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睿捷 通讯员:官笑涵)
1岁宝宝频繁呕吐,在当地抗感染治疗效果却不明显,遂来武汉求诊。在武汉儿童医院,心脏彩超发现囊性包块,家长以为终于“结案”,可医生却敏锐怀疑是“障眼法”,果然内镜检查揪出“真凶”——竟是食道中一颗被“泡发”的水宝宝!经该院消化内科团队精细操作,异物顺利取出,患儿恢复健康。
1岁男宝佑佑(化名)家住襄阳,5天前突然出现频繁呕吐、腹泻、发热症状,父母带他在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然而,经过三天的住院治疗,佑佑的体温和腹泻虽然有所好转,但呕吐却始终没有缓解,仍是一吃就吐。为寻求进一步治疗,父母带他到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若是诺如病毒引起的呕吐,通常在对症治疗后会缓解,但佑佑的呕吐病程已长达五天,且进食就吐,肯定不是单纯的诺如病毒感染。”据佑佑的管床医生黄帅介绍,入院后,佑佑接受了一系列检查,发现心肌酶指标有所升高,心脏彩超检查还发现一处“疑点”:患儿的心脏右后方有个类圆形无回声区,疑似“囊性包块”。
![]()
“怪不得孩子一直好不了,原来心脏长了东西!”佑佑父母顿时慌了神,担心是不是肿瘤。然而,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分析,虽然这个“包块”是目前的“头号嫌疑人”,但佑佑的心脏结构、形态、瓣膜活动均无明显异常,考虑包块来源于后纵膈或消化道可能性大。
结合患儿的呕吐症状,医生团队敏锐推测:心脏问题可能是“障眼法”,消化道问题很可能是“幕后真凶”!果然,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佑佑的食管下段惊现一个直径约3cm的圆形物体,边界清晰。考虑到孩子才1岁,见多识广的儿科医生马上怀疑,这很可能是孩子误吞的异物。
“您家里有没有这样圆形的玩具,或者孩子衣服上有没有圆形饰品?孩子有没有接触过?”经医生提醒,家长想起佑佑最近常和邻居家的大孩子玩水宝宝,但并不确定他是否吞下去。
获取这一关键信息后,医生马上进行下一步治疗。眼下,异物堵塞食道引起梗阻,严重妨碍佑佑进食,必须马上取出。术中,消化内科罗纯奇主治医师在内镜下仔细探查,成功确认“真凶”——一枚膨胀到鹌鹑蛋大小的蓝色水宝宝。面对这个表面光滑的异物,传统异物钳很难一次性完整抓取,强行拉扯还可能导致球体破裂,他于是使用网兜小心翼翼地套住水宝宝,再多次、轻柔地将其取出,手术顺利结束。术后,佑佑的呕吐症状立刻消失,复查各项指标正常,目前已康复出院。
“现在想起来还后怕,没想到一个小玩具把娃折腾了这么久!多亏医生,简直是火眼金睛!”看着孩子恢复健康,佑佑父母高兴地说。
“水宝宝本身体积小,干燥的时候极易被误吞,一旦进入体内,会吸收水分膨胀数十倍,卡在食道可能导致食道梗阻,压迫临近的气道引起呼吸困难;进入小肠后,可能有肠梗阻、肠穿孔等风险。”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王宝香主任医师介绍,婴幼儿习惯用嘴巴感知世界,误吞异物风险较高,除了水宝宝,此前科室还多次接诊过误吞硬币、纽扣电池、磁力珠、小玩具零件的患儿。
她提醒家长,面对异物风险,预防是关键。家中的小物件、小玩具要注意放在宝宝无法触及的地方。若孩子出现突然的呛咳、拒食、呕吐、哭闹、吐口水等异常情况,应高度警惕异物可能,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免延误诊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