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无人配送产业爆发,但还抢不了快递员饭碗

无人配送产业有哪些挑战

0
分享至



当科技公司还在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时,无人物流配送已经在加速普及中。

2025年正成为无人物流车行业的“万台交付元年”。今年9月,新石器无人车宣布公司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万辆大关;几乎同时,九识智能也公布了累计交付超1万辆的亮眼成绩。


图源:网络

无人城配,这个曾经的“边缘”领域,如今已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中起量最快、商业化路径最明确、发展态势最猛的赛道。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25年城市末端无人配送产值将达到128亿元,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977亿元。

今年,整个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度:邮政、顺丰、三通一达等物流巨头集体加速无人配送落地;无人配送公司在资本寒冬中逆势拿到数十亿融资;更引人注目的是,德赛西威、佑驾创新、文远知行等上市公司也火速下场布局。

资本疯抢、巨头入局、场景爆发——曾经被质疑“技术陈旧、商业化前景不明”的无人配送,一夜之间成为各方争相涌入的新战场。

这场突如其来的热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它能否真正跑通商业模式,撑起一个全新的市场?


无人配送为什么突然爆发?

无人配送,简言之,就是实现货物从仓库到用户手中全程无人化运送的智能化物流体系。

如果你最近留心观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无人小车正穿梭在各地的街道社区。



这些没有驾驶员的配送车,不仅能在复杂路况中自主避障,还能顶着烈日、冒着雨水实现全天候不间断配送。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中国3600个区县中,已有超过1900个支持无人车上路,覆盖率达到53%,这意味着无人配送已经走进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

那么,这些无人车都集中在哪些地方呢?

先从城市来看,像北京亦庄、上海嘉定、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是最早拥抱无人车的。它们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也有财力补贴,加上本来就是电商物流的重镇,自然成了无人车的“试验田”。紧接着,武汉、西安、合肥、宁波这些实力不俗的二线城市也快速跟上,开始规模化部署。

具体到每个城市内部,无人车也不是满大街随便跑的。它们最先出现在那些管理规范、秩序良好的地方:园区和校园是最典型的场景。比如北京的亦庄园、深圳的南山科技园,还有各大高校校园。这些地方道路规整,人流量相对固定,非常适合无人车“练手”。


图源:网络

高端小区和新建社区也越来越常见。这些小区道路宽敞,物业管理规范,居民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高;政府划定的示范街区,比如上海嘉定的汽车城区域,成了无人车的“专属领地”。

再看它们都在送什么,主要聚焦在三个领域:送快递:把包裹从配送站运到小区驿站,替代了快递员最累的这段路;送外卖和生鲜:你点的咖啡、午餐,或者超市买的生鲜食品,可能正由无人车配送;在工厂园区内送货:在大型工业园区里,无人车承担着原材料和成品的中短途运输。

这个发展路径很清晰——无人配送率先在“政策友好、规则清晰、需求集中”的先锋城市的园区、校园和高端社区里,大规模替代快递员的标准化、高频次运输工作。然后,逐步向更多城市和更复杂的区域渗透,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新型物流网络。

这场突如其来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东风为行业发展扫清了障碍。今年5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广无人配送车等智能设备;而在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就已经为无人车技术的推广埋下伏笔。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加速开放路权并提供购置补贴。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超过200个城市已开放无人配送车路权,发放牌照或专属通行证,允许无人物流车在特定道路上行驶。

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与硬件成本下降,使得无人物流车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L4级自动驾驶技术在限定区域和低速场景(时速≤40公里)已趋于成熟,尤其在园区、社区等固定路线上展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因此,无人物流车的价格也有了下浮的空间:从2019-2021年间的20万-30万元,降至如今主流车型的5万元左右。九识智能的E6裸车售价低至1.98万元,菜鸟GT-Lite叠加优惠后更是下探到1.68万元。

价格降低了,就为产业大规模布局打下了基础。

物流巨头的集体入场,则为行业爆发添上了最后一把火。中通快递与新石器合作,计划未来落地10000台无人车;申通明确年底前投入2000台;圆通计划年内新增1500台;顺丰已投入超800辆,预计2025年规模将扩至8000辆。


图源:网络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邮政的7000台集中采购项目和京东物流“未来5年采购100万台”的雄心,彰显出行业巨头们对无人配送前景的坚定看好。

这一切的背后,直指物流行业的核心痛点。

快递末端配送长期依赖人力,面临着场景碎片化、车辆使用率低、人员成本高、配送延误率高等困境,无人配送车精准地提供了最后1-5公里的运力方案,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在运输环节的降本效果可达1/3甚至2/3以上。


图源:网络

从政策推动到技术成熟,从成本下降到巨头入场,多方因素共同促成了无人配送在2025年的集中爆发。这个曾经被视为“未来概念”的行业,正快速成为物流领域的新常态。


资本疯狂押注,巨头加速「抢地盘」

资本正在无人配送领域持续加注,但这场盛宴的背后,一场关乎行业终局的暗战早已悄然开启。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前10个月,无人配送企业已获得近百亿元融资。新石器、九识智能等头部企业融资轮次密集,先后宣布交付量突破万辆大关,将行业推向了“万台元年”的里程碑。

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分化与重组。

随着各路资本持续加码,无人配送行业已形成层次分明的竞争格局,而不同阵营的玩家,正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以新石器和九识智能为代表的初创企业正站在聚光灯下。据东吴证券数据,目前这两家企业合计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俨然成为行业双雄。

新石器选择“抱大腿”路径,深度绑定大客户,寻求稳定的订单来源;九识则走平民路线,用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灵活的订阅服务开拓中小客户市场。作为行业开拓者,两家企业成功地将无人配送车价格从百万元级别拉至万元区间,为行业普及立下汗马功劳。


图源:网络

但光鲜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生存悖论:交付量破万的同时,他们既要承受价格战对利润的挤压,又要面对持续获取订单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随着规模扩大,运维成本呈指数级增长,而他们在场景理解和运营经验上的短板正逐渐暴露。

相比之下,京东、菜鸟、美团等巨头玩家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节奏。京东已推出自研L4级无人轻卡用于干线摆渡;中通投入2000多台无人车覆盖200多个城市。尽管手握订单、技术、资金三重优势,巨头们却显得格外谨慎。

这种谨慎背后是深谋远虑:在它们看来,维护品牌声誉远比追求扩张速度重要。更重要的是,巨头们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他们不满足于仅仅使用无人车,而是要构建从硬件到运营的完整闭环,将无人配送能力内化为自身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

此外,第三阵营的智驾厂商带来了新的变数。德赛西威凭借四十年汽车零部件制造经验,主打“车规级可靠性+低成本”路线;佑驾创新则将乘用车的先进自动驾驶技术迁移到无人配送领域,强调“智驾技术领先+场景适配快”。

同时,更多特色玩家正在涌入:文远知行推出无人物流车Robovan W5,Momenta凭借无图、端到端技术组建专业团队,优必选依托AGV小车经验跨界入场。这些技术型公司虽然带来了先进的解决方案,但同样面临着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的适应挑战。


图源:网络

深入观察当前格局,一个清晰的终局正在浮现:在巨头主导下,无人配送车很可能像今天的云服务一样,最终沦为被少数巨头垄断的“社会基础设施”。

京东、菜鸟等物流巨头自建体系的核心目的,是构建更低的成本壁垒和更强的服务可控性。对于独立厂商而言,这意味着一道残酷的选择题:要么接受被收编的命运,成为巨头供应链中利润微薄的一环;要么退守到巨头不愿涉足的利基市场,在夹缝中求生存。


图源:网络

当下独立厂商的“万台交付”狂欢,很可能只是巨头生态全面崛起前的最后窗口期。随着巨头们完成技术验证和模式探索,他们凭借庞大的自有业务和资金实力,完全有能力在适当时机发动“闪电战”,快速收割市场。

目前,无人配送的使用场景已拓展至快递物流、即时物流、生鲜冷链、社区零售等多个领域。根据《运联智库》的研究,国内用于城市配送的车辆保有量约1500万辆,市场潜力确实巨大。

但这场角逐的本质,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或产品竞争,而是生态与生态的对抗。


拼的不是硬件,是理解物流的深度

当下,各路资本与人才正加速涌入无人配送赛道,但喧嚣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看似火爆的行业,至今仍未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从表面看,无人配送企业的收入来源相当多元:硬件销售价格已从早期的百万元降至如今的1-2万元;租赁模式让客户可以灵活选择;软件订阅借鉴特斯拉模式,按季度或月度收费;再加上运力平台服务费和各类增值服务,构成了“硬件低价+软件订阅+运力平台”的复合商业模式。

然而,这套看似完美的商业模式在实践中却依然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在实际运营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令人尴尬的场景:无人车拖着卡住的电动车继续前行,两车在路口“吵架”导致交通堵塞;;还有的无人车轮胎被卡,竟大声发出“救救我”的求助声。







这些看似滑稽的场景,实则暴露出现有技术在应对复杂路况时的深层次局限。

深入分析,行业面临着三重核心挑战:

首先是制造与销售的鸿沟。依托中国成熟的制造业基础,生产无人配送车已非难事,但实现规模化销售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企业面对的是理性的企业客户,他们更关注产品的实用性、风险管控能力和长期价值,而非单纯的价格优势。

其次是硬件与软件的失衡。虽然核心部件可以便捷采购,但将其整合成稳定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却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技术难题。客户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切实解决配送痛点的完整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硬件堆砌。

最致命的是运营维护的复杂性。当车队规模扩大到数十甚至上百台时,考验的就不仅是单车技术,更是整体运营体系的支撑能力。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远程控制中心、地面运维团队,并具备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图源:网络

所以,笔者认为,无人配送的最终赢家,大概率不是技术最顶尖的,而是最懂规模化运营和成本控制的。

当硬件同质化加剧、价格战打响,竞争的核心正从“谁能造出更好的车”转向“谁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管理上万台车的日常运营”。这涉及到能源补给、维修保养、调度算法、路权谈判等一套复杂的运营体系。技术只是获得参赛资格的入场券,运营能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除此之外,行业还面临着标准缺失的困境:道路通行权的界定、事故责任的认定、数据安全的保障等重要问题,都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车辆在运营两三年后就开始出现频繁故障,与真正的“车规级”标准尚有差距。


图源:网络

尽管2025年无人配送的爆发势不可挡,但这个赛道注定不会让所有参与者都获得成功。最终能够胜出的企业,必然是那些深入理解物流场景需求,构建了从供应链到运营服务的完整生态的玩家。

在这个既考验技术硬实力又注重运营软实力的领域,单一优势已难以支撑企业走得太远。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与生态的全面较量。


结语:快递员会面临下岗潮吗?

无人配送的爆发,并非简单地用机器取代人,而是正在重塑末端配送的作业流程,形成“无人车负责规模型运输,快递员负责个性化服务”的新协作模式。

在新的配送体系中,无人配送车充当着“移动驿站”的角色,负责将数百个包裹从区域分拣中心批量运送到社区驿站。这段“枢纽到驿站”的骨干运输,替代了快递员以往需要骑着满载的三轮车多次往返的重复性劳动。

当包裹被无人车高效运抵驿站后,快递员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他们从繁重的长途运输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在驿站进行包裹的最终分拣、保管,以及完成上门配送、需要当面签收的贵重件、或处理客户疑难问题等需要人情味和灵活性的服务。

简单来说,无人车是“腿”,扩展了快递员的运输半径和负重能力;快递员是“大脑和手”,专注于提供机器无法替代的终端服务。


图源:网络

无人配送的规模化普及,确实正在深刻改变快递员的工作日常。不过,与其简单称之为“下岗潮”,不如说我们正见证着一场悄然而至的职业进化——岗位结构在调整,技能要求在升级,但“人”的价值并未消失,而是在重新定位。

变化首先体现在工作内容的转型上。快递员这个职业的需求依然旺盛,但职责正从单纯的“运输工”蜕变为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管家”。他们需要管理无人车车队、处理异常件、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技术操作与人际沟通的能力变得同等重要。

更令人期待的是,全新的职业机会正在涌现。“无人车运维员”这个几年前还不存在的岗位,如今已成为行业新需求。

这些专业人员负责无人车的日常保养、清洁、充电换电、故障排查和现场救援——比如当无人车在雨中卡在路边时,及时前往解围。这为快递员开辟了一条清晰的转型通道,让熟悉配送场景的他们能够无缝衔接至新技术岗位。


图源:网络

随着效率的提升,收入结构也在悄然变化。通过与无人车协同作业,一个快递员能够服务更广的区域,处理更多的包裹,收入空间理论上得以提升。不过,计薪方式可能更注重综合服务能力,从单一的“按件计费”转向“底薪+绩效”的复合模式,这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结来说,无人配送的爆发短期内不会导致快递员大规模失业,而是启动了一场深刻的“人机重组”。 它迫使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面对一个未来:重复性的、重体力的运输任务将由机器承担,而人类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管理机器和提供有温度、有弹性的服务上。

这个转型过程必然伴随阵痛,但它将物流行业推向了一个更高效、也更需要技能的新阶段。

参考资料:

1、《1 万台,无人城配规模之战打响了》汽车之心

2、《43亿热钱,砸向中国L4无人配送一哥》智能车参考

3、《无人配送车价格战“卷”入万元!谁能成为最后赢家?》南都周刊

声明:包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2星座11月20日运势

12星座11月20日运势

星座不求人
2025-11-19 20:38:42
全运会再爆冷!国乒世界冠军0-3败北,男团首个决赛席位诞生 马龙率队晋级!

全运会再爆冷!国乒世界冠军0-3败北,男团首个决赛席位诞生 马龙率队晋级!

好乒乓
2025-11-19 08:38:23
享年61岁!211原学院党委书记,突发疾病逝世

享年61岁!211原学院党委书记,突发疾病逝世

双一流高校
2025-11-19 00:13:42
深挖 | 骑摩托、玩摇滚、猜拳赢了让老公跟自己姓……高市早苗,要多野有多野!

深挖 | 骑摩托、玩摇滚、猜拳赢了让老公跟自己姓……高市早苗,要多野有多野!

新民周刊
2025-11-18 13:07:03
再见欢喜哥!许绍雄出殡,苗侨伟欧阳震华扶灵,半个港圈送别

再见欢喜哥!许绍雄出殡,苗侨伟欧阳震华扶灵,半个港圈送别

仙味少女心
2025-11-18 19:02:08
外交部驻港公署:香港发展成就世所瞩目,美方诋毁抹黑注定徒劳

外交部驻港公署:香港发展成就世所瞩目,美方诋毁抹黑注定徒劳

澎湃新闻
2025-11-19 20:08:09
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捷歼敌万余,老蒋大为震惊:你能指挥杂牌军?

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捷歼敌万余,老蒋大为震惊:你能指挥杂牌军?

云霄纪史观
2025-11-18 09:57:10
中国航母要下饺子!央视确认004核动力航母,003型也将批量建造!

中国航母要下饺子!央视确认004核动力航母,003型也将批量建造!

胖福的小木屋
2025-11-15 23:54:23
罗志祥采访疑似内涵周扬青,只说被黑不提错,网友怒怼太双标

罗志祥采访疑似内涵周扬青,只说被黑不提错,网友怒怼太双标

一娱三分地
2025-11-19 19:12:34
跌麻了!南京“江北神盘”华润小区房价从4.8万跌到1万出头!

跌麻了!南京“江北神盘”华润小区房价从4.8万跌到1万出头!

黯泉
2025-11-19 15:51:25
贝森特突然通知中国:感恩节前不签稀土协议,美国将对华发起报复

贝森特突然通知中国:感恩节前不签稀土协议,美国将对华发起报复

芊芊子吟
2025-11-18 18:45:03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中方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中方被逼上硬菜

沧海旅行家
2025-11-18 15:41:09
“悔不当初”,狗主人赵某晖告诉记者:让律师全权代理,她不出席

“悔不当初”,狗主人赵某晖告诉记者:让律师全权代理,她不出席

汉史趣闻
2025-11-18 16:50:01
高建民同志逝世,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

高建民同志逝世,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

政知新媒体
2025-11-19 20:17:54
为啥这么多男明星,都愿意跟离婚带娃的董璇在一起啊?

为啥这么多男明星,都愿意跟离婚带娃的董璇在一起啊?

小光侃娱乐
2025-11-19 20:30:03
里子面子都丢了,森林北公布体检结果,把汪峰的体面撕个粉碎

里子面子都丢了,森林北公布体检结果,把汪峰的体面撕个粉碎

银河史记
2025-11-18 23:38:16
蒋介石孙子召开发布会,要将“两蒋”移灵大陆,两句话让世人唏嘘

蒋介石孙子召开发布会,要将“两蒋”移灵大陆,两句话让世人唏嘘

回京历史梦
2025-10-30 14:00:02
英伟达财报明早公布 隐含3200亿美元市值波幅

英伟达财报明早公布 隐含3200亿美元市值波幅

财联社
2025-11-19 19:58:39
杨兰兰最新:不上课、不社交、英语差,喜欢买买买,香奈儿VVIP

杨兰兰最新:不上课、不社交、英语差,喜欢买买买,香奈儿VVIP

麦大人
2025-10-09 16:23:06
农村绝迹的13个老物件!图二至少能卖10万!图七东北老太太喜欢!

农村绝迹的13个老物件!图二至少能卖10万!图七东北老太太喜欢!

今日美食分享
2025-11-13 00:52:48
2025-11-19 21:11:00
首席商业评论 incentive-icons
首席商业评论
深究商业逻辑,助力价值成长。
7252文章数 1008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家居
数码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数码要闻

科大讯飞AI翻译耳机预售:2499元,支持18种语言离线翻译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陈嘉桦,不慌不忙的惊艳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