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柚柚 编辑| 文静 初审|小满《——【·前言·】——》
说起斯大林,大家想到的都是铁腕领袖、钢铁意志这些词。
可你知道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私底下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他爱吃什么、喝什么,餐桌上又是怎样对待身边人的?
![]()
从一个人的吃喝习惯,其实能看出很多东西。
斯大林这辈子对肉食情有独钟,酒更是天天不离手,可他在酒桌上的表现,真能把人恶心到家。
到了晚年,这位权力顶峰的人物居然开始自己下厨房做饭,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
打猎可以,做饭免谈——流放岁月里的奇葩室友
1913年的西伯利亚寒冷刺骨,斯大林被流放到这片冰天雪地。
跟他一起流放的革命同志斯维尔德洛夫本以为能找个搭档互相照应,结果发现斯大林这人有个毛病——坚决不做饭。
斯大林从小就讨厌厨房这地方,可能跟他穷苦的童年有关。
![]()
在格鲁吉亚老家,家里穷得叮当响,厨房就是那种又小又破的地方,油烟味混着贫困的气息,让他打心眼里反感。
到了西伯利亚,斯大林倒是挺积极,扛着猎枪就往林子里钻,打野兔、钓鱼样样在行,每次都能带回来不少猎物。
可你让他洗菜切肉炒菜?
门都没有。
![]()
斯维尔德洛夫气得够呛。
你想啊,天寒地冻的地方,两个大男人凑合过日子,结果一个只管打猎,另一个得包揽所有厨房活计。
斯大林还理直气壮,觉得自己提供了食材就算尽到责任了。
这段日子虽然艰苦,却让斯大林适应了俄罗斯式的饮食——粥、饺子、酸菜汤,只要里面有肉,他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
每天下午五点的茶点时光——妻子去世后的固定仪式
1932年11月,斯大林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妻子娜杰日达在克里姆林宫的住所里开枪自杀,留下他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家。
从那以后,斯大林很少去外面吃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
他给自己定了套雷打不动的用餐规矩。
![]()
每天的菜单几乎一模一样:先来一碗热腾腾的肉汤,汤里必须有大块的牛肉或羊肉,喝完汤浑身都暖和了。
接着上一盘荞麦粥,这是俄罗斯人最爱的主食,配着黄油吃特别香。
主菜是煎得半熟的牛排,外焦里嫩,血水还渗着,这种吃法在格鲁吉亚人看来最能尝出肉的原味。
最后来点甜食,蛋糕或者水果。
下午五点整,斯大林准时喝茶。
![]()
这个时间点雷打不动,就像钟表一样准确。
茶一般是红茶,配上一些小点心。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很多年,成了他生活中少有的规律性活动。
说白了,妻子走后,他用这种机械化的饮食安排来填补生活的空虚,让自己不用去想那些痛苦的回忆。
![]()
深夜十点的权力聚餐——用酒精控制下属的高招
斯大林害怕孤独,特别是晚上。
妻子去世后,他开始拉着高层官员们陪他吃饭。
莫洛托夫后来回忆说,这些饭局简直是折磨,通常晚上十点或十一点才开始,一吃就是好几个小时。
餐桌上摆满了各种肉食。
![]()
烤羊腿、炖牛肉、烤鸡、鱼子酱配面包,还有格鲁吉亚特色的肉串。
斯大林坐在主位上,表面上看起来很随和,不停地给大家夹菜劝酒。
可实际上呢?
他自己的酒杯里经常掺了水,或者只是装装样子抿一口,真正喝进去的酒少得可怜。
他最爱玩一个游戏:让大家猜餐桌上某道菜的温度,猜错了就得罚酒。
这听起来像是娱乐活动,其实是个圈套。
斯大林心里门儿清,他要看看谁喝醉后会说什么,会不会露出真实想法。
![]()
那些平时装得忠心耿耿的官员,喝多了就露馅了,有的开始抱怨工作,有的说些牢骚话,斯大林都一一记在心里。
更狠的是,他会故意挑一些人使劲灌酒。
贝利亚、赫鲁晓夫这些人都领教过。
斯大林会盯着你,用那种不容拒绝的语气说:"喝了这杯,咱们才是真兄弟。"
你能不喝吗?
不喝就是不给领袖面子,政治上有你好看的。
![]()
喝了呢,就得承受他那种冷冰冰的观察,就像被显微镜检查一样难受。
这些饭局从来不是单纯的聚餐,而是权力游戏的延伸。
斯大林通过酒桌控制着每个人,试探着每个人的忠诚度,建立着自己的心理优势。
那些官员们回家后都是一身冷汗,明明吃得山珍海味,心里却苦得要命。
![]()
德黑兰会议后的怀旧情结——格鲁吉亚菜重返餐桌
1943年,斯大林参加完德黑兰会议回到莫斯科,突然对格鲁吉亚的传统菜式产生了强烈的思念。
这可能跟他在会议上展示大国领袖风范有关,会后他想起了自己的根,想起了童年时代那些质朴的味道。
格鲁吉亚菜开始频繁出现在他的餐桌上。
哈恰普里(一种奶酪面包)、哈尔乔(酸辣牛肉汤)、沙什利克(烤肉串),这些带着浓郁香料味道的食物,让他回忆起贫穷但温暖的童年。
![]()
格鲁吉亚人做菜喜欢放很多香菜、大蒜,肉类一般是羊肉或牛肉,调味偏酸辣,跟俄罗斯菜的温和口味完全不同。
斯大林吃这些菜的时候,脸上会露出少有的满足表情。
他会用手抓着烤肉串吃,不在乎形象,就像回到了格鲁吉亚的小村庄。
那时候没有权力,没有阴谋,只有简单的生活和食物最本真的味道。
这种怀旧情绪在战争即将胜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强烈,他需要这些食物来提醒自己从哪里来,也需要这些味道来缓解权力带来的孤独感。
![]()
雅尔塔的六小时盛宴——用肉食和酒展示国力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要向罗斯福和丘吉尔展示苏联的实力。
他安排了一场持续六个小时的超级宴会,各种肉食和名酒堆满了长桌。
开场就是鱼子酱,黑压压一大盆,用珍珠贝壳勺子舀着吃。
接着是各式冷盘:烟熏三文鱼、腌制鲟鱼、冷切牛肉、火腿。
热菜更是夸张:整只烤乳猪、炖羊腿、烤鹅、牛排,还有俄式饺子和馅饼。
![]()
每道菜上来都配着相应的酒,伏特加、白兰地、香槟、格鲁吉亚红酒,轮番轰炸。
斯大林坐在那里,脸上挂着笑容,不停地敬酒。
他要让这两位西方领导人看看,苏联不是穷国,苏联有的是好东西。
罗斯福身体不好,不能多喝,斯大林就给他敬果汁。
丘吉尔能喝,斯大林就跟他干杯,虽然自己杯子里还是掺了水。
整场宴会就是场表演。
![]()
表面上是庆祝反法西斯胜利,实际上是在展示苏联的资源、实力和组织能力。
从食材的丰富程度到酒水的品质,从餐具的精致到服务的周到,每个细节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苏联很强大,你们不能小看我们。
斯大林深知,餐桌外交往往比正式会议更能影响人的判断,一顿饭吃下来,对方对你的印象就定了。
![]()
最后的聚餐和孤独的死亡——多疑晚年的悲剧结局
到了1953年,斯大林已经73岁了。
这时候的他作息完全乱了套,中午十二点吃第一顿饭,深夜再吃第二顿。
医生案爆发后,他变得极度多疑,怀疑身边所有人,包括厨师。
他开始自己做饭了。
![]()
这个一辈子不进厨房的人,最后却不得不亲自下厨。
他怕被下毒,怕食物里被做手脚,只有自己做的东西才敢吃。
想想看,一个掌控着超级大国的领导人,最后连口饭都不敢让别人做,这得多悲哀。
厨房里弥漫着煎肉的味道,他一个人默默地翻着锅铲,眼神里满是警惕和孤独。
2月28日晚上,他召集了贝利亚、赫鲁晓夫等人来聚餐。
这顿饭吃得很晚,气氛也很压抑。
![]()
斯大林还是点了很多肉菜,还是拿酒灌大家,可大家都感觉出来他不对劲了。
他说话声音小了,眼神有些涣散,动作也没以前利索。
吃完饭大家离开,谁也没想到这是最后一面。
3月1日凌晨,斯大林独自待在别墅里。
他可能想打电话找人,可还没来得及拨号就倒下了。
整整一天一夜,没人敢去看他,因为他有规定,没召唤不许打扰。
等警卫员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躺在地上很久了,旁边是掉落的电话听筒。
3月5日,斯大林去世了。
![]()
这个爱吃肉、爱喝酒的人,一生都在用食物和酒精控制别人,最后却被自己的多疑和孤独吞噬。
他死的时候,身边连个端水送饭的人都没有,就这么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地板上。
曾经那些觥筹交错的宴会,那些山珍海味,那些用来试探人心的酒局,到头来什么都没留下,只剩下一个老人孤独的背影。
结语
斯大林这一生,从格鲁吉亚穷小子到苏联最高领导人,饮食习惯一直没变——爱肉、爱酒、不爱做饭。
可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透露出他性格里最真实的东西:务实、强硬、多疑、控制欲极强。
![]()
他用餐桌延伸权力,用酒精试探人心,到了晚年却被恐惧逼得自己下厨房。
最讽刺的是,这个掌控亿万人生死的人,最后死在了孤独和多疑里。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再大的权力也填不满内心的空虚,再多的美食佳酿也换不来真正的安全感。
信息来源: 《斯大林传》(罗伯特·谢伟思著,2005年) 《莫洛托夫回忆录》(丘耶夫编著,1993年) 苏联国家档案馆解密文件:斯大林个人生活档案(1991-2000年陆续公开) 《克里姆林宫的餐桌:苏联领导人的私人生活》(威廉·波赫列布金著,1998年) 雅尔塔会议历史档案(美国国家档案馆,1945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