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可曾站在北京北望,视线越过高楼大厦,投向那沉默的群山?
那里是昌平——如今是首都繁华的延伸。
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派礼部尚书赵羾和风水师廖均卿选陵址。
选择昌平不仅是因风水,更是因这里距北京一日马程,方便皇帝谒陵的同时控制京城。
![]()
可以想象,朱棣站在天寿山上,俯瞰南方平原时,心中盘算的是如何用陵寝震慑北方边防。
大家说十三陵,但朱棣长陵动土时,先偷偷给他爸朱元璋在昌平黄土山修了座“临时陵”(后来废),风水先生说不能让洪武爷“压”成祖一头,所以才定天寿山。
真正的“第十四陵”没人敢提。
十三陵的修建带动了当时当地的经济,但这是不可持续的繁荣。
陵区禁民樵采,导致百姓失去生计来源。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圈占昌平山地,百姓连砍柴都成奢望,御史傅景星冒死上奏:“拳石之山于王府无用,却是黎庶养命之源。”
明代在昌平构建了层层防线(居庸关、黄花镇、白羊口等),但防线越长,维护成本越高。
到明末,这些关隘因军饷拖欠而形同虚设,李自成军队轻松通过居庸关直捣北京。
1644年,李自成军队从居庸关进入昌平。
讽刺的是,守将唐通竟不战而降。
一、昌平的历史演变
顾祖禹对昌平州的记载,虽仅二百余字,却勾勒出其作为“京师之枕”的千年战略脉络。
《读史方舆纪要》原文赏析:
昌平州,春秋时燕地。秦属上谷郡,汉因之。后汉属广阳郡。晋属燕国。后魏初属燕郡。太和中,分属燕州,寻又置昌平郡。东魏置东燕州及平昌郡。北齐因之。后周州郡俱废,寻又置平昌郡。隋初郡废,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亦属幽州。石晋时入于契丹,属析津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属北平府,永乐中属顺天府。正德元年升为昌平州,旋罢。八年复升为州编户二十七里。领县三。
端倪解析:
昌平州地处华北平原北端,是中原王朝经略幽燕的天然跳板。
其地名“昌平”取“昌盛平安”之意,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
![]()
昌平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地。秦属上谷郡。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置昌平县,属上谷郡,同期设置的还有军都县。(军都县治原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
三国魏及西晋时,昌平、军都二县属幽州。
北魏时曾将昌平县并入军都县;东魏时又省军都入昌平县 。
这一时期,昌平的行政建置屡有变动,反映了当时动荡的政治格局。
石晋时,昌平入于契丹,属析津府。
金代属大兴府。元代属大都路 。
这段时期,昌平在不同政权间易手,其战略地位随着北京逐渐成为政治中心而日益提升。
明初,昌平属北平府,永乐年间改属顺天府。
关键转折点在正德元年(1506年),昌平县升为昌平州,虽一度复降为县,但正德八年(1513年)再次升格为州,领顺义、怀柔、密云三县 。
这一变化标志着昌平从普通的县级单位升格为京畿重镇,直接关系到明皇陵(十三陵)的安全和京师的防御。
明朝两次升州,本质上是把昌平从“民政单位”变成“军事特区,陵寝、重兵、税使全塞进去。
明成祖朱棣将皇陵选址于昌平天寿山,置于边防前线,体现了“天子守国门”的意志。
但这也将国家象征暴露于风险中,如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时,蒙古俺答汗破古北口直逼昌平,明皇陵曾受到威胁。
写到最后“领县三”三个字,顾祖禹应该在冷笑吧,三县二十七里,听起来多小?
可这弹丸之地,一旦有失,紫禁城里的龙椅就得挪地方。
二、居庸关与昌平的协同防御
居庸关地处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是连接晋北与内蒙古的重要孔道。
其关沟南北长达四十里,最窄处仅能容单车通过,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险阻。
![]()
居庸关与昌平距离不足三十里,可以形成“往来应援,呼吸可通”的防御体系。
《读史方舆纪要》原文赏析:
州奠负居庸,处喉吭之间,司门户之寄,京师大命,尝系于此。虽古北有突入之虞,紫荆多旁窥之虑,而全军据险,中权在握,不难于东西扑灭也。居庸一倾,则自关以南,皆战场矣。于少保尝言:「居庸在京师,如洛阳之有成皐,西川之有剑阁。而昌平去关,不及一舍,往来应援,呼吸可通,宜高城固垣,顿宿重旅,特命大将驻此,以固肩背之防。此陆逊所云一有不虞,即当倾国争之者也按:「正统十四年于谦尝城昌平,以扼北寇突入之道。
端倪解析:
“处喉吭之间,司门户之寄”,精辟概括了居庸关作为北京西北门户的咽喉地位。
与古北口、紫荆关等其他关隘相比,居庸关的优势在于其完整的纵深防御体系。
从南口城到居庸关城,再到上关城、八达岭,直至岔道城,形成了多层防线。
明代将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但顾祖禹特别强调“惟居庸重岗复岭,关山严固,三关之守,居庸险而实易”,指出其地形最为坚固。
可以想象,古代士兵在关沟两侧悬崖上巡逻的情景:他们脚下是仅容单车通过的狭道,手中紧握弩箭,随时准备应对来犯之敌。
这种地理优势使得中原王朝能够以较少兵力牵制大规模骑兵部队。
明代兵部尚书于谦对居庸关的论述极具前瞻性。
他将居庸关比作“洛阳之有成皋,西川之有剑阁”,强调其对于京师的极端重要性。
陆逊那句“三国第一战略名言”:一旦有失,就要倾国争之。昌平—居庸的重要性,懂兵法的人都有一样的看法。
于谦的防御思想核心是“全军据险,中权在握”。
他特别重视昌平的战略地位,认为“昌平去关,不及一舍(三十里),往来应援,呼吸可通”。
为此,他主张在昌平“高城固垣,顿宿重旅”,并派遣大将驻守。
这一防御体系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的“庚戌之变”中经受住了考验。
当时蒙古俺答汗突破古北口,但面对居庸关-昌平防线却难以进一步南下,最终被迫撤退。
居庸关与昌平的协同防御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在兵力配置上形成梯次部署。
居庸关作为前沿阵地,负责初步阻击;昌平作为二线基地,屯驻重兵作为战略预备队。
这种布局使明军能够灵活应对不同规模的威胁。
其次是在后勤保障上相互支持。
居庸关因地势险要,存储物资有限;而昌平地处平原,可建立大型粮仓和军械库,为关防提供持续支持。
最后是指挥控制的高效联动。
大将坐镇昌平,既能及时掌握关防动态,又可快速响应京师指令,实现前沿防御与首都安全的统一。
三、昌平的关隘要塞体系
昌平地区的防御核心在于其多层次、立体化的关隘体系。
居庸关作为“天下雄关”,是昌平西北方向最重要的门户。
![]()
在关隘之后,一系列城池构成了纵深防御和屯兵支援的基地。
《读史方舆纪要》原文赏析:
昌平废县,军都城,居庸城,万年城,广武废县,巩华城,天寿山,军都山,白浮山,上有二龙潭,流经白浮村为白浮堰。 《志》云:「白浮堰,银山,驻跸山,幽都山,榆河,官河,黄花镇川河,高梁河,虎眼泉,居庸关,黄花镇,白杨口,苏家口,唐家岭店,皇后店,顺义县,辽西废县,狐奴城,呼奴山,牛栏山,桃山,白河,榆河,大水峪河,石槽寨,漕河营,怀柔县,红螺山,黍谷山,鸦髻山,白河,七渡河,雁溪河,连口关,河坊口关,大水峪关,密云县
白檀废县,渔阳废县,行唐废县,要阳废县,<厂辛>奚废县,方城废县,安市废县,燕乐废县,共城,密云山,白檀山,大峪锥山,雾灵山,九庄岭,白河,潮河,要水,道人溪,古北口,石塘岭关,白马关,砖朵子关,曹家寨,黑谷关,墙子岭关,镇虏营,峨嵋山寨,石匣营,李家庄,保要镇,金沟馆,附见:密云中卫,密云后卫, 勃海守御千户所。
端倪解析:
居庸关素有“居庸叠翠”之美誉,为“燕京八景”之一,但其军事价值远超其景观价值。
黄花镇、白杨口、大水峪关等,构成了居庸关的外围防线和辅助通道。
这些关隘控制着穿越军都山的次要孔道,既能预警策应,也可作为奇兵出入之路。例如,黄花镇在明代是长城沿线的重要驻兵点。
古北口更是京东雄关,控扼潮河河谷,是连接中原与塞外的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些关隘与墙子岭关、白马关等共同组成了一张覆盖燕山山脉的防御网,使昌平地区成为“京师之枕”。
军都城和昌平废县是区域内的早期行政和军事中心。军都山因其险要,素有“雄峙畿辅”之称。
巩华城(又名永安城)的修建具有标志性意义。
明代景泰年间,为护卫天寿山明皇陵并加强边防,筑永安城,其城门命名为“太安”、“平安”、“永安”,取意“长治久安”。
此城与石匣营等据点,共同担负着支援前沿关隘、屯驻重兵的任务。
顺义县、怀柔县、密云县等城池,则构成了更外围的支撑点。
例如,顺义境内的狐奴城、牛栏山,怀柔的红螺山,密云的燕乐废县等,历史上都曾有城池或戍守设施,形成了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
明代在昌平地区利用水网特点,曾构建湿地防御体系,增戍卒,浚塘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北方骑兵的作用。
结语:实战检验与历史教训
从《读史方舆纪要》中昌平地区地理要素的解析来看,昌平,其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依山为屏、据水为险、关城相接、层层设防的立体防御格局。
![]()
但再完善的防御体系,也需经过实战检验,其有效性往往取决于人的因素与综合国力。
历史上,居庸关虽险,却也多次被攻破。
例如,金灭辽时,金兵至关,“崖石自崩,戍卒多压死,遂溃”,显示出天险并非绝对可靠。
蒙古灭金时,也曾绕道紫荆关,迂回攻取居庸关南口,形成夹击之势。
明朝后期,国力衰退,边备松弛,驻守黄花镇、古北口等地的军兵粮饷不继,战斗力大打折扣。
最终,李自成农民军正是经由此区域,顺利通过居庸关,直捣北京。
顾祖禹所强调的观点:“险要不可恃为固,山溪不可恃为险”。
地理优势必须与精兵良将、充足的粮饷和清明的政治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防御作用。
任何战略优势都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和有效的组织管理。
山河之险终有极限,而人类的制度创新与战略智慧,才是永恒的竞争优势。
你认为昌平作为“皇陵所在地”和“京师防线”,对其发展是带来了更多“机遇”,还是更多“限制”呢?
它对你理解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有什么新的启发?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端倪”和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