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无我——追记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交通管理总队(交通管理局)总队长(局长)董亦军

0
分享至



△ 2023年8月28日,董亦军(前排右二)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对交通服务保障工作进行踏勘。(北京市公安局供图)

初冬的北京,冷风袭人,寒意渐浓。

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长安街上车流不息,各处执勤的交警像往常一样疏导交通。只是,他们再也见不到那个经常出现在眼前,事无巨细地询问路况,向他们征求意见并分享工作方法的好领导了。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交通管理总队(交通管理局)总队长(局长)董亦军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21日在北京逝世,年仅58岁。

从警36年,董亦军先后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指挥部、办公室、通州分局和交管局工作。数十年光阴如梭,他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以“有我”的责任担当、“无我”的精神境界、“忘我”的无私奉献,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上,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公安队伍中,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是什么模样?董亦军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重实干 肯担当

——他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永不停歇的铿锵脚步

1989年,董亦军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怀着对公安事业的热爱,成为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的一名民警。

“那个年代本科生少,他一来就成了‘宝贝疙瘩’。”西城分局退休民警王宇光回忆。董亦军的见习期在二龙路派出所度过,当时王宇光是副所长。

所里想历练历练这个“宝贝疙瘩”,于是安排董亦军负责一个人员、治安状况相对复杂的社区。“结果发现这小伙子真聪明,还踏实肯干。”王宇光说。

1990年春节前,只当了三四个月片儿警的董亦军,参加所里的工作汇报会。别人都拿着各种资料卡片,只有他带着个笔记本就来了。“他凭记忆就把辖区的人、地、物、事汇报得清清楚楚。”王宇光竖起大拇指。

董亦军能短时间内把社区情况摸清、摸透,是因为他没日没夜地泡在社区,摸排走访、了解情况。派出所的其他工作也没落下,打击破案、接警抓贼,忙起来他能一宿不睡觉。

结束见习期后,董亦军经多部门轮岗后,于2001年调至西城分局办公室。此后,他与王宇光的工作交集渐少。

“他越来越忙,我们见面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不时会在街面上看到他,就知道他又跑一线了解情况了。”王宇光说。

去一线、去现场——董亦军不只在办公室里看书面材料,而是以最真实鲜活的基层调研成果来辅助决策。

为治理复兴门桥附近的交通秩序,董亦军在不同时段去调研多次,甚至深夜会去那里观察交通状况。“他总是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回,召集大家研究讨论,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副局长赵鑫忆及董亦军生前,心情十分沉痛。

这种实干的作风贯穿了他从警生涯始终。

董亦军年轻时热爱体育,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都有涉猎。这些年,他忙到没有时间运动。大家反而觉得没什么:“董局的运动量肯定是够的——因为他闲不住,总是喜欢扎到基层、跑到一线。”

2021年至2023年,董亦军担任通州分局局长。通州分局指挥处副主任钟乔锴还记得,有一次跟随董亦军去某流动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的村庄调研。当时,董亦军在村口下车,把村里所有的路都走了一遍,观察各类治安要素,琢磨这个地方出现治安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治理难点在哪里,为后续治理根源性问题提供决策支撑。

董亦军常说:“光听汇报,不会有最真实的认识,得实地去看、去听,才能把情况了解清楚。”

负责重大活动安保工作时,他带着大家一个网格一个网格地踏勘——网格面积多少?警力、警种配备如何?有无公交地铁……每个网格的情况,他都事无巨细地了解清楚。勘查道路交通情况时,他不仅详细了解路面、车流、人流等交通要素,就连电线杆、下水道、环卫设施等要素都纳入考虑。

“他把工作做到了极致。”很多同事这样评价他。

董亦军的工作作风有口皆碑,大家觉得他站位高、有前瞻性,部署工作条理清晰、可执行性强。在董亦军看来,这少不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只有到最一线的地方,才能为做好具体工作提供最翔实的参考”。

在其他协作单位,也常见董亦军的身影。他总是胸有成竹地拿着厚厚的资料,前往沟通某项跨部门工作,推动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人才需求越发旺盛,我们想将相关业务办理窗口进行升级。”通州分局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支队副支队长李丽回忆道,“董局非常支持,积极向区委、区政府争取,带着我们多次前往人社、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

有担当——大家都这样评价他。只要他认为某件事情对推动工作有益,就一定会去做;需要多部门沟通协调的,他会主动积极推进;遇到专业性的工作内容,他会找专业人士认真请教;工作遇到困难瓶颈时,他会想办法协调解决。

“他真是一个好领导,能担事儿的领导,所以他特别忙。”李丽眼中泛着泪花。

“他一直很忙,我们见一面都难。我担心他总是在路上跑,要他每晚回到办公室必须发个信息报平安。”他的妻子许文军说,“我早晨醒来看到他半夜甚至凌晨时分发来的信息是常事儿。”

尽管聚少离多,但同为警察的许文军非常理解丈夫,“这是他深爱的事业,他虽然累,但内心是充实快乐的”。

谋创新 求突破

——他以一往无前的坚定姿态推动各项工作向新发展

到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工作时,有一次董亦军经过德胜门,注意到有不少行人横穿马路。原来,德胜门区域有不少公交场站,还有公交始发站位于环岛上,很多乘公交的人要横穿马路进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通畅。

“我们不仅要深入剖析有类似问题的堵点情况,还要提高站位看问题,站在群众角度去思考,再分析梳理影响城市发展和群众出行的堵点问题,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董亦军对同事说。

最终,在董亦军推动下,北京市公安局提出的有关长途公交线路外迁、副中心交通优化等一系列缓解拥堵的意见建议被纳入全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目前,多项缓堵工作已完成,有效改善了北京城市道路交通状况。

做事情不能止于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要建立解决一类问题的长效机制——这是董亦军的方法论。

北京道路交通体量大,管理服务任务繁重。董亦军主动担当、破题攻坚,以创新之举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有序。

北京儿童医院是全国最大的儿科综合医院,日均就诊人数近万人。由于医院及周边道路条件有限,常因停车问题影响周边路况。

他聚焦“学医景商”重点区域,“一点一策”推动实施了一批交通综合治理重点工程。认真研究北京儿童医院周边路网条件和交通运行变化特点,以医院新建停车楼为契机,协调重新规划车辆出入流线,完善交通标志,加大宣传引导,有效解决了就诊车辆排队问题。

他还推动完成全市信号灯智能化联网联控,推出非机动车停止线后移并施划黄网格举措,持续深化首都铁骑警务创新发展,推动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为民服务中心各项业务迭代升级……

36年从警生涯中,董亦军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善于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处理新情况、新问题。

董亦军担任西城分局办公室主任时,通过调研提出了一系列心系群众、情系民生的创新举措。

西城区大型医院多、门诊量大,治安状况较为复杂。董亦军组织前往辖区派出所了解警情特点,与院方沟通掌握诉求,提出建立医院警务站,极大改善了医院及其周边的治安秩序。他还推动建立西城分局“民调进所”制度,邀请人民调解员、退休民警等进驻派出所前置调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董亦军在北京市公安局指挥部工作时,正值区域警务协同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他勇挑重担,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推动实现了区域警务协作实体化运行,搭建了多层级警务合作体系,畅通跨区域信息交互渠道,使区域警务合作触角不断延伸、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合作质效不断提升。

在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期间,他主动回应群众需求,牵头推进“网上北京市公安局”升级迭代,网办公安政务服务从原先的40余项增至120余项。他统筹规划、沟通协调,逐步推进顶层设计、科技支撑、部门协作、业务流程和标准制定等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他同我谈论工作的时候不多,但只要北京又推出交通治理的新举措,我就知道他又做成了一件事。”许文军说,“他的工作成果,我走在路上就能看到。”

董亦军生前推动的一部分重要工作,目前已完成并卓有成效,还有一些项目正在推进中,不久的将来必定会给北京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加安全顺畅的体验。

是良师 是益友

——他将自己燃烧成后来人心中一团生生不息的火焰

通州分局大杜社派出所副所长马建鹏至今记得,2021年11月2日晚,正在值班的他与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来调研的董亦军第一次面对面接触。

“他询问了当天的警情,问了我许多问题——派出所辖区多大、有多少个村、人口情况如何……”马建鹏回忆道。董亦军得知马建鹏刚调到所里,便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也是刚来通州工作,咱们工作要勤、要细、要积累。”

“这七个字我一直记得。在后续工作中,我逐渐摸索出了‘积累’的门道。”马建鹏说。

马建鹏后来才知道,董亦军于当年9月底到任后,用了2个月的时间把分局所有基层所队走了一遍。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询问情况,给出工作建议。“他的建议务实、中肯,给我很多启发。”马建鹏说。

回忆起董亦军,大家都像翻开了一本内涵丰富的书。他严格又和蔼,果断又谨慎,谦逊又自信,细腻又豁达,很多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坚持以身作则,其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在很多人身上得到延续。

“他既能做到高屋建瓴,又能做到事无巨细,从各个维度考虑事情,有时他点拨一两句会令我们豁然开朗。”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综合处处长林振说。

那时,董亦军工作忙,经常晚上住在办公室里。大家讨论工作时,董亦军也会加入讨论,为他们开拓思路。

董亦军坚持“事不过夜”,经常忙到很晚,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疲惫从不展现出来,他对工作的热爱始终影响着我们。”林振感叹,“我想不出他的不好,我们都愿意成为他那样的人。”

董亦军的各方面能力水平令人敬佩。“他离开通州分局后,经常有民警向他请教问题,他都会认真对待。”李丽说。

多年来,董亦军在多个岗位上担任领导,善于识人、知人善任,能够充分发掘青年民警的潜力和优势,支持他们大胆尝试,带领他们开拓进取。如今,董亦军带出来的民警,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业务骨干,共同为守护首都安全稳定发光发热。

董亦军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在通州分局,他鼓励青年民警争创“副中心警察之星”,不断激发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交管局,他提出“五能五会”目标,有力提高队伍执法规范化水平;举办青年民警“挂榜招贤”主题活动,发现、培养和储备青年人才。

百忙之中,董亦军依旧贴心地像一个长辈。

“他十分关心民警的生活。”北京市交管局政治处主任刘滨红着眼眶说,“他总说大家工作压力大,要解决好民警的实际困难。”

他提出创建交管局“警意诉求平台”,开通了爱警热线,民警有什么困难需求可以通过平台向组织反映。平台、热线开通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受理了1700余件民警诉求,办成了一大批暖心实事。

“前段时间,他还总催促大家去做年度体检,催了好几遍。”刘滨说,“他的心里装着工作,装着大家的事,怎么偏偏忘记了自己。”

董亦军的离开,令大家痛心不已。

只要在北京市交管局,董亦军每晚必到指挥大厅了解情况。“董局病倒了,我们的心都揪着。”交管局勤务科民警张少峰不禁落泪,“每到晚上,只要指挥大厅的门一响,我就忍不住回头看。”

“我盼望着是他回来了,像以前一样,进来转一圈,坐下,喊我的名字问‘今天晚高峰路况怎么样’‘有什么突发警情’。”张少峰哽咽道,“可是,他再也回不来了。”

斯人已逝,再无归期,但精神永存。

“我们决不辜负他的期许,要带着他未完成的理想,对党忠诚、心怀人民,为公安事业拼搏奋斗。”北京市交管局交通勤务支队支队长王晓国说着说着,泪流满面,“我想告诉董局:‘您看,我们都在努力,没让您失望。’”

来源 | 人民公安报

投稿邮箱:gabxcc@126.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 incentive-icons
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10759文章数 558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