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冷空气的到来让市民对保暖品的需求骤增,特别是制作一床温暖、软和的传统棉花被,更是许多人入冬的“仪式感”,一些棉被加工店也因此迎来了一年中的旺季。
![]()
一大早,柘林镇三桥村村民俞老伯便带着两大麻袋自家种的新棉花,来到了胡桥社区的一家棉被加工店,准备为全家做几床厚实暖和的新棉被、新棉褥。“天气马上要冷了,还是新棉花做的被子最实在,盖着又暖又蓬松,睡着才舒坦。”俞老伯一边整理着棉花一边说道。
![]()
走进这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几台弹花机、磨边机、绗缝机占据了大半空间,仅留下容一人通行的窄道。墙角整齐码放着打包好的新棉被,货架上堆着饱满的新疆棉花,淡淡的棉香混合着机器运转的气息,构成了这间老店独有的味道。
![]()
店主名叫季国付,今年60岁,从年轻时便拜师学艺,苦练弹棉花手艺,后与弟弟一起开了这家小店。“现在正是棉花加工的旺季,每天都有不少人特意上门翻新旧棉被、定制新棉被,淡季的时候一天最多2床,现在一天要做8床,翻了两番,我们从早上8点开始干,一直到下午5点左右才能稍微休息一下。”季国付说道。
![]()
“弹棉花看着简单,实则步步是门道。从棉花拆散、打碎、弹花,到拉纱、覆网、磨平,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以前全靠手工拉弓弹棉,现在虽然有了机器助力,但想要做到拉纱匀、覆网平、磨边实,一些关键工序还得靠手工完成。”季国付边操作边介绍:“机器做不到这么精细,偷了手工的懒,被子就不耐用,也不保暖,我们这行最怕的就是伤了口碑、丢了回头客,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要用好的质量,把客人都留住。”
![]()
除了传统的棉被外,该店还可以定做新花被、羽绒被等,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而随着工具不断迭代,效率持续提升,“弹棉花”这门老手艺,也在岁月流转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不断延续着人们冬日的温暖记忆。
特约通讯员:王晓敏(柘林镇)
编辑:何海丹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