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糖尿病治疗的三大憧憬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诊室里,副主任医师滕福斌正带领学生分析一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舌象。“舌质暗紫、苔薄白,这在中医辨证中说明什么?”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学场景,是他临床工作的常态。
作为深耕糖尿病领域十余年的专家,滕福斌不仅以其“脾肾同治、活血通络”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帮助众多患者摆脱并发症困扰,更将大量心血倾注在医学人才培养上。他坦言:“治疗今天的患者很重要,培养能治疗明天患者的医生更重要。”
![]()
“三个转变”教学理念:培养会思考的医生
滕福斌总结自己带教的核心是推动“三个转变”。首先是从“知识接收者”向“临床思考者”转变。他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答案,而要学会在复杂病例中寻找病因病机。“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千变万化,只有理解其背后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是从“单一思维”向“整合思维”转变。在他的指导下,学生需要同时掌握现代医学的精准检测技术和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懂看化验单,又会辨舌诊脉的复合型人才。”
最重要的是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滕福斌常说:“糖尿病治疗不只是开药,更是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要成为健康管理的设计师。”
临床教学的“情景再现”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糖尿病的发展规律,滕福斌独创了“情景再现”教学法。通过详细还原患者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糖尿病并发症的演变轨迹。
“当我展示一位患者从最初的单纯血糖升高,到出现微量蛋白尿,再到大量蛋白尿,最后发展到肾功能不全的完整过程时,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这种基于真实病例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记住知识,更建立起对疾病的整体认知。
在带教过程中,滕福斌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常问学生‘为什么这位患者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有效,而另一位患者需要补肾活血?’通过这些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
谈及糖尿病治疗的未来,滕福斌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提出了三大憧憬:
“首先,我期待糖尿病治疗能真正实现‘精准分期’与‘个体化方案’的完美结合。”他解释道,通过对患者进行精确的中医辨证分型和现代医学分期,制定出真正适合每个人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希望看到中西医结合从‘简单叠加’走向‘有机融合’。”滕福斌描绘了这样的愿景:“未来我们或许能开发出基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诊疗设备,用科技手段实现更精准的辨证论治。”
“最重要的是,我憧憬糖尿病防治重心从‘治疗’转向‘预防’。”他坚信,通过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结合现代医学的早期筛查技术,完全可以在糖尿病发生前就进行有效干预。
传承创新,培养明日之医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师,滕福斌对医学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医学传承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思维方式和医者仁心的代代相传。”
他欣喜地看到,年轻一代医生正在快速成长。“我的学生中,已经有人开始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思路。这正是医学进步的源泉。”
在他的心目中,理想的医生不仅要精通医术,更要具备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我希望培养出这样的医生:他们既能运用中西医智慧解决临床难题,又能用温暖的言语安抚患者的心灵,更能用创新思维推动医学进步。”
望着诊室外等候的患者,滕福斌坚定地说:“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医生的共同努力,糖尿病终将不再是困扰人类的健康难题。这条路很长,但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