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悦读·家》第七季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的重要讲话和全球妇女峰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团结带领福建全省广大妇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展现巾帼担当、贡献巾帼力量,由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妇儿工委办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推出的大型亲子阅读电视专题节目《悦读·家》第七季温暖开播。
本季节目以“花开的声音”为主题,自11月3日起每周一、周三晚在东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
2024年,一位年轻女科学家乘深潜器潜入1866米深海,成为厦门大学首位完成深潜科考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孟雅冰。而厦门大学还有一位年逾八旬仍心系海洋的女科学家——洪华生,我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开拓者之一。她们,都将青春汇入了祖国的蔚蓝版图。11月19日晚22:00,东南卫视《悦读·家》第七季《深蓝守护》,带你走进两代女科学家的深蓝情缘。
![]()
01
洪华生:
从“铁娘子”到交叉学科奠基人
洪华生,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是国际上最早测定海水痕量铁的学者之一,她的海水痕量铁研究惊艳学界,被同行称为“Iron Lady(铁娘子)”。
![]()
1984年,洪华生获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是我国第一位归国服务的海洋学女博士。当时的厦门大学,只能提供一间简陋的房间给她使用。
![]()
“我向校长借了5000元,搜罗别人丢弃的破桌子,实验室就这样建起来了。”洪华生笑着回忆道,“我也很高兴白手起家建立生物地球化学这样一个交叉学科。”
![]()
回国后,洪华生一直想开展关于台湾海峡的研究。但是当年厦大海洋系只有一条比渔船还小的“海洋一号”,根本无法到外海作业。当时刚成立不久的福建海洋研究所,有一艘500吨的“延平1号”科考船。面对科考船短缺难题,她提出与福建海洋研究所合作,勇敢地搭乘“延平1号”闯入风高浪急的台湾海峡进行科学考察。
![]()
如今,从她手中诞生的不仅有我国首个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台湾海峡生态系国家野外台站、鹭江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02
孟雅冰:
1866米深海的“中国方案”
![]()
2024年8月,孟雅冰在西菲律宾海加瓜海脊乘坐深潜器潜至1866米。她参与设计了此次海底科考的路线——在加瓜海脊的六个呈现“门”字形的海底点位进行采样。
![]()
“随着深度增加,我心跳加速,但这没让我感到恐惧,反而激发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孟雅冰坐在右舷,负责操作云台录像设备、实时记录水下作业情况,并确认海底生物样品的采集。
![]()
在整个航程中,让孟雅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台风“摩羯”过后的夜潜作业。她回忆道,当时尽管风暴已经过去,但夜晚海况依然严峻,掀起的海浪高达6米。波涛汹涌的海面给深潜器的下潜带来无法想象的挑战,但团队秉持齐心协力的态度和专业的学术精神稳稳控制着深潜器完成了下潜任务,并顺利采集到了海底科学样本。
![]()
这些样本为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关键数据。这些科研资料的取得不仅是在海洋科学领域的一次丰收,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见证。
03
她们的“剑兰之约”:
让中国驶入深蓝,向海图强
在海洋博物馆,孟雅冰将一束剑兰递给洪华生。挺拔的花茎托起绽放的花朵,恰似海洋科研事业的接力。
![]()
“困难意味着前进。”洪华生凝视后辈,“我们这代人白手起家,你们要发扬光大。现在国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这是最好的时代。”
从洪华生开拓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到孟雅冰探索深海碳汇潜力,变化的是科研环境的改善,但不变的是科学精神的传承。如今,洪华生创建的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国际学术交流重要地点;孟雅冰的深海碳汇研究也正在为全球碳中和提供“中国方案”。
![]()
11月19日晚22:00,锁定东南卫视《悦读·家》,看两代女科学家如何汇聚起磅礴的向海图强之力,让中国这艘巨轮在新时代的航程中乘风破浪,挺进深蓝!
来源/东南卫视
编辑/沈艳
校对/陈佳颖
编审/李行云
点“在看”的人,都越来越美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