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方向来看,北汽蓝谷加码智驾的布局具备合理性,但其智驾业务的商业回报,仍有待时间检验。
![]()
蓝谷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诗意的公司名字。
北汽蓝谷承担着北京汽车这一老牌国企的新能源转型,不光要诗意,更意味着责任。
但过去几年里,新能源车企玩家越来越多,车也卖得越来越卷,每个车企都意识到,稍慢一点,就可能被友商踩在脚底摩擦,不止新势力和外资车企,即便是如北汽这样的老牌国企,也变得越来越有紧迫感。
尽管北汽蓝谷旗下核心子公司北汽新能源10月份单月交付首突3万辆大关,但就客观而言,北汽蓝谷想要在经营层面站稳脚跟,其实也并非易事。毕竟,其前三季度营收虽有153.84亿元,但净亏损额可是高达34.26亿元。
商业世界中,被动谋变者无外乎两种结局:要么一蹶不振,最终被时代所淘汰,要么绝地求生,试着拼出一条新的生路。按照这种规律,至于北汽蓝谷最终会走入哪种命运,可能要由时间交付答案了。
01 高端还是中低端?
理解北汽蓝谷面临的承压态势之前,首先需要认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本质——效率。它体现为车企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决策响应周期、产品研发、供应链和产能建设速度等多个环节。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相比一般工业品要更长、技术迭代更快、资金投入更大,上述每个环节的效率偏差都会被放大,最终影响企业的产品力、市场地位。
正面案例中,特斯拉曾凭借超级工厂的自动化生产、全球化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早期毛利率能维持20%~30%,进而在此前的价格战中始终占据主动;理想前几年同样凭借对家庭用户的敏锐需求捕捉,率先成为新能源车企中率先盈利的公司。
输在效率上的反面案例同样不少。
国内不乏部分老牌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早期过度押注网约车,而缺了对行业变革下新需求的优先响应,最终陷入持续亏损的循环。还有部分新势力车企则进入了倒闭名单。
接近极氪高端产线的张鹏(化名)告诉陆玖商业评论,车企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直接影响上市后的销量、势能,像车型市场定位方面,国内市场需要什么车,消费者关注什么车,车企就得造什么车,否则销售起来很吃力,比如很多品牌造一些低矮的运动感也不足的SUV,这种类型的车就很难被市场接受。
视线回到北汽蓝谷身上,其控股的子公司北汽新能源的核心品牌极狐一开始定位为高端品牌,拥有阿尔法T、阿尔法S等车型,公开信息显示该品牌在2023年之前长期处于销量低迷状态,2022年全年销量也才1.2万辆左右,2023年后虽然有所增长在业内却低于了不少竞争者,以至于当时业内有人曾公开表示:“北汽(极狐)的产品定义和竞争力存在问题。”
直至现今,极狐有的车型价格已闯入6万元市场,可谓是“走进了下沉”。
无论是基于价格战、产品力又或者是什么因素,市场呈现出的现象是,北汽对极狐的市场定位,历经些许波折变化。而相比之下极氪、理想、小鹏、蔚来等新势力却利用这几年的时间,快速实现了大批量、规模化的产能和用户交付的目标。
偏差背后的竞争逻辑十分清晰,率先精准洞察市场、快速落地布局的企业,往往率先抢占到了更多产业红利。
为了重新瞄准新的市场,北汽后来与华为的合作从Hi模式升级为智选模式,合作推出高端轿车品牌享界。当下,公司确定了“极狐+享界”双品牌战略。其中,极狐品牌负责走量,主打大众市场,享界品牌定位高端。
回过头来看,背离只固守高端的极狐品牌仍在销量上追赶头部新势力,面向更高端化的市场,这家企业又还面临着产品矩阵尚有完善空间的现实情况。
02 享界能否扳回一局?
在汽车工业领域,规模增长依赖走量车型,如果平价、走量车型无法比拟头部车企动辄数百万辆的销售体量,高端化战略往往承担着助力母公司突破盈利困扰的重任,赛力斯和理想便是借助高端产品以高效率的商业模式实现扭亏为盈的典范。
目前享界旗下目前仅有享界S9、享界S9T两款车型在售,其中享界S9T为今年9月上市。且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享界品牌所处的30万-40万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足5%,10月享界品牌销量不足7000辆。
![]()
纵向对比智选车中的问界,月销数万且目前有问界M5、问界M7、问界M8和问界M9,其中后三者价位段挺入30万以上。
再横向对比其他友商在高端品类上的布局,例如,理想除了L系列还有MEGA系列,极氪亦有MPV到SUV等豪华矩阵,蔚来拥有ES、ET系列,覆盖SUV、轿车、旅行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对标下来,矩阵层面的确有差异。北汽蓝谷方面曾计划今年将享界和极狐的销量占比从去年1∶10提升到1∶3左右,随着享界S9T产能跟上市场节奏,侧面也佐证了矩阵布局对高端规模化的贡献。
差异的现象并不复杂,业内的高端产品线布局逻辑是关键,它本身又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享界属于北汽与外界合作伙伴联手打造的智选车品牌,明面上,其产品规划速度、资源协同质量以及上市等推进节奏与双方战略部署与协作机制有关。
对此,张鹏还强调,单从产品打磨效率来说,取决于合作的品牌是谁,主导权重如何,有的品牌更强硬,掌控欲更强,无论与谁合作,都要发挥自身优势,并且精准分析客群,打造产品。
不过在接近华为汽车业务的李明(化名)看来,首先享界是智选车不是车企,品牌的定位决定高中低端方向,款式设计也来源于品牌方向和消费者定位及主流导向,所以高端车做多少款,怎么做,表面看合作企业的规划,本质还是取决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与洞察。
这又回到了商业判断的效率决策层面,如上所言,产品上新和交付加速几乎是所有造车新势力推动销量增长的手段,但包括北汽蓝谷在内的不同车企在打造高端化方面的确又有不同的路线和推进节奏。
长期从事用户与产品规划、洞察的王松(化名)认为,捕捉市场需求机会只是第一步,且这一点每个玩家可能都看得到,研发资源在其中才起到关键作用。
他指出,车企的高端矩阵和产品打磨大致有2类路线,一类是战略相对聚焦路线,先聚焦打爆一款或者总体只聚焦优势系列,优势是各类资源比较集中,挑战在于风险大,早期的失败可能性大,典型代表是特斯拉的Model系列;还有一类是丰富品牌、日渐扩张产品线。即从多种备选项里面去找爆款,又或者直接规划多个高端品类,比如比亚迪的腾势、仰望、方程豹等。它的条件是母品牌成熟性要更好或者公司不缺钱,多矩阵方便瞄准更多的高端用户人群,从而有利于把高端市场份额越做越大。
他还认为,站在商业效率角度,团队的研发资源余量非常关键,小规模团队即便看到市场上的热门车型市场机会也跟不上,其他研发资源比较充沛的,则可以对研发节奏、产品做提前设定,人力、资金储备提前上去。后续的供应链、备料和营销是考虑的第二递次的事。如果是双方合作车,假设合作方还有其他合作伙伴,资源优先级也会根据合作时间、商业价值等综合情况考虑。
谈及资源北汽方面不算吝舍,此前就多次提及“All in 享界”,并在组织架构、资源投入、研发投入、渠道布局、品牌共建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享界品牌。
在小红书平台,有网友对享界有认可,也不乏一些不同的声音,用户层面的不同声音总归都是促进品牌方进步的基石,据悉,北汽新能源目前已建立至少120家服务网络,覆盖40个新能源汽车战略重点城市,以方便服务车主。
![]()
再具体到享界乃至北汽蓝谷整体后续的高端矩阵与车型布局,尚待官方的消息以及进一步观察。只是以行业视角推测,对于业内寻求盈利的玩家而言,高端矩阵的搭建与口碑效应的沉淀,节奏的确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友商占领制高点,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准入门槛和壁垒。
03 忙于瞄准智驾赛道为哪般?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低端走量、高端突破的同时,北汽蓝谷很早就将目光投向了智驾产业,试图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和竞争力。机构预测2030年车端智能化的新增产值可达到2.8万亿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则将达到3689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按节奏看,北汽蓝谷近年动作频繁。
![]()
2021年,公司就与百度合作基于北汽极狐阿尔法 T 车型,共同完成了百度第五代 Robotaxi 产品 Apollo Moon 的研发。到2024年, 其围绕百度第五代共享无人车已完成交付近千台。
2025年上半年,北汽表示将开展L4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探索,与小马智行联合打造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上路测试,2025年内计划实现1000辆以上规模化车队运营。
另据北汽蓝谷子高管张国富此前透露,公司计划于今年主攻高阶智能驾驶系统,2026年以后还将量产应用L4以上无人驾驶系统及全自动的泊车系统。
不难看出,其在智驾领域的业务发展涵盖了自主发展、与外部双方合作等多个领域。
长期服务于多家国内车企智驾业务的陆平(化名)认为,国内目前智驾驾驶做得不错的车企,如小鹏、蔚来,华为的相关技术表现也很亮眼。不过不少企业选择“两条腿走路”,一边坚持自研,一边开展外部合作,既有自己研发的系统,也会采用多家供应商的方案。因为当前行业正处于快速演进的阶段,谁的技术更实用、能走得更远还难有定论,所以很多企业才会采取这种“两边下注”的策略,降低风险、抢占先机。
即便看上去符合当下产业发展规律,挑战还是存在的,主要集中三个方面,一是盈利问题;二是资金压力;三是市场竞争。
当下智驾赛道有不同商业模式,盈利途径方面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供应商主要靠给其他车企卖解决方案挣钱,如地平线;一类为Robotaxi模式,代表是文远智行和小马以及萝卜快跑,还有一种面向用户市场的软件订阅收费模式,车企把智驾系统整合到整车里面,向车主出售软件订阅服务,如特斯拉FSD,该模式又可细分为免费升级、限时一次性买断和按时间订阅制等多种类型。
北汽蓝谷针对智驾方面既有与他人合作的Robotaxi,也有主攻高阶智驾系统的技术路线,不过Robotaxi领域目前大多企业属于亏损状况,且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萝卜快跑等当前已占据先发优势的参与者,大概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核心玩家,主导这场智能出行的产业革命。
整车高阶智驾软件服务层面,目前特斯拉FSD 订阅率仅12%,国内方向又日渐有免费趋势,如奇瑞、零跑、比亚迪、小鹏相继宣布了全系车型标配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行业在该领域的商业化盈利节点尚在摸索中。
所以无论哪种方向,在带有确定性的同时也有挑战性。
另外,智驾驾驶行业的竞争已进入“烧钱+拼生态”的阶段。华为、百度等企业要么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要么构建了完善的生态体系,能够实现技术快速迭代。而北汽蓝谷尚处于亏损阶段,此前又有过多次募资,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在80%左右,还高于行业70%多的平均水平,多种承压态势下其在智驾投入上的回报水平将考验着北汽蓝谷。
从产业方向来看,北汽蓝谷加码智驾的布局具备合理性,但其智驾业务的商业回报,仍有待时间检验。
回过头来看,北汽蓝谷前三季度亏损已收窄,子公司前十个月累计销量突破142043辆,同比增幅达73%,已然迈出稳健步伐。后续能否持续找准核心发力点、提升经营效率,将成为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