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请问如何更好的控制纱线低强?避免客户织造断头。
答:常规措施如下:
(1)首先要消除弱捻纱,弱捻点;纤维抱合力差,会形成断头;
(2)合理调整好各工序的隔距,减少粗细节,细节处纤维少,纤维间抱合力差,粗结处捻度小,强力低,所以控制好每道工序隔距;
(3)梳棉杂质可以多落一点,减少纤维在杂质点处纤维含量少,这个点能承受到的压力小,而且纺纱时,纱线通过钢丝圈时受到阻碍,造成卷绕张力瞬间达到很高,造成断头。
(4)棉结要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5)减小配棉的平均马克隆值,纱线截面根数多,纤维抱合力强,强力会提高;
232.棉粘混纺盘混和条混的成纱质量有区别吗?
答:有区别的。两种混和方式在布面形成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这两种纤维性质差异较大,一般采用条混,清梳工序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保证原棉杂质和短绒的去除,原棉要适当的增加落棉,粘胶可以少落,盘混因为两种纤维落棉不一样,混纺比不准确,还是条混混纺比准确一些。
如果是小比列混纺,条混就比较难以配混比,就需要先盘混,再条混。
有时客户会提出盘混的要求,这样纱厂就要在清梳工序严格把控工艺,配置相应的专件器材。需要注意的是盘混也要经过三道混并。
233.村田络筒b5报警多,CCP和CCm都多,即支偏报警,请问老师,问题在哪个工序,如何解决?
答:并粗工序问题可能性比较大。
村田络筒b5报警,也就是支数偏差报警,纱线长粗长细过多,一般是并条或粗纱工序导致,如并条缺条,粗纱摇架失效或不走后喇叭口等,也可能是细纱坏车导致出现重量不符,这种现象一般过几天就好了,如果此品种一直CCP或ccm过多,一般是此通道设计偏严,可适当放宽点,十万米切次数一般在0.5-2比较正常。
234.如何有效的提高细纱强力?
答:原料是关键。细纱温湿度纺纯棉要略高掌握,细纱定量正偏差,捻度正偏差。其它保证强力不匀要小。
(1)原料要提前进车间平衡回潮24小时,纯棉回潮率达到7.0到7.5左右。
(2)清花相对湿度要60%以上。
(3)控制好梳棉条短绒16.5mm在8%以下。
(4)控制好粗纱、细纱回潮,保证粗纱在细纱处于放湿状态。
(5)控制好粗纱捻系数和细纱压力匹配,减少纤维断裂。
(6)原料养生很重要,开松除杂好梳理,工序把关不放松,配套专件要合理。
(7)温度湿度要跟上,要控制好。
235.粗纱最后一层纱能否使用?对成纱质量有没有影响?
答:粗纱的最后一层原则上不再使用。因为最后一层粗纱属于粗纱落纱后起始纺纱的第一段,该段的粗纱容易被碰毛,落纱后的牵伸区清洁和锭翼内部积花也会致该段粗纱纺纱后,管纱质量恶化、纱疵多。
大多数企业规定留一层半。如果你们公司纺中低支纱,建议留半层。可通过做实验对比一下数据,粗纱管不损伤严重,对成纱指标并无多大影响。
严格来说是不能使用的,因为粗纱在起始纺纱时,由于车速及捻度都达不到正常需求,会造成捻度偏低,纱线均匀度不好,还有络筒切疵增加。
最后一层一般不建议使用,存在纱线捻度不够,或者换段接头粗纱不匀,牵伸不开等问题,影响较大。
最后一层不建议使用,毛毡处粗纱捻度过大,造成皮辊损伤,影响管纱条干。
编辑:纺织大学堂
纺织大学堂对本平台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如需转载请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