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消息,11月18日,还在中国访问的德国副总理兼财长克林拜尔,对外说出了自己此行的任务:加强中德商业联系、缓解贸易紧张,并为德企化解对“中国产能过剩”等问题的担忧。
![]()
话音刚落,克林拜尔就话锋一转,说要是中德没能就“产能过剩”谈出解决方案,欧盟层面将会采取相应措施。
有意思的是,他紧接着又装出一副“不愿走到这一步”的模样,称“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但不管怎么掩饰,其潜台词再明显不过,德国不甘心在对华贸易博弈里落于下风,计划拉上欧盟逼中方在“产能过剩”这个议题上让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他威胁中方的前一天,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才刚在北京落下帷幕,从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得知,双方一口气达成27项共识,其中就包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前脚刚在对话桌上与中方许下承诺,后脚就对中国贸易议题施压,这种操作真是令人不齿。
![]()
目前,德国等欧盟国家对两件事很焦虑,那就是稀土供应和安世半导体。
对此,克林拜尔一边跟中方提要求,想让中方稳定对德的资源供应,一边又嘴硬说德国要“做好自己的功课”,搞供应链多元化,试图给自己找台阶。
看得出来,德方的态度依旧傲慢。
德财长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本身就是个站不住脚的伪命题。
所谓的“产能过剩”,从来不是“生产得多”,而是“生产的东西没人要、卖不掉”。
现在不是中国的产品卖不出去,反而是欧洲甚至美国的不少产品,在技术迭代、产品质量、价格性价比上跟不上节奏,才慢慢失去市场认可。
![]()
欧洲部分车企,电动化转型滞后,车型迭代慢,价格还居高不下,自然在市场上没了竞争力。
说到底,这不是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欧洲一些企业和政客不愿面对自身竞争力下滑的现实。
自己的产品跟不上时代,不想着怎么搞研发、提质量、降成本,反而把矛头指向中国产品的先进和受欢迎,用“产能过剩”当借口搞贸易保护。
值得玩味的是,德财长的访华之行,还肩负着“修复中德关系”的紧急任务。
就在一个月前,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临时取消访华行程,引发德国工商界强烈不满。
![]()
当时正值中欧因稀土、半导体问题关系紧张,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收缩,第三年仍陷停滞,若失去中国市场,德国经济将雪上加霜。
而据德国《时代周报》报道的内容,德财长克林拜尔不但是默茨组建内阁后,首个踏访中国的德国部长,而且这已经是他个人第八次来中国了。
德国政府选他这个“中国通”打头阵,估计就是想借他的熟悉度,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的。
克林拜尔自己也说,这次访华的每一步行程,都会跟默茨保持紧密沟通,而默茨本人之后也计划来中国。
![]()
看得出来,默茨也是在借克林拜尔的这次访问“探路”,先摸清中方的态度,为自己后续访华铺路。
但奉劝德国政府一句,中方不怕任何施压,而德国以及欧盟有没有哪个能耐,就不好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