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正式对外发布《抗量子密码数字证书金融应用研究报告》。《报告》由金科联盟量子技术专委会组织,中国银行牵头,联合数字认证等12家机构共同编制。
量子危机逐渐逼近的当下,各国逐步开始针对抗量子密码迁移发布指导意见。《报告》介绍了我国金融业数字证书体系抗量子密码(PQC)迁移的潜在影响,深入分析抗量子迁移的总体策略与抗量子数字证书迁移方案,并对金融业抗量子数字证书应用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数字认证认为,银行证书体系PQC迁移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包括银行现有基础设施潜在影响、对证书持有者的潜在影响以及对证书验证方的潜在影响。举例来说,现有的硬件密码设备,如服务器密码机、签名验签服务器等,大多是标准化制式产品,接口和算法固定。抗量子证书体系的构建需要这些设备具备新的抗量子密码计算能力和相应接口,同时由于PQC算法标准尚未完全确定,密码系统还需具备算法敏捷性,即能够灵活替换算法和参数。这意味着现有设备需要更新,甚至重新设计,以适应未来可能的标准变化。目前,数字认证基于“软件定义密码”的敏捷迁移技术路线,正在助力多家金融机构开展抗量子密码迁移试点工作。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由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发起设立的综合性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工作平台。近年来,数字认证依托平台开展了数字信任体系、抗量子密码迁移等系列专题联合研究,为密码创新应用,构建身份可信、数据可信、行为可信为核心的金融数字信任体系,推动数字金融业务安全可信开展提供了重要思路与实践参考。
(数字认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