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南胡志明市正面临一场严峻的环境卫生挑战。
该市雄龙乡大福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即将实施夜间限时接收垃圾的新规,这一调整虽源于填埋场长期超容运行的环保压力,却可能引发城区大范围垃圾积压与交通拥堵问题,900万市民的生活环境将受到直接影响。
根据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最新通告,自12月1日起,承担着全市近半数生活垃圾处理任务的大福填埋场,将仅在每日18:00至次日6:00接收垃圾。
这座已累计堆积2800万吨垃圾、超出设计容量400万吨的填埋场,此前因恶臭问题频繁引发周边居民投诉,此次时间调整被视为转型垃圾焚烧处理前的过渡措施。
胡志明市农业与环境厅数据显示,守德市及第一、三、四等14个老城区,每日向大福填埋场运送垃圾达4550吨,需动用443辆垃圾车。
其中白班运输量1800吨,夜班2750吨。
而现行卡车禁入市中心规定下,垃圾收运全流程需17小时,新规实施后夜间作业时间仅11小时,运力缺口显著。
![]()
时间压缩直接导致运输效率骤降。
垃圾车不仅难以及时周转,部分区域还需改道前往西北垃圾处理区,运输距离从22公里增至47公里,成本与耗时近乎翻倍。
更严峻的是,Thanh My Loi、Binh Trung Tay等多个转运站已超设计容量运行,白天产生的垃圾若全部涌入这些站点,将直接引发中心区域交通拥堵。
第一郡、第三郡等7个无转运站的行政区压力最为突出。
作为商业与旅游核心区,这些区域商场、写字楼密集,第一郡、第三郡更是频繁举办各类活动,日均人流量巨大。
由于垃圾需直接收运不得堆积,若收运车辆无法按时抵达,街道垃圾滞留将成为常态。
政策调整还将引发连锁反应。一方面,源头垃圾收集需从白天转为夜间,但越南民众生活习惯及部分人乱扔垃圾的问题,将给夜间收运增加难度;另一方面,现有垃圾车数量不足,每晚18时填埋场开放时,大量车辆集中涌入恰逢50号公路交通高峰,极易在处理区入口形成拥堵。
![]()
针对危机,各区域已形成差异化应对方案。
第一、三、六等五个老城区计划将每日1800吨垃圾转至西北处理区;守德市及第四、五郡等九个区域则通过调整收运班次至夜间,继续使用大福填埋场运力。
胡志明市农业与环境厅已提出系列应急建议,包括允许垃圾车不受禁行限制优先通行,若无法实现则将市中心禁行时间缩短为早7:30-9:00、下午16:00-17:30。
同时提议免除垃圾车通行许可或延长许可有效期,并要求投资方重新规划运输路线与单价,乡镇政府需加强转运站监管与收运协调。
据悉,这场垃圾危机本质是胡志明市垃圾处理体系转型的阵痛。
该市正推动从填埋向垃圾焚烧发电转型,但Tam Sinh Nghia、Vietstar等垃圾发电厂因行政程序问题迟迟未能投产,导致过渡期处理能力不足。
此次大福填埋场时间调整能否平稳落地,将成为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标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