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恋”三个字,听起来像公园长椅上一起晒太阳的剪影,结果郑州这桩63岁对69岁的官司,把滤镜直接摔碎——半个月里三次动手,8万块“分手费”吵到派出所,连房产证都被拎出来当武器。
![]()
谁说老了就能心平气和?
![]()
荷尔蒙退了,占有欲可一点没退。
先别急着站队。
吴女士报警说被揍,张先生反咬“互殴”,还暗指她和牌友“眉来眼去”。
居委会劝了四轮,越劝火药味越浓,最后干脆对簿公堂:她索赔15万护理费、医药费、精神损失;他讨回那8万保险钱,还惦记房子涨价的分红。
听着像狗血连续剧,却是眼下郑州某区法院排期下月开庭的真实卷宗。
![]()
警方立案登记表上写着“涉嫌家暴”,但律师圈里普遍打预防针:没领证的同居关系,想认定家暴比夫妻难度高一级。
吴女士得靠验伤单、邻居口供、楼道监控拼成证据链,只要缺一环,张先生就可能只落个“治安处罚”,连拘留都够不上。
另一边,张先生拿出的转账备注里清楚写着“保险专用”,赠与还是借款,得看当初有没有“以后还我”这四个字——可惜聊天记录早被删了个干净。
更棘手的是房子。
十二年前张先生掏出4万装修款,发票早褪色;房产证上只有吴女士和女儿的名字。
![]()
按现行法律,谁登记谁说了算,增值部分基本与他无缘。
除非他能找出当年“共同还贷”的银行流水,否则这4万只能算“自愿贡献”,连利息都讨不回。
老来搭伙最怕这一步:钱出了,名没写,最后人财两空,还落个“图人家房产”的骂名。
省老龄办趁热度发提醒:建议大爷大妈们“非婚同居先签协议”,把财产、赡养、分手条款写明白。
听起来冷冰冰,却是最实在的防撕秘籍。
![]()
可现实里多数老人怕伤感情,更怕子女笑话,一张A4纸的事硬是开不了口。
结果吵到头破血流,才想起律师的好——晚了,证据灭失,感情透支,连牌友都被拉来当“第三者”背锅。
案子还没判,小区棋牌室先炸了锅。
同层的老刘总结得精辟:年轻时谈恋爱讲感觉,老了谈恋爱先查征信。
听着刺耳,却是这波“夕阳红”血淋淋的教训——别把余生幸福押在“他不会变”四个字上,法律不保护良心,只保护证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