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雨露润苗乡
——长沙市芙蓉区真情帮扶麻阳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段少瑞 刘昌宏 曾德志
“如今云果园已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景区,来休闲度假、旅游研学、聚会聚餐的人越来越多,经营业务不断拓宽,名气也越来越响,这离不开芙蓉区的产业项目帮扶。他们投入资金,对云果园民宿屋舍、长寿园、入园门、山塘等景区化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帮扶建设。”麻阳霞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霞,对芙蓉区给予的产业项目建设帮扶表示由衷谢意。像谭霞一样受到芙蓉区产业项目建设帮扶的对象,在麻阳有35个。
对原深度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对口帮扶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之举。省委、省政府明确长沙市芙蓉区在对口帮扶麻阳脱贫摘帽后继续对口帮扶乡村振兴。2021年来,芙蓉区共投入资金5200万元,在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方面,对麻阳进行全方位帮扶,且卓有成效。
加强统筹谋划 夯实组织振兴基础
两区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通过组建专门机构、制订对口帮扶方案和帮扶项目实施计划、加强互访交流等方式,为对口帮扶把脉定向、统筹谋划,商讨帮扶策略和交流工作方法。
成立区县对接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相关副职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人员从组织、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和政府办等单位抽调,确保对口帮扶工作有专人负责。
加强两地交流互访,共商帮扶事宜。时任芙蓉区委书记周春晖,现任区委书记崔晓、区长蒋君,共10次深入麻阳调研指导;麻阳县委书记江涛、县长胡宏林,12次赴芙蓉区学习交流。
其他区县领导就分管领域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互访磋商。长沙隆平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熙宇,芙蓉区委常委、副区长陈亚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克刚,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罗加祥,副区长谢孟,区政协副主席陈庆,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赵小午等深入麻阳乡村、学校、企业考察和指导具体援建、帮扶工作。麻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贺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梁金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春霞,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向翼,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胡晓前往芙蓉区产业园区、学校和区直单位等考察学习交流。
两区县带领组织、教育、工商联、工会、农业农村、商务、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办等部门,以及岩门、隆家堡等乡镇和马坡岭、东岸等街道加强互访,对接麻阳行政、教育人员赴芙蓉区跟岗学习提升,商讨产区共建飞地工业园以及举办特色农产品推介促销活动。
“每到黄桃、冰糖橙等麻阳特色优质农副产品成熟上市之际,我县就要到芙蓉区去宣传推销。在芙蓉区的大力帮助下,我县这几年的宣传促销活动都取得很好效果,对麻阳特色农副产品畅销省城市场夯实了声誉基础。”麻阳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罗学艺说。
大力扶持产业 增强产业振兴动能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经过两区县商议,将产业发展作为芙蓉区对口帮扶的重点,每年1000万元以上帮扶资金的80%用于帮扶麻阳产业项目建设。”麻阳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张军说。
围绕麻阳县委、县政府“一县三地”发展战略和四大百亿产业发展目标,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选取冰糖橙、黄桃、猕猴桃等特色优质种植业和文化旅游业、飞地工业园、劳务经济等6大类产业,作为对口帮扶的主要产业。每年帮扶产业建设的项目在7—9个,年帮扶资金最多的项目为300万元。至今,共帮扶产业项目35个。
将优质特色产业重点乡镇的冰糖橙、黄桃、猕猴桃产业园提质改造建成高标准示范园,以及红色文旅“代远文化景区”提质改造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帮扶的重点产业项目,助力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打造“中国冰糖橙之都”“湖南省水果之乡”,擦亮“麻阳柑橘——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和做大做强农旅结合的文旅产业。
![]()
游客们到步云坪村观赏油菜花(张杰 摄)
着力打造农旅结合的冰糖橙标准示范园和红色文旅项目。帮扶的隆家堡乡步云坪村,高村镇霞飞云果园、橙香园,岩门镇新坪村等农旅产业提升项目和隆家堡温泉建设项目,都已成为乡村旅游热点景区。其中步云坪村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被央视报道时称为“春天里的童话小镇”;霞飞云果园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湖南省森林康养基地”。
帮扶的乡镇高标准冰糖橙示范园建设及柑橘技术社会化服务奖补项目,不仅提高了产业基地生产、浇灌和肥料、采摘果品运输条件,而且通过修剪、生物防治技术和品改大大提高了橙果品质,这两年最优寇橙、“锦和”“锦红”冰糖橙最高售价达12—20元/公斤,比之前高出近1倍。帮扶冰糖橙产业园总面积达2万多亩,仅此一项就为种植户增收近亿元。
冰糖橙产业园一角
消费帮扶是助力麻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又一举措。芙蓉区总工会组织全区464家工会、1.5万名会员,采购麻阳冰糖橙、小籽花生、菜籽油、生态大米、古法红糖、腊肉腊鹅等农副产品,消费帮扶总额达3200万元。
“芙蓉区还通过劳务协作的方式,帮助麻阳劳动力转移至长沙就业,增加务工者收入。他们组织辖区企业开展面向麻阳用工招聘活动18场,发布招聘岗位4000多个,成功招聘330人,其中招聘脱贫劳动力125人。”麻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贺巍介绍。
着力培养人才 推动人才振兴繁荣
地方发展系于人才。麻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人才的培训培养,抓住芙蓉区对口帮扶的难得机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干部、教师、医护人员到芙蓉区机关、产业园区、学校、医院去跟岗学习,请芙蓉区派遣优秀干部、教师、医生来麻阳指导和帮扶乡村振兴、教学、诊疗等工作。
芙蓉区与麻阳1个产业开发区、18所中小学、3所卫生院、2个乡镇(街道)、1个社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麻阳共选派21名干部到芙蓉区隆平高科技产业园、自由贸易区、商务科技、机关事务等部门跟岗学习1年;分批选派135名中小学负责人、骨干教师到芙蓉区师大附中芙蓉中学、大同古汉城小学、马坡岭小学等12所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跟岗学习;选派3名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到省人民医院及芙蓉区火星、定王台、马坡岭中心卫生院跟岗学习1年。
芙蓉区选派3名干部驻麻阳指导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帮扶工作队队长曾德志挂任麻阳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芙蓉区利用辖区农业科技人才优势,邀请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主任、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农业大学邓子牛教授团队,多次赴麻阳对柑橘、黄桃等主导产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指导。
“芙蓉区对麻阳人才培养帮扶成效最大的当属教育。他们派出优秀管理团队、优秀教师队伍来麻阳驻校帮教3年,不仅为麻阳培养了一批后备教育管理人才和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更是激发了全县教育界改革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动能,推动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22年来,麻阳连续4年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麻阳县委副书记、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彬说。
朱志湘和朱金秀都是“全国名校长”,她俩先后被芙蓉区派往麻阳驻校帮教,为期3年。2019年9月,朱志湘校长带领16名优秀教师团队来到麻阳新迁建、有学生近5000名的第二锦江小学驻校帮教。朱志湘把芙蓉区先进教学理念用于日常实践,推动第二锦江小学迅速发展、好评如潮,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苗乡群众心目中的“优质校”、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放心校”、新闻媒体的“网红校”,获评市级及以上集体荣誉、奖项20多项(个)。
2025年2月,朱金秀校长带领30名优秀教师团队,驻校帮教麻阳新建、有学生3000多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代远学校和富州中学、长河小学等12所中小学、幼儿园。帮教成果正在显现。
除驻校帮教外,芙蓉区还派出教师70多人次深入麻阳乡镇中小学,上优质公开课、举办专题讲座、指导教学研究和科技小发明等100多堂(场、次),指导麻阳教师提升教学综合素养。
“在学校硬件设施、文体用品和困难家庭学生等方面,芙蓉区给予了援建、捐赠和资助。”麻阳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欧宝生介绍,芙蓉区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援建了县城龙升小学、幼儿园,捐赠体育器材和学生学习生活用品总价值120多万元,捐助困难家庭学生资金35万元。
打造特色文化 注入文化振兴力量
文化是灵魂。麻阳县委、县政府借助芙蓉区对口帮扶的机遇,通过建设文化工程项目,推动本土特色文化提质增色发展,增强地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带动文化旅游业蓬勃兴盛。
“突出文化主题,选取特色文化作为帮扶建设重点。芙蓉区着力在岩门镇和县代远学校红色文化、高村镇龙升社区民族文化、兰里镇清廉文化、吕家坪镇长河文化建设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帮扶。”麻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春霞说。
帮扶岩门镇打造红色文旅景区,新建滕代远故居景区文化墙、游步道、排水渠,提质改造停车场并修建电瓶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修缮滕代远故居周边破损房屋,实施沿线及周边环境卫生治理。
![]()
龙升幼儿园(张杰 摄)
突出代远学校红色文化主题建设,帮助其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建设红色书屋、红色讲堂、红色橱窗、红色实践基地等校园红色景点建设。推动其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政课内容,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党爱国情怀。
帮扶兰里镇提升清廉文化建设,支持其打造满朝荐书院等清廉研学基地,开通兰里至县城满朝荐清朗公交专线,推进清廉村镇、清廉校园、清廉医院、清廉企业、清廉家庭建设。突出“一村一清廉主题”,创作清廉家训500多条,创建清廉村居示范点32个,清廉家规家训上墙300多条,让清廉家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帮扶全县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高村镇龙升社区突出民族文化传承,创作《龙升我的新家园》等3首民族歌曲和《搬家乐》等2首民乐合奏曲,每年冬至日举办“千年花灯 幸福苗年”大型群众性民俗活动。“通过独具特色的旱龙舟、竹竿舞、打苗鼓、写春联、赏花灯、文艺表演、打糍粑、吃瓜冬宴等方式,庆祝苗年节的到来,以此来提高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高村镇龙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范文忠说。
吕家坪镇是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作品《长河》里描写的“长河小镇”。指导吕家坪镇突出打造长河文化,援建《长河》场景里的石板老街、水月庵、“夭夭”健身文化广场等景点和“长河号子”风蓬船1艘,创作《长河小镇》歌曲,支持“长河号子”表演团队赴外演出和向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河号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芙蓉区帮扶文化建设,效果显而易见。”麻阳分管文化旅游工作的副县长滕召和介绍。代远文化景区获批“全国4A级旅游景区”;满朝荐书院获授“怀化市清廉文化教育基地”;《长河号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邀赴央视《乡村大舞台》演出,获评“全国原生态船工号子展演最佳奖”“全国村厨村艺展演金奖”“长江流域非遗文化交流最佳表演奖”;龙升社区瓜冬文化活动被央视、湖南卫视报道。
整治人居环境 提升生态振兴质量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为目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治理垃圾污水、打造特色村落,不断丰富和美乡村建设内涵。芙蓉区重点帮扶4个乡镇的10个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麻阳和美乡村建设助力的同时,也起到了示范作用。”麻阳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宏林说。
天沐云端温泉(张杰 摄)
锦和镇鱼尾村,高村镇州上村,岩门镇玳瑁坡村、新坪村,隆家堡乡步云坪村,兰村乡垅田溪村等,都是芙蓉区帮扶的人居环境整治对象村。帮扶整治的内容主要是整修硬化入户道路、修砌沟渠、安装路灯、栽种花草树木和打造村庄“小三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促进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岩门镇新坪村利用位于222省道边交通优势和离县城8公里的区位优势,在芙蓉区的帮扶下,不仅建成1处冰糖橙核心园区面积达3200亩、农旅结合的“中国冰糖橙之都文旅示范园区”,而且对村庄环境和各种水果园实施景区化改造,使全村呈现出“果园环绕村庄、村庄点缀果园”的美丽乡村图景,为麻阳这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再添优美观光景点。
龙升社区(张杰 摄)
芙蓉区5年的倾情帮扶、尽心奉献,助力麻阳产业发展、人才兴起、文化兴盛、生态优美,成效显著,反响良好,连续在年度省级考核中,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先进单位”。
“芙蓉区多年的对口帮扶,增强了麻阳乡村振兴的动能,加快了麻阳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推进了麻阳‘一县三地’战略实施和‘三水五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他们饱含深情地出钱、出物、出力、出技术,改善麻阳乡村的面貌,值得麻阳人民永远牢记。”麻阳县委书记江涛满怀深情地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