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日,智利将迎来一场决定国家未来走向的关键选举。1400多万选民不仅要选出新总统,还要为参议院和众议院选出新的代表。
这场选举的火药味挺浓,治安恶化、边境失控、经济疲软,再加上堕胎权、最低工资这些撕裂社会的议题,让整个国家都处在一种焦虑的氛围里。
更有意思的是,现任总统博里奇的日子并不好过。他2022年3月上台时还算风光,可到了去年10月,民调机构Plaza Pública Cadem的数据显示,对他不满的人已经飙到了62%。
![]()
这个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直接影响了整个选情的走向。国内外的政治观察家们基本形成了共识:智利选民这次很可能要往右转了。
民调显示,执政联盟推出的候选人、智利共产党党员珍妮特·哈拉目前暂时领先,但问题是她很难在首轮就拿下超过半数的选票。
按照规矩,如果第一轮没人过半,就得在12月14日进行第二轮投票。而第二轮的形势对哈拉来说就不那么乐观了。
无论是对上共和党的何塞·安东尼奥·卡斯特,还是自由派的约翰内斯·凯泽,甚至传统右翼的伊芙琳·马特伊,民调都显示她会输。
![]()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哈拉的应对方式也挺无奈的:她公开宣布暂停共产党党籍,还特意强调自己跟博里奇政府不是一回事,不代表现政府的延续。
这招"切割术"能不能管用,现在还真不好说。毕竟选民心里有杆秤,你说你不代表现政府,但你确实是执政联盟的人,这个矛盾怎么解释都有点说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选举有个新规矩,智利在11月16日进行的这次选举实行强制投票。投票站从早上8点开到下午6点,选民可以通过智利选举管理委员会的网站查自己该去哪投票。
如果不去投票会怎么样?罚款呗,从35000到105000智利比索不等,换算成美元大概是38到113美元。
![]()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得掏这笔钱,比如11月16日人在国外、有医疗证明、离投票站超过200公里、选举当天有特定公务在身、持有残疾证明的,这些情况都可以豁免。
需要提交证明材料的话,可以通过虚拟警局办理,然后去最近的警局完成手续。
对于在外国的智利公民和有投票资格的外国公民来说,倒是不用担心罚款的事。
另外,选举当天是法定假日,商场、购物中心这些地方都得关门歇业,不过这次有个特例,没有禁酒令。要是选民当天需要上班,雇主必须给至少三小时的带薪假,让人家去投票,而且不能扣工资。
![]()
政治钟摆会摆向哪边?
根据智利选举委员会11月16日晚发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哈拉获得26.69%的选票,卡斯特获得24.15%,两人将在12月14日进行第二轮投票。
从这个结果看,第一轮确实如预期那样没人能直接胜出。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哈拉的"切割战术"到底有没有用?她宣布暂停共产党党籍,跟博里奇政府划清界限,这招听起来有点像是在说"我虽然是执政联盟的人,但别把现政府的锅甩给我"。问题是,选民会买账吗?
从政治操作层面来说,这种策略在拉美并不罕见。当执政党的满意度太低时,候选人试图跟现任总统保持距离,希望能减少负面影响。
![]()
但智利选民也不傻,你既然是执政联盟推出来的候选人,就很难完全摆脱这层关系。更何况,第二轮投票往往会变成一场"选边站"的游戏,支持还是反对现政府的路线,这个问题很难回避。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智利这次选举可能预示着整个拉美地区政治风向的变化。
过去几年,左翼力量在南美洲一度占据上风,但经济问题、治安恶化、移民压力等现实困境,正在让选民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
![]()
智利曾经是拉美地区经济发展的典范,如果这次真的向右转,对周边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会很明显。
当然,现在说谁一定会赢还为时过早。第二轮投票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双方都会全力争取那些首轮没投给他们的选民。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谁最终当选,都将面临一个撕裂严重、问题成堆的国家。怎么弥合社会裂痕、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对下任总统最大的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