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看成效!辛集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

0
分享至


正值“十四五”收官在即

“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

11月19日

我市召开第三场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辛集答卷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主题

“改革驱动发展 开放引领未来”

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市数政局、保税物流中心相关负责人围绕高龄津贴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及外贸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展现我市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的实践成效。



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

市民政局

市数政局

保税物流中心

相关负责人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问答

长城新媒体提问:2024年,辛集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的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改革新政,目前工作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民政局副局长姚鹏程回答:

辛集市高龄津贴发放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年龄计算以身份证登记的出生年月为准,年满80周岁的当月即可领取。辛集市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为:80岁至8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90岁至99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百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600元。津贴按月发放至个人。

按照以往制度,高龄老人要申领高龄津贴,需由高龄老人或代办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到村(社区)提交申请资料、查验身份,这给部分患病、残疾和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带来困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见效,辛集市于2024年9月实施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改革,建立了部门间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打通户籍、社保、医保、防贫监测等部门数据信息通道,定时开展户籍人口、离世人员数据信息比对和共享,通过“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政策主动找上门”。

一是优化主动服务流程。在一次性整合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数据基础上,提前1个月将年满80周岁、90周岁、100周岁的高龄老人信息整理汇总,进行大数据比对,实现到龄、调档自动识别,形成高龄津贴发放人员台账。

二是完善资金发放程序。定期将高龄津贴发放人员台账发乡镇复核,民政局最终审核确认后,及时录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让资金直达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

三是强化信息宣传报道。通过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发放政策,向社会公开高龄津贴发放对象、发放标准和办理流程,让这项福利政策家喻户晓。

今年以来,辛集市持续推进高龄津贴“免申即享”,优化高龄津贴发放方式,加强老年人数据归集,进一步提高津贴发放管理的精准性。截至目前,全市通过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新增政策受惠老人5614人,1.9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领取津贴不再需要本人及其家庭申请,津贴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应享尽享。

问答


辛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辛集市在推进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有机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关键举措?在实现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便民利企方面又取得了哪些实质性成果?



市数政局党组成员刘晓雅回答:

“十四五”期间,辛集市始终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工作主线,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落地见效,搭建起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技术支撑、以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为实体载体的服务架构,形成体系完备、功能健全、覆盖广泛的政务服务网络,持续深化数字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真正架起便民利企的“连心桥”,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更具效率。

一、深化改革,实现“一网通办”。着力打破线上服务壁垒,推动政务事项“网上办、便捷办”。依托河北政务服务网建设辛集市旗舰店,设置热点应用、特色服务、公示公告、评价服务等核心板块。持续推进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乡村两级延伸,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全流程网办,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大力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拓展“免证办”服务场景,超300类证照扫码亮证免提交。上线网上好办、视频导办帮办专区,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优化布局,强化基层服务供给。重点强化线下智能终端布局,提升基层服务供给能力。在各乡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部分社区综合服务站,累计投放33台政务服务集成自助终端,上线无房证明开具、社保查询等105项高频事项,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理、自助办理,打造“政务办事一公里服务圈 ”。

三、拓展服务,打造移动办事平台积极拓展移动端政务服务渠道,让群众“随时随地能办事”。在“冀时办”APP开通辛集地方频道,系统整合各部门移动端政务服务资源,集中上线340项民生服务事项,涵盖基层电子证明、公积金查询提取等热点应用。同时,推出20个“打包办”服务套餐,将关联度高的政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真正实现政务服务“掌上办、随时办、高效办”。

四、数据赋能,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冀时办,通过数据互联与部门协同,打破“多头跑、反复交”的传统办理困局,推动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国务院先后三批发布的3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在辛集落实落地,实现“一口告知、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的目标。

问答

河北共产党员网记者提问:辛集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作为河北省内陆地区唯一的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 2023年2月正式开办业务以来,对辛集市外贸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袁奎回答:

辛集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成功启用,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对外贸易实现迅速发展,已成为辛集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外贸增长的“新极点”。自辛集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开办业务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与海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在海关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整合了通关、检疫、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等业务办理流程,有效提升了通关时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开展冻品肉类贸易搭建了优质平台,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二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冻品贸易企业的对接洽谈,努力拓展冻品进口业务,对外贸易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已与100余家国内贸易企业和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法国、哥斯达黎加、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的70余家国外供应商建立业务联系,开展冻品肉类贸易。2025年1-10月,进口冻品肉类890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4亿元),同比增长194%。

三是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动成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肉类进口企业提供垫资采购、存货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需求,抢抓时机拓展肉类贸易。平台共为区内贸易企业提供资金超过3亿元。

四是积极招引产业项目,促进产业聚链成群。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已建成肉类加工项目2个,其中中安信牛肉加工项目,占地108.6亩,总投资10亿元,日屠宰肉牛300头,日加工牛肉制品200吨,年产值5亿元;江苏亲亲集团肉制品加工、预制菜、生制品调理、调味品生产项目,年产值1亿元。

下一步保税物流中心将持续开拓新市场、丰富新业态、打造内外贸消费新场景,通过业务多样化扩大贸易规模。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推进总投资27.4亿元,包括外商海外仓项目、北京新发地全链产业园项目、德国伯纳斯猪肉加工项目、中安信羔羊屠宰加工项目等建设。加速形成“进出口贸易基地+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的产业园区,持续做大做强保税物流中心,推动保税物流中心高质量发展。

下实功解难题

用实劲助发展

重实干求突破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作出辛集贡献

图文 | 陈炎 李晴宇 王露露 杨帆 张松

编审 | 房晓坤 张灿

主编 | 周莉

监制 | 尹微 王龙

辛集市融媒体中心

爱辛集的你

记得点亮“推荐”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辛集发布 incentive-icons
辛集发布
辛集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6295文章数 72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