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多轮浪潮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AI会带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在过往的历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恰似乘风破浪的大船,而知识产权体系则如默默无闻的压舱石,为生产力的不断跃迁保驾护航。
自17、18世纪萌芽以来,知识产权体系经过数百年的演进,已形成多重价值:一是能激励原始创新,为发明创造提供法律保障和合理回报;二是会促进成果转化,为技术交易与扩散铺平道路;三是向产业发展注入动能,持续释放创新的普惠红利。
然而,“压舱石”发挥的作用并非一成不变,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也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其著作中指出,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通常以“现有知识的低效使用”为代价换取创新激励,当下亟需重新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渗透的关系,加快建立有助于创新演进的新格局。
![]()
特别是在开源开放浪潮此起彼伏、AI引领新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如何找到知识产权体系与科技创新的最佳平衡点,为新质生产力的进化构建上升通道,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近日,华为以“开放驱动创新”为主题在京召开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共同探讨开放与保护知识产权对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公布最新的“十大发明”评选结果。
这既是一份针对“时代之问”的及时答卷,也是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有益尝试,“知识产权×开放生态”的双螺旋阶梯有望为科技创新打开更广阔的新天地。
为有源头活水来:高研发投入催化优质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倘若缺乏知识产权体系的有效保护,就无法诞生很多伟大的发明,更难以促进创新的有序传播。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以法律形式确立专利权”的开创性举措,工业革命初期的蒸汽机等颠覆性技术能顺利开疆扩土吗?
正是有了知识产权体系的鼎力支撑,个人和企业才更有动力开展创新活动,进而形成高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高产出的正反馈效应。相关研究显示,近30年来,全球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成为驱动各个行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
作为ICT产业的翘楚,华为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与客户需求双轮驱动的创新机制,以高研发投入创造更多价值。据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透露:过去五年,华为持续将公司年度销售收入的20%以上投入到研发中。2024年的研发费用支出超过1700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逾1.2万亿元。
做对的事情,再持之以恒地投入,自然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自2015年起,华为定期举办“十大发明”评选活动,旨在奖励有潜力开创新的产品系列,且为公司和行业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发明。在今年的第六届“十大发明”评选活动中,获奖的创新成果涵盖计算、鸿蒙操作系统、存储等多个面向未来的关键业务领域,树立起重大科技创新的新标杆。
以高居榜首的“Scale- up”超大规模超节点算力平台为例:其将超节点内的异构并行处理器、CPU、内存、存储等资源,通过高速互联总线形成全对等互联架构,实现共享内存池;资源可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灵活调配组合,使成百上千个AI处理器联接起来,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运行。此外,短距光互联、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的SSD、昇腾亲和数学推理加速等上榜成果也备受瞩目,为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满眼生机转化钧:开放路径驱动创新更上层楼
如果说成熟的知识产权体系扫除了科技创新的后顾之忧,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活水”,那么践行开放路径则是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更高台阶的不二之选,融入开放精神的创新成果更有机会赢得市场的青睐。
![]()
华为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 樊志勇
纵观ICT产业的发展轨迹,会发现开源开放堪称技术创新的最佳催化剂,也是满足用户需求、降低应用门槛的重要途径。华为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虽然很多领先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是巨大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尽最大努力对大家开放。通过软件开源、硬件开放、专利申请、标准贡献与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华为致力于与全球数百万开发者、合作伙伴实现协同创新的目标。”
这条路并不平坦,而华为已探索出一条务实的开放路线,且取得了不错的实施效果:在过去的一年里,OpenHarmony社区超8100名共建者提交的新增开源代码超1000万行,openEuler系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华为还推出CANN计算框架、仓颉编程语言、灵衢总线硬件规格等新项目,通过开放开发者工具和应用支持代码,促进创新加速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与开源项目采取的免费许可策略不同,电信标准等其他生态系统更多依赖付费许可来激励创新者。截至2024年底,在蜂窝标准领域已有超过27亿部5G设备获得华为的专利授权,在Wi-Fi领域逾12亿部消费类电子设备得到华为的专利授权,还有32亿部以上的多媒体设备获得华为视频编解码器专利的授权。这些授权会衍生出更多元的应用场景创新,有利于整个知识产权生态系统的持续升级。
弄潮儿向涛头立:以双螺旋阶梯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不难看出,知识产权体系与开放创新路径相辅相成,二者正在形成动态调整、相互塑造的协同发展关系,为科技创新的不断进化构建双螺旋阶梯,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能受益于健康的生态系统。
从生态系统长期发展的维度看,“平衡”是最重要的关键词。这不仅指专利许可方与被许可方的利益对等,而且要在激励创新和推动应用之间达成平衡。华为是平衡策略的实践典范,其注重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等。2024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约为6.3亿美元,而其多年来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是累计许可收入的三倍,这显然有助于创新生态在良性的互动中迈向新境界。
面对AI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生态还要在“平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聚合多方力量、构建行业标准、开发新型工具,最大程度释放创新潜能。在华为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既有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商标协会、国际贸易许可者协会等机构的代表,也有智慧芽、Sisvel等服务企业,展现出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尤值一提的是,华为于去年6月上线的“查思专利”再次升级,首发“语义检索”和“AI摘要”等功能,为全球科研人员免费提供创新利器,从源头促进生态跃迁。
站在更开阔的视角,知识产权体系的进化之旅远未到尽头,开放创新的道路尚需更多的探索者戮力前行。华为及其合作伙伴将在未来的征程上再谱新篇,期待在下一座里程碑看到更美的风景。
作者关健,《IT创事记》合伙人、主笔:曾任《电脑商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中国计算机报》助理总编,媒体从业时间超过10年。
关健长期关注科技产业动态及趋势,与逾百位高科技公司领导者进行过对话,亦在众多科技会议与论坛中担任嘉宾主持。
![]()
—— 越看越精彩 ——
【IT创事记】聚焦于企业级科技生态、策略及商业知识。你可以在各主流媒体平台看到IT创事记的同名文字专栏和【IT创事记·短视频】专栏。如果你有相应的内容希望分享,记得在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