁里村。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山乡巨变的故事在资阳大地频频上演。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完善让乡村里子更厚实——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100%以上,95%以上的村庄开展清洁行动。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持续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农村“微循环”的不断升级完善也让交通红利下沉。过去五年,资阳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品质提升行动,累计投入17.8亿元,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800公里,所有县(区)均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如今的资阳,已实现“出门坐上车、快递送到村”。
与此同时,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方式推广应用,高额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得到整治,“村BA”“村超”“村晚”“村k”等“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特色产业 激活一池春水
在“面子”提升的同时,“口袋”也在不断富足。
当秋风吹过地处于丘陵地带的资阳,雁江的柑橘又熟了!
十月中旬,雁江区丰裕镇的早熟蜜柑迎来丰收,一颗颗柑橘按照重量、果型等被分成不同等级,整理装箱后发至全国各地。
![]()
雁江柑橘。
从鲜果热销到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雁江区正以丰裕镇为典范,通过镇级集体经济串联起柑橘“种植—管理—销售—升级”全链条,推动柑橘产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
放眼全市,黄柠檬、白僵蚕、红薯、小龙虾等不断壮大的特色富民产业,不仅让田畴沃野焕发勃勃生机,更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发鼓囊、日子奔头更足!
“十四五”期间,全市建成6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5个县级及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每个县(区)都培育形成1个以上优势特色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9076元元增加到2024年的22190元。
青春返乡 潮涌希望田野
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是紧跟时代的人,是农民,是不断成长的农民。
过去的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是一个无特色产业、无特殊地域优势、无特殊人文景观的“三无”乡村,村里常住人口只有500人。
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新一届村支书关祖苹让帽石村的发展理念得以更新。
关祖苹是一名“85后”,大学毕业后,他主动放弃了深圳的稳定工作,回到了自己从小生活的帽石村。
上任后,关祖苹认识到,帽石村不能只靠农业种植,“乡村发展不止在农业。”
![]()
关祖苹带着村民直播。
当时他迅速抓住短视频风口,以“四川关支书”的身份,凭借“西装+军大衣”的反差形象和年轻活力的表达,在网络上记录村情,发布闲置土地信息,吸引业主前来流转,为村集体注入新活力。
2023年底,他带领村民现场展示折耳根、手工粉条等土特产,首场直播两小时成交838单,销售额突破1.7万元。
2024年,他又牵头成立“百村同行·助农联盟”,联合川渝40多个村庄打造直播矩阵,开展千余场助农直播,带动销售额超2000万元。
从无到有、从零开始,通过电商直播,关祖苹闯出了一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资阳,不乏像关支书这样的“新农人”身影。
姚小娟和李章这对夫妻,以打造资阳版“乌镇”为目标,让雁江区保和镇的废墟老宅重焕生机,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
安岳县周礼镇朗特鞋业分厂厂长尧英,为130多位曾外出务工的“候鸟妈妈”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她们在生计与亲情间找到了平衡。
乐至县退役军人蒋锡武的僵蚕基地吸纳产业工人300余名,带动周边养殖户100多户,辐射带动桑园2万余亩,实现年人均增收1.2万元。
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理想。
2021年以来,资阳市深入贯彻《四川省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人才智力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一线集聚,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长足发展。
共回引300余名青年创业兴乡,选树年度“十佳新农人”,489人入选全省“一村六员一主播”人才库,构建杰出、领军、青年新农人梯次培育体系。
沃野千畴,耕耘着时代的梦想;繁星点点,照亮了振兴的征途。资阳的乡村,在时代的春风中苏醒。这片厚土,既生长稼穑,也孕育希望;这方和风,既吹黄稻谷,也抚慰乡愁。今日的答卷已然精彩,明天的篇章更值得期待。
全媒体记者 凌曦曦 张建
来源:资阳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