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2024 年 “双 11” 购物节每秒 62 万笔的交易峰值平稳度过,当政务系统的跨省数据协同实现毫秒级响应,当 AI 大模型的训练任务在云端完成千亿参数的迭代,中国云计算市场早已告别了草莽生长的 “拓荒时代”。
曾经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 “诸侯混战” 似乎尘埃落定 ——Canalys 2025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共同占据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 61% 的份额,形成稳固的 “三分天下” 格局。
![]()
而 2025 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支出已达 46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AI 采纳提速成为核心增长动力,字节跳动火山引擎等新势力的异军突起,正以 AI 为矛、生态为盾发起猛烈冲击,让这场关于算力与未来的战争,进入了更具悬念的新阶段。
01 格局演变:从群雄割据到 “一超两强多极化” 的十年之路
中国云计算的市场化征程,始于一场没有硝烟的 “圈地运动”。十余年前,云计算概念刚传入国内时,市场呈现 “诸侯割据” 的混乱态势:国际巨头 AWS、微软 Azure 凭借技术积累抢占高端市场,本土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快速跟进,还有数百家中小服务商在区域市场、细分场景中艰难求生。
彼时的竞争核心是 “有无” 而非 “优劣”,企业上云需求集中在基础算力租赁,价格战与资源堆砌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这场混战的转折点,出现在 2018 年前后。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从 “能用” 升级为 “好用”,技术稳定性、生态完整性和行业解决方案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缺乏核心技术和规模效应的中小厂商开始加速退出,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IDC 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 IaaS 市场总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 1206.69 亿元,同比增速接近 20%,创疫情以来新高。阿里、腾讯、华为三家合计占据 61% 的市场份额,而市场前五名(含天翼云、移动云)份额总和为 69.3%,集中度同比微降。
这种格局既体现了头部效应,也预示着运营商云与新势力的崛起正在稀释市场集中度,中国云计算市场已从 “三强垄断” 转向 “一超两强多极化” 新格局。
这一格局的形成,本质是技术、生态与资源三重壁垒的构建。
技术上,头部厂商持续投入研发,阿里云的飞天操作系统、华为云的鲲鹏昇腾全栈架构、腾讯云的 TRTC 实时音视频引擎,均形成难以复制的技术护城河。
生态上,三家通过开放平台吸引数百万开发者,构建起覆盖 IaaS、PaaS、SaaS 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资源上,规模化的数据中心建设形成成本优势,阿里云河源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占比达 70%,华为云依托全球通信网络布局边缘节点,腾讯云则通过微信生态实现中小企业快速渗透。
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已突破 6000 亿元,AI 技术的规模化落地成为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智算资源池贡献占比超五分之一,同比增长 122.4%。
02 三强博弈:差异化赛道上的生态深耕
阿里云:先发者的 “全栈突围”
作为中国云计算的 “拓荒者”,阿里云凭借先发优势长期占据市场龙头地位。Canalys 2025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在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份额达 33%,IDC 2025 上半年数据显示其公有云 IaaS 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至 26.8%,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支撑这一地位的,是其“技术 + 生态” 的双重布局。
技术上,阿里云坚持全栈自研,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形成闭环。自研的倚天 710 芯片规模化商用后,将弹性计算性能提升 30%;通义千问 2.5 版本已服务超 9 万家企业客户,AI 相关产品连续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收入增长,成为业务核心驱动力。
生态层面,“云钉一体” 战略成效显著,钉钉企业用户突破 7 亿后,将 PaaS 层毛利率提升至 68%,远超行业平均的 52%。这种协同效应让阿里云在政企市场表现亮眼,2025 年其政企市场收入占比首次超过 40%,高端市场占有率突破 47%,服务了超过一半的 A 股上市公司和 80% 的中国科技创新企业。
2024 年底阿里云发起 “冰川行动”,100 多款产品最高降幅达 55%,通过规模化采购与自研芯片摊薄成本,云服务器 ECS 价格较 2023 年下降 19%。低价策略效果显著,2025 年第一季度新增中小客户数同比增长 53%,其中 70% 来自原腾讯云用户。
财务数据同样亮眼,2025 财年第一季度(自然年 Q1)阿里云收入达 301.27 亿元,同比增长 18%,创三年来最快增速,经调整 EBITA 同比增长 69%,展现出高质量增长态势。
腾讯云:生态赋能的 “场景之王”
腾讯云在市场格局中面临一定压力,Canalys 2025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份额为 10%,IDC 2025 上半年公有云 IaaS 市场份额进一步降至 7.9%,面临互联网厂商与运营商的双重挤压。但其核心竞争力仍源于腾讯集团的互联网生态基因,在细分场景中保持领先。
在音视频、游戏等优势场景,腾讯云的 TRTC 实时音视频引擎占据 41% 的市场份额,与阿里云仅差 3 个百分点;针对游戏行业推出的全套云服务,覆盖开发、运营、发行全流程,成为头部游戏厂商的首选,游戏云市占率超 50%,覆盖 90% 的头部厂商,支撑《王者荣耀》1 亿 DAU 的全球同服架构。
中小企业市场是腾讯云的另一块 “高地”,通过 “千帆计划” 为 10 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免费云资源,借助微信、企业微信的流量入口实现快速渗透,2024 年其在中小企业市场的份额达到 32%,超过阿里云的 28%。
AI 领域,腾讯云的 GPU 相关收入已占 IaaS 收入的 10% 以上,2024 年 9 月推出的 “混元 Turbo” AI 模型,推理效率提高 100%,部署成本降低 50%,已为 400 多家领先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
全球化布局方面,腾讯云宣布投资 36 亿元人民币在印尼建设第三个数据中心,计划于 2030 年完工,进一步强化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基础设施布局。而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 2024 年全年营收 2120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 33%,间接印证了云业务的基本盘韧性。
华为云:政企赛道的 “硬核玩家”
华为云以稳定增长巩固市场地位,Canalys 2025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份额为 18%,IDC 2025 上半年公有云 IaaS 市场份额为 12.9%,位列第二。其核心优势在于 “鲲鹏 + 昇腾” 的硬件生态和深厚的政企资源,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
在政企市场,华为云的份额达到 38%,超过阿里云的 35%,尤其在金融、交通、能源等传统行业,其全栈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备受青睐,覆盖超过 80% 的部委级客户和 70% 的央企。
技术上,华为云的云边协同能力独树一帜,通过边缘计算节点为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低时延算力支持;基于 CloudMatrix 等创新技术,其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 68%,解决方案已覆盖 30 多个行业和 400 多个业务场景。2024 年 9 月升级的盘古 5.0 模型,推出 “1+N” 盘古助手体系,进一步满足客户高频业务场景需求。
生态层面,“沃土计划” 吸引了 300 万活跃开发者,形成围绕硬件芯片、云服务、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
昇腾 AI 云服务算力使用量同比增长 6 倍,支撑了超过 2000 个行业 AI 项目,在制造、交通、能源领域打造的 118 个数智化样板,解决方案毛利率高达 4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4 年华为云实现 688 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4.4%,海外公有云收入增幅达 52%,成功进入全球 15 个国家的 TOP5 云服务商行列。
03 新势力突围:AI 云原生时代的 “叛乱者”
就在三强巩固市场份额之际,以字节跳动火山引擎为代表的新势力,以及集体崛起的运营商云,正凭借各自优势发起冲击,让 “三分天下” 的格局出现松动。
IDC 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达 536.7 万亿 Tokens,同比增长近 400%,火山引擎以 49.2%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远超阿里云的 27% 和百度智能云的 17%,成为大模型服务领域的核心玩家。
火山引擎:AI 原生的 “破局者”
火山引擎的崛起,源于其 “AI 原生” 的基因优势。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云与 AI 服务平台,它将内部支撑抖音、今日头条等超级 App 的技术能力对外开放,每日数万亿 tokens 的使用量持续打磨模型性能。
豆包大模型作为核心产品,在知识、代码、推理等国际权威测评中表现领先,通过 30 + 行业的实践验证,形成 “更强模型、更低价格、更易落地” 的竞争优势。
AI 云原生基础设施是火山引擎的另一张王牌。它提出计算范式已从云原生进入 AI 云原生时代,以 GPU 为核心构建基础设施,凭借与字节跳动国内业务并池的规模优势,实现同款配置价格最优。
在性能上,提供高速互联带宽和全栈系统化推理优化;在安全性上,自研防火墙保障数据合规与算力可用性,这些优势让其在 AI 算力租赁市场快速抢占份额。Omdia 2025 上半年报告显示,若统计 AI 服务的 IaaS+PaaS+MaaS 全链条收入,火山引擎以 14.8% 的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阿里云的 35.8%,成为无可争议的 “新势力之首”。
运营商云:政策红利下的 “集团军”
运营商云的集体崛起成为改变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IDC 2025 上半年 IaaS 市场数据显示,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三大运营商云份额分别为 12.3%、9.4% 和约 12.9%,合计达 34.6%,已成为市场第二极力量。
2024 年,三大运营商云业务收入规模合计达 2829 亿元,同比增长 18.3%,整体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37.5% 提升至 41.2%。
其中,移动云 2024 年营收达 1004 亿元,同比增长 20.4%,三年内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通过 “云专网 + 边缘节点” 打包销售,将 5G 专网客户转化率提升至 58%;天翼云 2024 年实现营收 1139 亿元,同比增长 17.1%,作为 “国家云” 主力军,斩获全国 65% 的政务云订单,在 31 个省级政务云平台中占据 27 席,其 “2+4+31+X” 资源池布局形成强大云网协同能力。
联通云 2024 年营收 686 亿元,同比增长 17.1%,依托运营商的网络优势,在下沉市场和央国企领域持续拓展。它们凭借 “云网融合” 优势和政策支持,在政务、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进一步稀释了头部三强的市场集中度。
百度智能云:AI 赛道的 “深耕者”
除了火山引擎和运营商云,百度智能云也表现亮眼。2024 年全年营收 1331 亿元,同比增长 21%,AI 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近 3 倍。在 AI 公有云服务市场,百度智能云以 22.5% 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二,连续六年蝉联该领域榜首,成为 65% 央企、80%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首选 AI 云服务商,其在 AI 技术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能力备受认可。
04 没有终局的算力战争
中国云计算的 “诸侯混战” 并未真正结束,而是从 “规模之争” 升级为 “价值之争”,从 “通用算力” 比拼转向 “AI 智能” 较量。阿里、腾讯、华为的 “三分天下” 格局,凭借技术积累、生态壁垒和客户基础,在短期内仍将稳固,但火山引擎等新势力与运营商云的集体突围,已证明市场仍有颠覆的可能。
未来的竞争核心,将是 AI 技术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是绿色算力与合规服务的能力比拼,也是生态开放与协同创新的格局博弈。
三强正加速 AI 转型,阿里云将通义千问融入全栈服务,腾讯云强化 AI 与社交生态协同,华为云推动昇腾大模型落地行业;新势力则持续深耕 AI 原生优势,运营商云依托政策红利巩固政企市场,多元主体的竞争让行业充满活力。
这场关于算力的战争,没有终局,只有不断迭代的竞争形态。对于企业而言,多元竞争带来了更优质的服务与更低的成本;对于行业而言,技术创新与生态融合将推动云计算向更智能、更普惠的方向发展。
根据 Precedence Research 预测,2025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 9127.7 亿美元,预计到 2034 年将突破 5.15 万亿美元,中国市场作为核心增长极,这场围绕算力与智能的博弈,还将持续书写新的篇章。或许,云计算从来不存在 “终局”,持续的竞争与突破,才是这个行业永葆活力的核心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