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吕贵德
在医学领域,临床医学与中医学常被视为两种不同的路径。然而,在林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石颜平的引领下,这两种路径交汇融合,迸发出守护妇幼健康的独特光芒。作为临床专业出身的医院管理者,他凭借对中医药深邃智慧与临床价值的深刻认同,将一份深厚的中医情结转化为清晰可行的发展思路,成功打造出“中医+ 妇幼”的“林州样板”。
一位毕业于西医院校的院长,为何对中医药拥有如此深厚的认同?这份“中医情结”并非空谈,而是体现在他推动医院发展的每一个扎实的脚印中。
自2019年医院成为河南省首批中医药妇幼技术试点单位起,他便以“一把手”工程的高度统筹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他牵头将中医药服务创新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在全院营造出浓厚的“中医热”。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妇孺国医堂”,从布局到专科设置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要求打破常规,不仅设立妇科、儿科,还创新性地融入疼痛、康复、减重等专科,并实行分层管理,显著提升了中医适宜技术的使用率,一个区域内解决本专业问题。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四年间,医院中医诊疗占比从7%跃升至52%,妇孺国医堂年接诊量突破11万人次,吸引了晋冀豫三省边界的患者,使医院成为区域中医药服务的新高地。
在技术融合层面,石颜平院长推动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的落地。他不仅支持,更是深度参与技术方案的论证。在攻克困扰众多女性的慢性盆腔炎难题时,他组织妇产科、中医科骨干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反复临床观察和数据比对,最终确定了“中药保留灌肠配合特定波长红外线理疗”的创新方案。他亲自审阅治疗数据,推动该方案因疗效显著被纳入省级诊疗规范。在孕产领域,他注意到产妇产后恢复的需求,支持中医科推出了融合了艾灸正胎、中药足浴、穴位贴敷的“产后康复套餐”。他还敏锐地发现小儿推拿对于解决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优势,果断派人外出学习并引入,使其成为广受家长欢迎的“明星项目”。这些举措不仅是技术的简单叠加,更是基于临床实际需求的深度再造,让传统中医药在现代妇幼保健工作中焕发新的活力。
石颜平院长还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管理全过程,推动服务从病后干预向全周期守护延伸。他要求中医药服务必须向前延伸,做好全周期健康守护。在他的提议下,医院开发了系列充满巧思的养生产品:如针对节气变化的中药防疫香囊,以及为让孩子愿意服用中药而特制的“食疗棒棒糖”。他推动设立的带状疱疹专病门诊,采用传统的“五运六气辨证”结合温针疗法,年诊疗量在一年内激增了300%。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要求中医药服务“走出院墙”,亲自带队深入社区和乡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养生指导活动,将健康的种子播撒到一个个家庭。在一次下乡活动中,他握着一位年轻妈妈的手说:“咱们不仅要会看病,更要学会不生病,中医就是教咱们这个智慧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石颜平院长倾心注力。他亲自策划并创办了“中医夜校”,利用业余时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他自己常常坐在第一排听课。他实施“外引内培”计划,三年来,不仅引进了2名省级名中医作为顾问,更在内部培养了8名中医骨干。他建立的“日间跟诊、夜间研习”机制,形成了以国医堂专家为核心,辐射妇科、产科、儿科三大保健部的服务网络。到2024年,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临床使用率高达92%,真正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的跨越。
“中医药不是‘备选项’,而是妇幼健康的‘必答题’。”这正是石颜平院长对中医情结的凝练表达。这份情结,既源于对中医药独特价值的深刻认知,也来自提升妇幼健康水平的责任担当。在他的带领下,林州市妇幼保健院将继续在中西医协同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努力形成可推广的标准化服务路径,让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更多家庭的幸福安康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