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游客都是日本旅游业的“核心支柱”,撑起对方的一片天。
但近日日本首相的一些危险言论,让外交部明确呼吁大家近期不要赴日。
本以为官方都发话了,可没想到还是有不少国人把日本捧成了第一客源地。
不过面对日媒追问,游客的大实话,却句句戳中痛点……
![]()
不是非来不可
之所以还有国人前往,背后原因则是多样的,比如从消费决策逻辑来看,提前预订是多数游客的选择。
日本旅游产品的退改规则普遍严苛,机票手续费多在票价的50%至80%之间,民宿押金更是常以“不可退”为条款核心,这就让游客陷入了两难。
某旅游平台2024年三季度数据显示,赴日游订单中,提前30天以上预订的占比达68%,其中包含签证、住宿、门票的打包产品占比超七成。
![]()
这些订单的平均客单价为8600元/人,一家三口出行的前期投入往往超过两万,如此大额的沉没成本,让普通消费者难以轻易放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群体占赴日游客的23%,他们的旅游预算多来自退休金,每一笔支出都经过审慎规划。
因此对这些游客而言,取消行程不仅是金钱损失,更可能意味着错过一次精心准备的远途旅行,这种情感成本同样不可忽视。
而日本观光局的数据摆在那,前三季度748万中国游客赴日,比去年涨了42.7%。
这些人里,有大半是早早就规划好行程的普通消费者。
![]()
对他们来说,“不去”两个字说出口容易,但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损失,谁也不会拿自己的血汗钱赌气。
除了行程成本的考量,购物体验也是吸引游客前去的重要原因……
不是崇洋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2023年跨境购物投诉中,“假货”“以次充好”占比达37%。
而日本商业领域的“诚信经营”体系已运行数十年,商品溯源机制完善,行业普遍认为其假货率极低。
![]()
这种环境差异直接体现在消费决策上。
日本观光厅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日购物时,“查看产地证明”“确认售后条款”的比例仅为12%,而在国内跨境网购时,这一比例高达89%。
明码标价、无强制消费、完善售后,这些基础商业保障,成了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思,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购物支出占比高达43.1%,人均花11.9万日元买东西,不是因为人傻钱多。
![]()
而是这里的购物环境透明,假货少,售后规范。
更深层看,这反映出国内消费市场的提升空间。
2024年“国货信任度”调查显示,62%的消费者认可国货质量,但对“购物体验”“售后保障”的满意度仅为41%。
若国内能完善商业诚信体系,优化消费服务细节,游客自然不必舍近求远。
此外,文化体验则是许多人赴日的重要动因,但这并不代表立场的模糊……
![]()
立场不含糊
文化体验与立场的分离,是当代中国游客的显著特征。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有近120万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动漫、传统工艺等文化符号在年轻群体中认知度达78%,这种文化兴趣催生了“体验式旅游”需求。
但文化兴趣绝不等同于立场模糊。
据携程、飞猪等主流旅游APP的联合游客调研显示,92%的赴日中国游客表示会坚守自身原则,对不同看法保持明确态度,87%在遇到争议话题时会理性表达观点。
![]()
这种“理性体验、坚定立场”的态度,在25至35岁的年轻游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背后是国民自信的提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游客不再将“出国旅游”视为身份象征,而是把它当作了解世界的途径。
他们既能欣赏富士山的风光,也能清晰坚守自己的认知与底线;既会体验茶道文化,也始终铭记民族过往的苦难与教训。
我觉得这才是成熟的心态,文化没有国界,好的东西值得学习。
但民族情感与自身原则是底线,一点都不能松。
![]()
就像那些在景点主动捡垃圾的中国游客,用行动证明文明不分国籍;那些在争议问题上理性发声的人,用态度表明底线不容触碰。
然而,日媒似乎更关注游客“为何而来”,却忽略了更关键的问题!
别笑我们“来得多”,该想你们“靠什么”
日媒总爱追问中国游客“为啥来”,却很少反思“为啥中国人愿意来”。
三越伊势丹百货因中国游客退订跌超11%,资生堂股价下跌9%,这些数据已经说明问题。
![]()
日本旅游业能火,靠的是中国游客的消费力。
2024年外国游客给日本贡献8.1万亿日元收入,中国游客占了四成多。
现在日本本地游客都被挤出大城市,东京成了“旅游区”,要是没了中国游客,这些商场、景点早该冷清了。
日本经济对中国游客的依赖度已达历史新高。
日本商工会议所数据显示,大阪、京都等旅游城市中,35%的零售业收入来自中国游客,北海道的温泉酒店更是有58%的客源为中国人。
![]()
不少日本商家专门推出支付宝、支付,甚至雇佣中文导购,就是为了留住这部分客群。
说真的,日媒与其笑话中国人“照来不误”,不如问问自己的官方。
要是真让中国游客寒了心,基于中国游客年均消费规模估算,可能产生的2.2万亿日元经济损失,谁来扛?
中国游客的脚步,从来不是“离不开日本”,而是“哪里舒服去哪里”。
![]()
那些追问的日媒该明白,中国人来旅游,是给面子,不是求着来。
要是双方交流的基础受到影响,再方便的购物环境,再美的风景,也留不住中国游客的脚步。
毕竟,钱包在我们手里,立场在我们心里,该去哪,不该去哪,我们比谁都清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