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大会在台州开幕。大会由台州学院、台州市科协共同主办,以“多维智联·创变无界”为主题,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聚焦台州“5+5+6”产业,助力浙江打造科创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前景。
![]()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季向阳等院士专家,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友增,台州学院副校长韩得满,台州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蔡海江,台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喻鸿彪,台州市科协党组成员王海鹰,以及市县相关单位领导、企业家代表、高校师生等近200人参加。
“制造之都”是台州一张靓丽的金名片。今年7月21日,台州第100万户市场经营主体产生,其中制造业经营主体17.6万户,规上工业企业6022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台州制造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台州制造业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3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73个,国家专精特新企业137家,上市公司78家。去年,台州牵头、参与联合打造的“浙东工业母机集群”和“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榜单。台州精密制造、新能源、新医药健康等3个临港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个数位居全省第一位。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台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使命重托,以“创新台州”为首位战略,以“1+1+9”产业平台提能升级为牵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智慧化水平,积极构建“5+5+6”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制高点。从汽车零部件到医药健康,从智能缝制设备到高端模具,产业集群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智能化变革,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产品智能化和数据价值化的“四化协同”,探索形成了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业的有效路径与地方模式。
![]()
会上,台州学院与市科技局共同推动的“台州市人工智能重点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为深化校地合作、赋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顶尖专家进行主题分享,带来了一场覆盖算力基础、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前沿思想盛宴。
![]()
高文以《中国算力网与鹏城脑海大模型》为题,深入阐释了中国算力网的布局与战略意义,通过鹏城脑海大模型在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实践案例,具象化呈现了算力赋能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
![]()
季向阳聚焦机器视觉的空间计算技术突破,从感知、定位等核心能力出发,分享了其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成果。
![]()
张正友以“生成式AI、智能体AI和具身AI”的技术演进为脉络,深刻剖析了新一代AI对生产模式、产业链条的革命性重构。
![]()
肖京以《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业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为题,立足“AI+金融”融合实践,介绍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的融资难题、风险管控等痛点和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
陈刚以《大数据实时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为题,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大数据实时处理的关键技术瓶颈和技术落地的核心逻辑与实施要点。
![]()
当天下午举行的“科学咖啡馆”活动以“AI如何赋能制造”为主题,聚焦台州本土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转型痛点。田奇以《AI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为题作了专题分享。
![]()
来自台州市发改委、水晶光电、八环科技、信质集团、浙江东亚等单位和企业代表,与专家学者围绕具体场景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路径与可行的解决方案。
来源:台州日报、台州市科协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王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