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刘伯承作了自我检讨,说:“我在党内将近20年了,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就是宁都会议。由于我政治上的落后,单纯军事观点,从战术上看问题,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央局的负责同志起了支援作用。”
那么,刘伯承说的这次“严重的错误”到底是什么呢?
![]()
时间回到1932年,毛主席和朱老总率领红军进行反“围剿”斗争,取得了胜利,但是,面对国民党军的全力反攻,毛主席决定停止进攻,避其锋芒。
毛主席做的这个决定,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的决定,但是,中央的人却不了解实际情况,要求红军继续进攻,与敌军打对攻战,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
双方争执不下,中央就决定召开宁都会议,讨论到底怎么做。
在这次会议上,双方争论得很激烈,尤其在是否撤销毛主席总政委职务的问题上,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好通过投票来决定。
![]()
巧的是,投票结果出来后,正好是平票,这时候,大家就把目光放在了刘伯承身上。
当时,刘伯承还只是红军学校校长,按理说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的,但因为他刚从苏联深造回来不久,既有军事水平,又有苏联背景,中央就让他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第一次投票时,刘伯承没有投票,结果出现了平票,于是,大家就让他也投票,看看他支持哪一方。
可以说,刘伯承的这一票就是决定性的一票,他会投给谁呢?
答案是投给了中央,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票,让毛主席失去了红军总政委的职务,遗憾地离开了军队,也导致了后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至于刘伯承为什么会站在中央这边,其实也并不复杂,就是因为他刚在苏联伏龙芝军校深造回来,接受的是苏联式的军事教育,主张阵地战、正规战,对毛主席倡导的游击战还不了解,就很自然地站在了中央这边。
![]()
当然,后来的第五次反“围剿”,还是让刘伯承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正确,后来在遵义会议时,就投给了毛主席一票,让毛主席重新出山。
不管怎么说吧,宁都会议的这一票,确实是刘伯承的一次错误的选择,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刘伯承后来也多次作过检讨,说自己“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很在意,后来继续重用刘伯承,体现了毛主席宽宏大度的博大胸怀。
后来,刘伯承谦虚地说:“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