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以色列早已不是当初的中东小霸王,而是中东地区不好惹的刺头。
就在上个月的月底,以色列再次爆发爆发动乱,但根源不是加沙也不是伊朗,而是以色列内部。
20多万犹太人一同出现在耶路撒冷,抗议以色列强制征兵,要求维持极端正统派长期以来的兵役豁免制度。
![]()
说白了,就是以色列在外树敌太多,想要在国内强制找一些打手,但现在却被极端正统派强烈反对。
能在短时间内调动20多万人,极端正统派到底在以色列内部有多大的权力?为啥极端正统派不愿为以色列国家牺牲呢?
历史遗产如何绑架现代以色列?
以色列的兵役豁免争议,从来不是简单的“服不服兵役”问题,而是一场历史承诺与现实需求的激烈碰撞。
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初,新生的犹太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为了团结国内为数不多的极端正统派群体,达成了一项特殊共识:全身心研习《托拉》的男性可豁免兵役,即“托拉研习即天职”原则。
在当时,这只是针对小众群体的权宜之计,没人能预料到,这个历史遗产会在七十多年后成为撕裂社会的导火索。
![]()
如今极端正统派(哈瑞迪人)已从建国时的边缘群体,成长为占以色列总人口13%的庞大社群,且人数仍在激增。
而以色列国防军正面临严峻的人员短缺,急需上万新兵填补空缺,扩大兵役覆盖范围成为必然选择。
于是旨在取消哈瑞迪人多项豁免权、设定征兵配额的提案应运而生,这直接点燃了极端正统派的抗议怒火,街头回荡的“宁死不参军”口号,尽显矛盾的尖锐。
![]()
建国初期,哈瑞迪人的宗教研习被赋予了精神守护的意义,这种妥协有其合理性。
但当群体规模扩大到足以影响国家运转,当世俗青年必须奔赴战场而部分同胞却能以宗教名义豁免,这种“特殊待遇”就越过了公平的红线,这就说明历史承诺的价值在于其时代适配性。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让历史遗产成为现实发展的绊脚石,宗教信仰的自由也不应建立在牺牲他人权益的基础上。
![]()
隔离背后的文化
走进耶路撒冷的梅阿谢阿里姆社区,你会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与现代以色列格格不入的平行世界。
这里的街道遍布呼吁谦逊的标语,安息日禁止车辆通行,女性需着装得体,甚至有专门的社区警察维护这些规则。
商店出售经拉比认证的产品,报纸不刊登女性图片和娱乐新闻,许多家庭没有电视、网络,手机也是过滤掉世俗内容的“教规手机”。
哈瑞迪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源于其“敬畏上帝”的核心信仰,他们将宗教视为生活的全部,拒绝融入世俗社会,认为这会污染其宗教身份。
![]()
这种极致的精神追求,催生了彻底的社会隔离,他们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孩子们的教育几乎围绕《托拉》展开,数学、科学等世俗学科仅停留在基础水平。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种隔离还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由于大量哈瑞迪男性毕生投身宗教研习,超过半数25岁以上的哈瑞迪男性没有工作,半数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撑起家庭的往往是哈瑞迪女性,她们既要外出工作,又要照顾动辄6到8个孩子的大家庭。
而这个群体,却是以色列按人口比例获得国家补贴最多的,经学院学生每月有直接补贴,还有住房、育儿、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福利。
![]()
犹太教本身并非封闭的宗教,其内部有世俗派、正统派等多个分支,大多数以色列犹太人过着西化的世俗生活,重视教育、科技与多元文化。
哈瑞迪人的极端隔离,本质上是文化执念与现代社会的脱节。
这种脱节不仅让他们自身陷入经济困境,更在以色列社会划下一道深深的鸿沟。
一边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世俗群体,一边是依赖国家却又拒绝融入的正统群体,这种割裂正在侵蚀社会的凝聚力。
人口浪潮下的融合与对抗
以色列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不是外部的地缘政治冲突,而是内部的人口结构变化。
目前哈瑞迪人占总人口的13%,但由于其极高的生育率,预计到206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人口浪潮的背后,是世俗与正统派力量对比的悄然改变,也预示着以色列的未来将在融合与对抗之间做出选择。
从全球范围来看,宗教群体与世俗国家的磨合并非新鲜事。
![]()
欧洲部分国家曾面临穆斯林群体的宗教习惯与世俗政策的冲突,最终通过尊重宗教自由与划定底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相对平衡。
以色列的特殊之处在于,这场矛盾发生在其核心宗教群体内部,且涉及兵役、经济等关乎国家根本的领域。
以色列的出路不在于强制同化,也不在于放任分裂,而在于找到一条平衡之路。
![]()
对于哈瑞迪人而言,宗教信仰值得尊重,但“托拉研习即天职”的理念需要适应现代国家的需求。
或许可以探索宗教研习与社会贡献并行的模式,比如缩短研习年限、鼓励参与非战斗性国防服务等。
对于以色列政府而言,政策调整需要循序渐进,既要维护社会公平,也要避免激化宗教矛盾,通过教育改革、就业扶持等方式,引导哈瑞迪人逐步融入社会。
极端正统派的崛起,与其说是对以色列的威胁,不如说是对其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
![]()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军事和经济实力,更在于其凝聚不同群体的能力。
以色列若能跨越这场内部裂痕,在尊重多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融合,必将迎来更稳固的未来;反之,若任由分裂加剧,曾经的“犹太民族家园”可能会在内部矛盾中逐渐失色。
这场关乎信仰、公平与未来的博弈,才是以色列真正的“战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