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2020年8月,昆明市出台《推进爱国卫生“洗手设施全配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公共洗手台建设正式启动。从当年8月首个示范点投入使用,到9月至12月集中建设,再到2021年查缺补漏,公共洗手台迅速成为城市便民标识。
几年过去,这些公共洗手台怎么样了?近日,开屏新闻记者分赴昆明多区,实地探访数十处公共洗手台,还原设施现状与管护难题。
从探访的情况看,喜忧参半,不同区域、不同点位的设施状况呈现显著差异。
令人欣慰的是,昆明的大部分公共洗手台没有像一些公共设施一样,因定位不清、管理缺位逐渐沦为形象工程和摆设,而是在现实中确实提供了公共服务,方便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在人流较大的景区、商业网点等区域,公共洗手台所带来的便利得到了市民以及外地游客的好评。
在几年的运行当中,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比如在部分点位,公共洗手台的使用率不高,渐成“冷台”,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引发了周边市民的讨论。部分公共洗手台由于缺少常态化的管理和维护,年久失修,要么卫生状况不佳,要么水龙头不出水,影响了市民的观感和使用。
问题的核心在于公共洗手台的管养——谁来管理?谁来维护?谁来承担成本?如果不能完善管理机制,而是政出多门,分头管理,就会导致“管责分离”的局面。以部分点位的公共洗手台为例,水费支出、日常维护以及设施更换,都需要不小的成本,如果主体不明晰,责任界定模糊,无疑会弱化积极作为和主动担责的动力。
总体来看,昆明的公共洗手台依然在发挥它的便民功能。有问题不可怕,但是必须正视且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事实上,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城市管理,还是微观层面的公共设施建设,从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不断精细的复杂过程。这需要管理者有耐心,也需要他们对民生问题有足够的敏锐度。如果说公共洗手台是一张便民名片,那就应该常常擦拭,越擦越亮。
公共设施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所谓面子,就是公共洗手台作为便民设施,它代表了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所谓里子,就是它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存在,必须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不能成为中看不中用的城市花瓶。公共设施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资金,每一分钱都要落到实处,不能浪费。
采访中,一位来自东北的游客的话给人极深的印象。他说:“昆明冬季不结冰,街头公共洗手台太便利了!”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多数时候就是以这样的细节生动展现出来的。这也是公共洗手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据最新消息,新式公共洗手台已在昆明全市布局8个点。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试点以“城市更新”为核心主题,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城市内涵式发展”要求,对破损、陈旧、损坏的洗手台逐步提升维护,同时将过去建设主体多元的洗手台统一兜底管理并升级。希望这次不仅有硬件设施的提升,也有管理服务的升级。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