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间,爱克股份公布,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硅翔”)控股权,并拟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自2025年11月19日起停牌。
公司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本次交易方案。若未能按时披露,公司证券将于2025年12月3日复牌并终止筹划相关事项。
爱克股份拟收购东莞硅翔
此次收购的主角双方,堪称“照明老兵”与“新能源尖子生”的强势组合。
官网资料显示,东莞硅翔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达3020.98万元。公司致力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热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加热、隔热、散热、电芯连接系统电池温度和电压信号数据采集(CCS、FPC)等全场景作业闭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多款新能源汽车、特种车辆、机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三电、船舶及数据中心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硅翔和国内外多数头部电池厂商、整车厂商、储能厂商等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
爱克股份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户外智能照明及云控系统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年聚焦LED点光源及智能控制,2020年9月,爱克股份登陆创业板。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在智能控制系统、智慧景观照明、智慧道路照明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这已不是爱克股份第一次跨界行动。自2021年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升级以来,这家照明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双轨驱动,悄然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从电池安全材料到汽车结构件,再到如今的电池热管理领域,爱克股份的转型路径愈发清晰。
![]()
![]()
(该公司部分产品)
据悉,在2022年完成对新能源电池安全材料头部企业佛山永创翔亿电子有限公司的战略收购后,又于2025年4月成功实现对无锡曙光的并表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无锡曙光作为专业从事汽车白车身结构件、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及整椅骨架研发制造的核心供应商,其技术积累与永创翔亿的电池安全材料、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充电技术形成强协同效应,共同构建起覆盖"车身轻量化-电机核心部件-电池安全系统-智能充电网络"的完整技术生态链。
而收购东莞硅翔,正是要补上电池热管理这关键一环,完成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这一战略转向,既是对传统业务增长放缓的应对,也是对未来市场的积极卡位。
爱克股份表示,在巩固智能照明主业全球领先地位的同时,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集团,致力于成为引领行业技术变革的智慧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业绩方面,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9.03亿元,同比减少15.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下滑413.09%,出现上市后首次年度亏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22亿元,同比增长29.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108.34万元。
![]()
(截图自爱克股份2025年半年报)
爱克股份表示,本次交易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公司目前正与标的公司各股东接洽。
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为标的公司第一大股东严若红,其直接持有标的公司31.34%的股权。公司已与东莞硅翔主要股东严若红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书》,约定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标的公司控股权。
新能源赛道成照明企业跨界的热门领域
当前照明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而另一边,新能源赛道正迎来黄金增长期。仅汽车电池热管理领域,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已达88.9亿元,预计2031年将飙升至38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7%。面对“照明寒冬”与“新能源暖阳”的鲜明对比,跨界成为头部企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
爱克股份的跨界并非孤例,越来越多照明企业正在跳出“灯光”的舒适区,向高附加值赛道进军,形成多元化转型浪潮。而这其中,新能源赛道无疑是热门领域。
如同样是“照明老兵”的晨丰科技也看中了新能源赛道,其不仅豪掷9000万元进军算力,同时通过收购多家公司股权,布局增量配电网运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成功构建"LED照明结构件+新能源产业"双主业模式,预计新能源业务2026年营收将超照明主业。
头部照明企业——阳光照明2024年初成立浙江阳光绿色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吹响进军新能源赛道的“号角”。对此,阳光照明表示,将继续巩固和扩大在LED照明领域的业务,确保公司的稳定增长,并积极探索氢能源领域的投资与研发机会,以实现长远发展和风险分散。
行业人士表示,如果购买东莞硅翔成功,爱克股份将变身动力电池概念股,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但从照明到新能源的跨界之路能否走通,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这几年,新能源赛道就像是一条拥挤的高速路,来自各行各业的跨界者蜂拥而入。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每一个都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跨得越多,对资本运作、项目管理、技术判断的要求就越高。加之,技术迭代迅速,市场格局远未定型,后入局者要想分得一杯羹,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在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持续深耕。对于LED照明企业来说,如何在新能源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将成为决定其能否在新能源赛道上脱颖而出的关键。
免责声明 -
文章内容旨在信息分享,保持中立立场。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或删除。感谢理解!
![]()
![]()
欢迎关注 喜欢就点赞| 转发 | ♥️推荐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