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永夏
![]()
朋友老刘讲了这样一件事:周末,他去养老院探望两位老友,一位是与他同单位的老王,另一位是同系统基层单位的老孙。他俩都八十多岁了,身板硬朗,神志清醒,在院里生活条件相同。老王一见面,就夸这里吃得好、朋友多、医疗服务周到,生活很开心。老孙却抱怨这里饭菜不可口、服务不到位、行动不自由、生活不如意。
老刘听后很纳闷:为什么同样的处境,同样的生活条件,二人的感受却如此不同?他将这一问题提出来跟我探讨。
我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老人养了两个儿子,有一天他问儿子:“昨夜睡得怎么样?”老大说:“睡得很好,我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进了天堂,天堂很美好,就跟咱家一样。”老二说:“昨夜我也做了一个梦,梦见下了地狱,地狱就跟咱家一样糟糕。”
老人不解,向一位智者请教。
智者说:“同样一池清水,在常人看来是水,在鱼虾看来是房子,在饿鬼看来是脓血,在天神看来是水晶宫,这就是所谓‘一水四见’之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见者心识不同,所持观点也各异。你的两个儿子虽同居一屋、同食共眠,但由于心态不同,对家的感受也不一样。老大心中充满阳光和爱,因而感到家很美好;老二胸中装的是怨恨不满,所以感到家里很黑暗。”
由此看来,生活好不好,心态很重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赢得快乐的生活。
可是,如何才能有好的心态?我认真思索了这个问题,从我的理解来说,要想心态好,首先是欲望不能过高。正当的欲望能使人心情愉快、生活美好,但欲望无止境,当欲望过高,难以满足时,心态就容易失衡,反而会增加苦恼。作家尤今在《共在人间》一文中形象地写道:“许多人活着而不快乐,只因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只一心憧憬他所未知的……任由欲望的树在他心田里无止境地长着。长了一寸,他要一尺;长了一尺,他要一丈。眼看那‘树’已经高入云霄了,他还是满心焦灼地嫌那树发育不良。天天在欲望的无底深潭里浮沉,弹指间,短短数十个寒暑已成过眼云烟,回首前尘,竟不知‘快乐’一词如何诠释。”
很多时候,好心态是比出来的,但这“比”不是盲目攀比。清代学者倪元坦在一首诗中写道:“别人骑马我骑驴,自觉无颜叹不如;君试回头一察看,道旁还有赤脚夫。”这首小诗虽缺乏诗意,却富含哲理,短短四句小诗,就把“上比”与“下比”所产生的不同心态、不同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知足,知足才能常乐。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好的心态,常常从知足中得来。知足作为一种人生智慧,跟贫富无关,与地位高低贵贱无关。那身处清贫或逆境中的知足,更能体现出美好的心态,也更为难能可贵。
以上所述,只是就日常生活而言。如果从广义上看,从心态决定成败、决定命运等更高层面上认识,改善心态还有更多渠道。如想得开、放得下、看得远,不但看眼前,还要看长远;不但看到树木,更要看到森林……这一切,都不会凭空而来,而是从生活实践和读书学习中得来。所以说,要拥有更为宽阔和持久的健康心态,就应“学习、学习、再学习”,把学习当作生活的常态和重要的事业,像吃饭、睡觉一样,终生为之。
(作者为济南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