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的诗意传唱了千年,而初冬的瘦西湖,正以一场跨越古今的视觉盛宴,让无数人读懂 “江南冬日胜春朝” 的真谛。2025 年 11 月中旬,当北方早已银装素裹,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却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时节。
![]()
晨雾如纱缠绕亭台,红枫似火点燃长堤,银杏铺就黄金大道,近万盆菊花在桥畔水榭间竞相绽放,500 多个品种的菊影与碧蓝湖水交相辉映,将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的经典意境,晕染成一幅流动的水墨鎏金画卷。无人机镜头下,层林尽染的色块与蜿蜒的湖道交织,古桥、白塔、游船在斑斓色彩中若隐若现,这处集自然之美、人文之韵、民生之暖于一体的江南胜景,正以最热烈的姿态,向全国游客发出冬日邀约。
![]()
晨雾锁湖:一场流动的水墨丹青
瘦西湖的冬日清晨,是被雾气与香气唤醒的。凌晨六点,天刚蒙蒙亮,轻纱般的晨雾便从湖面缓缓升起,将长堤春柳、徐园、白塔等标志性景观笼罩其中,形成了 “雾锁虹桥影半斜” 的朦胧之美。沿着长堤漫步,脚下的青石板路还沾着露水,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声响,两旁的垂柳已褪去盛夏的浓绿,柳叶泛黄却依旧舒展,枝条轻拂水面,激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涟漪中倒映着雾中隐约的楼台,宛如水墨画中晕开的笔触。
![]()
行至徐园门前,一阵清雅的桂香扑面而来,细碎的银桂花瓣点缀在黛瓦之上,与门楣上 “徐园” 二字的朱红相映,添了几分温润古朴。推开虚掩的园门,园内更是别有洞天:轩榭旁的金桂早已缀满枝头,米黄色的小花挤在深绿的叶间,醇厚的甜香裹着晨雾漫开,深吸一口,连呼吸都成了甜的。听鹂馆临湖而建,朱窗映着晨光,黛瓦上还沾着未散的雾珠,金桂将枝丫探向檐角,米黄的花串垂落如碎金,风过时,细碎花瓣便随着桂香飘进窗内,落在案几摊开的古籍书页上,让人瞬间读懂清人阮元 “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 的楹联意境。
![]()
晨雾中最动人的景致,莫过于钓鱼台的 “框景” 绝唱。这座三方有洞的亭台临湖而筑,站在亭内斜角六十度处,西侧圆门洞恰好框住五亭桥,桥洞如环卧在湖上,像长虹饮涧,桥上行人的剪影在雾中若隐若现,成了画中最灵动的点缀;南侧门洞又圈进白塔与周边的丹桂 —— 橙红的花、洁白的塔、碧绿的湖在框中层层叠叠,连秋风穿洞而过时,都带着湖水的清冽与丹桂的醇香。此时雾气渐散,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湖面,雾气化作金色的光斑,与亭台的影子交织,分不清是景在画中,还是人在景中。
![]()
沿着湖岸继续前行,“锦泉花屿”“静观”“云水胜概” 等清代二十四景在晨雾中次第展开,每一处都浸在金桂、银桂、丹桂的馥郁里,像被秋光慢酿的醇酒。锦泉的泉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五彩的林木,偶尔有锦鲤摆尾游过,搅碎了水中的倒影,却又在瞬间恢复平静;“云水胜概” 的吹香草堂前,那株粗壮的金桂枝干遒劲如墨画,花香混着湖水的清冽,远隔几步都能闻见,堂内 “院含白塔,五亭湖光美景;门对蜀冈,翠嶂山色风姿” 的联句,恰好将 “金桂映湖” 的画面框成了活诗。
![]()
彩林映水: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上午九点,晨雾散尽,瘦西湖迎来了最绚烂的时刻。此时的景区仿佛被上帝打翻了调色盘,鹅黄的银杏、绛紫的乌桕、殷红的红枫、翠绿的松柏,层层叠叠的色块裹着亭台轩榭,湖水一映,便成了 “干林飞落叶,人间秋色深” 的实景画卷。沿着长堤春柳一路前行,两侧的银杏枝丫撑成金色的伞,阳光穿透枝叶,叶子晃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风一吹,金箔似的叶片悠悠落下,有的掉落在青石板路上,阳光下闪闪发亮;有的飘在湖面,跟着水波打个转,刚要沉底,竟被划来的游船轻轻带起,惹得船里的孩子探着身子伸手去够,笑声落进湖里,连水波都跟着热闹起来。
![]()
小金山是观赏彩林的绝佳去处,这座圆如伏釜的小岛四围环水,岸边的黄栌燃着红火,与岛上的苍松相映,红与绿撞出冬日的鲜活,恰合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的题联。山顶风亭最是妙处,木构亭檐挑着秋阳,亭前 “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 的诗题墨迹凝香 —— 上联写尽登高时 “风月无边” 的豁然,下联道尽鸟瞰间 “烟水全收” 的快意。凭栏远眺,南望瓜洲的隐约帆影,北眺蜀冈的层叠黛色,脚下是五彩斑斓的林木,眼前是碧蓝如镜的湖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吟哦的余韵仿佛就在耳边,冬日的辽阔与诗意,全在这亭中收尽。
![]()
五亭桥畔的景色更是令人沉醉。这座被誉为 “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的古桥,桥身由五个亭子组成,飞檐翘角,造型典雅。此时的五亭桥被五彩林木环绕,红枫的热烈、银杏的璀璨、松柏的苍翠,为古桥披上了一件绚丽的衣裳。阳光洒在桥面上,将桥身的影子倒映在湖中,与水中的林木倒影交织,形成了一幅对称的绝美画卷。游船从桥洞下缓缓驶过,船桨划破水面,激起的涟漪让水中的倒影轻轻晃动,像一幅流动的油画。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女士手持相机不停拍摄,她兴奋地说:“五亭桥的古典轮廓配上周围的彩林,随便一拍都是古风大片,这景色真的太震撼了!”
![]()
沿着湖岸继续向西,二十四桥的身影在彩林中逐渐显现。这座桥因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 的诗句而名扬天下,桥身古朴典雅,汉白玉的栏杆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此时的二十四桥被红枫与银杏环绕,夕阳西下时,阳光为桥身镀上一层金红,湖水染成橘色,桥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与岸边的林木、天上的晚霞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 “桥影流波映晚霞” 的绝美画面。不少游客特意等到傍晚时分,只为拍摄二十四桥的夕阳剪影,记录下这令人难忘的瞬间。
![]()
万菊竞艳:一场菊韵与诗画的邂逅
正当人们沉醉于彩林映水的美景时,一场盛大的菊花盛宴正在瘦西湖拉开帷幕。2025 年 11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以 “菊韵水乡,诗意楼台” 为主题的瘦西湖金秋菊花会如期举行,近万盆、500 多个品种的菊花在景区核心区域绽放,为冬日的瘦西湖增添了别样的韵味。这场菊花会以 “菊景融合、文化赋能” 为核心,打破传统展区界限,沿主河道蜿蜒布局 “柳丝拂菊”“五亭映菊”“春台赏菊” 等园林小品场景,将菊花嵌入园林肌理,让游客漫步时尽感 “人踱菊芳里,步履浸菊香” 的独特意境。
![]()
熙春台后广场是菊花会的核心展区,这里汇聚了国内外的珍稀品种菊,既有 “绿云”“墨菊” 等承载古典雅致的传统名贵品种,也有 “七彩炫菊”“羽毛菊” 等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创新品类。“绿云” 花瓣层层叠叠,色泽翠绿欲滴,宛如一朵漂浮的绿云;“墨菊” 则以其深紫色的花瓣赢得了游客的青睐,花瓣厚实有光泽,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紫光;“七彩炫菊” 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一朵菊花上竟有多种颜色,红、黄、粉、紫交织在一起,宛如彩虹落在枝头。徐园、小金山等核心区域还展示了大师级盆景菊作品,园艺师们以 “缩龙成寸” 的技艺,将菊花与山石、枯木巧妙结合,展现出 “一景一世界” 的意境交融。
![]()
在 “五亭映菊” 景观区,五亭桥的古典轮廓与周围的菊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古风画卷。这里的菊花以白色、黄色、粉色为主,与五亭桥的朱红、湖水的碧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手一拍都是令人惊艳的照片。来自南京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称赞道:“从长堤春柳走到熙春台,一路都是不同的菊景,每个区域的菊花搭配都有巧思,尤其是盆景菊,把菊花和山石结合得特别有韵味,拍了一上午都没拍够。” 除了观赏菊花,游客还可以参与菊花主题书画展、摄影展、非遗表演等活动,品尝菊花茶饮、清甜糖水等创新产品,在熙春台欣赏《采菊东篱下》等契合主题的演艺节目,全方位感受菊文化的魅力。
![]()
扬派盆景博物馆内,盆景大师们以菊花演绎插花艺术,将菊花与枯枝、山石、绿植搭配,打造出一件件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或清雅脱俗,或热烈奔放,或意境深远,展现了扬派盆景 “一寸三弯” 的精湛技艺,也让游客感受到了菊花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一位正在参观的老先生感慨道:“菊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的花卉,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今天在瘦西湖不仅看到了这么多品种的菊花,还感受到了菊花背后的文化内涵,真是不虚此行。”
![]()
烟火人间:冬日里的温暖与治愈
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的绚烂与人文底蕴的深厚,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烟火人间的温暖。午后的景区里,游人伴着落叶慢走,鞋底沾着桂花瓣与菊花瓣,每一步都带着沁人的香气。偶见游客在桂树下铺块布,摆上从景区外带来的蟹黄汤包与桂花糕,就着一壶绿茶轻声谈笑,食物的咸鲜与花香缠在一起,飘向湖面,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
在碧云亭前,一群黑天鹅成了游客们关注的焦点。鹅爸鹅妈展着墨色羽翼,像撑着温润的绒伞,护着中间几只灰褐色的小鹅宝,小家伙们缩着圆身子啄食落叶,偶尔歪头叫两声,惹得父母低叫叮嘱,画面暖得人心都化了。不少游客驻足围观,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温馨的瞬间,孩子们更是兴奋地拍手叫好,笑声在湖面上久久回荡。万花园的 “四相簪花” 亭边,青铜雕塑还原着北宋时期韩琦、王安石等人簪花饮酒的雅事,东侧美食街的吆喝声、书场里的评话片段,落在秋阳与桂香里,让这冬日美景成了伸手就能触到的人间烟火。
![]()
游船码头前,游客们排着队等待乘船游湖。随着游船缓缓驶离码头,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五彩的林木、古朴的亭台、绽放的菊花在眼前一一掠过,湖水清澈见底,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船娘身着传统服饰,一边摇着船桨,一边为游客讲解瘦西湖的历史典故与传说故事,从 “二十四桥的由来” 到 “五亭桥的建造技艺”,从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趣闻” 到 “扬州八怪与瘦西湖的渊源”,生动的讲解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瘦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
傍晚时分,景区内的灯光次第亮起,瘦西湖迎来了另一种美。二十四桥的石栏缀着斑斓的色彩,浮映在湖上,像一串流动的宝石轻轻晃着;五亭桥的飞檐被灯光照亮,与水中的倒影交织,形成了一幅梦幻的夜景画卷。“二分明月忆扬州” 唐诗主题沉浸式夜游活动正在进行,通过 “科技 + 文旅” 的方式,结合盛唐历史人文底蕴,打造出具有扬州特色的行进式实景演出。游客们沿着指定路线前行,沿途的灯光、音效、演艺相互配合,仿佛穿越回了盛唐时期的扬州,感受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的诗意与浪漫。
![]()
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带着家人一起来到瘦西湖,她感慨道:“在城市待久了,来瘦西湖真的太治愈了。踩着落叶走在长堤上,闻着菊花香和桂花香,耳边是游船划过水面的声音,累了就坐在亭子里歇脚,感觉所有压力都被秋风带走了。” 她还表示,这次旅行不仅欣赏到了绝美的景色,还感受到了扬州的人文魅力与生活气息,以后一定会带着朋友再来。
![]()
千年传承:自然与文化的共生之道
瘦西湖的冬日盛景,并非偶然形成,而是自然馈赠与人文传承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中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瘦西湖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从唐代的杜牧、宋代的欧阳修到清代的乾隆皇帝,无数名人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与传说,为景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景区管理者对自然生态的精心呵护,更是让这份美景得以延续。
![]()
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始终坚持 “生态优先、保护第一” 的原则,加大对景区内植被、水体、古建筑的保护力度。针对秋冬季节的景观特点,景区工作人员提前制定了详细的养护计划,对银杏、红枫、乌桕等彩叶树种进行科学修剪与养护,确保树木健康生长,呈现出最美的色彩;对湖水进行常态化监测与治理,保持水质清澈,让倒影景观更加优美;对古建筑进行定期修缮,保留其原始风貌,让游客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
同时,景区还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举办菊花会、唐诗主题夜游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的绚烂,更在于文化内涵的深厚,未来景区将继续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文旅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瘦西湖的魅力。
![]()
扬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认为,瘦西湖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实现了自然景观、人文底蕴与民生体验的完美融合。这里既有 “江枫渔火对愁眠” 的诗意,又有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的温暖;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时尚感。这种多元化的景观与体验,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也让瘦西湖成为了扬州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
一场跨越千年的冬日邀约
当最后一缕夕阳落在白塔的尖顶,瘦西湖的冬日画卷渐渐染上暮色。岸边的菊花依旧绽放,散发着沁人的香气;湖面的游船缓缓归航,留下一道道悠长的水痕;游客们带着满心的欢喜与不舍,陆续离开景区,却将这份美丽的记忆永远留在了心中。
![]()
瘦西湖的冬日,是一首流动的诗,是一幅立体的画,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它既有 “层林尽染、色彩斑斓” 的自然之美,又有 “二十四桥、五亭风月” 的人文之韵;既有 “万菊竞艳、桂香满湖” 的绚烂之景,又有 “烟火人间、温暖治愈” 的生活之味。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透着灵秀,每一缕香气都裹着诗意,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珍藏。
![]()
正如欧阳修在《朝中措・平山堂》中所写:“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瘦西湖的美,是跨越时空的,它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用最美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来客。
![]()
这个冬日,不妨放下忙碌的工作,告别城市的喧嚣,来到瘦西湖,在彩林映水间感受自然的神奇,在万菊竞艳中品味文化的魅力,在烟火人间中体会生活的温暖。相信这场冬日的邂逅,一定会成为你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
瘦西湖的冬日,正以最绚烂的色彩、最深厚的底蕴、最温暖的姿态,等待着你的到来。这里的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刻都值得铭记,这方浸香含诗的江南胜景,定会让你不虚此行,流连忘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