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代表送来锦旗感谢
“法官,他们的‘产能指标’可能没用完,这能抵债不?”一条来自申请执行人的意外线索,让一家停产矿业公司“沉睡”的资产被瞬间激活。面对涉及多方债务、农民工工资的复杂局面,岫岩法院执行局将这条线索变为237万余元执行款。
事情要从岫岩法院近期处理的一系列以某矿业公司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说起。某矿业公司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早已停止生产经营,长期拖欠各类债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李瀚飞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涉及的债权主体多元,既有追索劳动报酬的农民工群体,也有多家被拖欠货款或工程款的企业;案件之间关联紧密,相互交织,如同一团乱麻。
“公司早就停产了,厂房和设备要么老旧,要么已经抵押,几乎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李瀚飞回忆起初期的困境,坦言压力巨大。一方面,农民工兄弟的血汗钱必须全力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应得到维护。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债权关系中找到突破口,成为摆在岫岩法院执行局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鉴于该案涉及的人数众多,且涉及多家企业利益,岫岩法院执行局专门成立工作组,开展该案执行工作。执行工作组未雨绸缪,主动组织了多场申请执行人接待会议,耐心进行法律释明,详细介绍案件进展、执行难点和下一步计划,引导各方理性看待债权可能无法全额实现的风险,争取理解与信任。
在一次与企业债权人的接待会议中,转机悄然出现。一家企业代表提出:该矿业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拥有国家核定的‘产能’指标,公司停产已久,应该还有没使用的指标预留,可用于抵顶债务。执行工作组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一方面,立即联系相关部门,核实该矿业公司名下“产能”指标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着手研究“产能”指标的法律属性、查封程序和处置方式。经核查确认,该矿业公司确实拥有未使用的2.5万吨“产能”指标。
然而,”变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购买方在办理手续时,因矿业公司账户处于被查封状态,无法正常开具收款发票,执行款迟迟无法入账。面对这一“最后一公里”的障碍,执行工作组主动担当,化身“协调员”,多次往返于税务、银行、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积极沟通说明情况,协助购买方完善相关手续,最终成功打通了梗阻,售卖该“产能”指标所获得的237万余元执行款顺利入账。
对于庞大的债务总额而言,237万余元仍是杯水车薪。在厘清所有债权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拟定了初步分配方案。
分配方案涉及切身利益,直接沟通极易引发新的争执。执行工作组采用“背对背”沟通协调模式,先与农民工代表单独沟通,详细解释分配方案的法律依据、计算过程。执行工作组的耐心解释赢得了农民工代表的理解与认可。随后,又与企业债权人负责人逐一座谈,客观分析公司资产状况、债务总额以及本次执行款的性质,引导企业接受按比例受偿的方案。在执行工作组的释法明理下,各方意见达成一致,该案案结事了。
在执行款发放后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几位农民工代表带着那面精心准备的锦旗,出现在了法院门口。他们说:“法官,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想办法,这点血汗钱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回来!”一位年长的农民工兄弟紧紧握着执行法官的手,激动地说道。
此次“集中”执行工作,深刻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充分证明了“保障民生就是保障发展”。
全媒体记者 张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