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冬,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时光仿佛在两双紧握的双手中静止。88岁的王世康坐在轮椅上,双手微微发颤,紧紧攥住专程从重庆江津赶来的庞国翔。没有生疏,没有迟疑,他声音哽咽却清晰:“我一眼就认出,你就是那个找了我17年的人。”
![]()
庞国翔(右一)与烈士亲属王世康老人
11月8日下午2点30分,江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程宇、副局长罗涛等与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庞国翔一行5人,轻轻推开65号病房的门。这一刻,不仅是一场等待了17年的相见,更是一段被岁月尘封的红色记忆,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重新变得滚烫。
故事要从2008年秋天讲起。庞国翔收到福建武夷山红色宣讲员张珍秀的邮件,提及赤石暴动中牺牲的新四军军官王仁,“似是四川人,县名带个‘津’字”。就是这个模糊的“津”字,在庞国翔心中荡开涟漪,继而掀起17年不曾停歇的波澜。
![]()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行看望烈属王世康
他四处求证,联系上饶集中营研究专家蔡水泉,翻阅史料,终于拼凑出王仁短暂而壮烈的一生:1918年生于江津,1938年奔赴延安,皖南事变被俘。1942年6月17日赤石暴动,他因体弱未能脱险,两日后在赤石大屠杀中英勇就义。
历史脉络清晰了,但为烈士寻亲的路却格外崎岖。2009年,《江津日报》刊发报道,联动多方力量,线索却时断时续。
2012年深冬,一个陌生来电带来转机。对方称是王仁弟弟,提及家人迁至“宜宾”。正当庞国翔追问细节,电话那头传来“哐”的一声,随后只剩忙音。希望忽然燃起,又再次破灭。此后多年,庞国翔围绕“宜宾”寻找,却一次次无功而返。
直到今年清明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再次刊发《山河永念——17年仍未终结的寻找》一文,寻找王仁的亲人。
今年国庆节,一条陌生短信点亮希望:“你所寻找的烈士亲人还在。”庞国翔拨通电话,一段被误听的往事才得以澄清:“是宜昌,不是宜宾。”
![]()
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原来,1957年,王家在领到“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光荣证书”后,举家迁往湖北宜昌。王世康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分配至四川自贡并定居于此。2012年那通中断的电话,竟因一字之差,让这场相见迟到了整整13年。
在病房里他们都非常兴奋。王世康老人回忆,家人早知王仁牺牲,却直到看到报道,才清晰知晓哥哥是在赤石暴动中牺牲的细节。他曾亲自前往福建武夷山赤石暴动纪念馆,在烈士墓前久久伫立。
“他们的故事,终将在山河间永远传唱。”庞国翔说。
赤石渡口的烽火早已散尽,武夷山的松涛依旧呜咽。但有一份寻找,终于可以画上句号;有一种铭记,从此有了清晰的姓名。
全媒体记者:刘星欣 吕晓
编辑:胡苓莉 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封 雷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和
让大家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