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关注
![]()
1947年5月覆灭于孟良崮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可谓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国军师长级军官。他曾在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中,亲率敢死队攀登悬崖陡坡,一举攻克战场制高点张古山,并浴血坚守这一锁钥重地,重创日寇第106师团,取得了歼敌万人的骄人战绩。当时,他已是第74军51师153旅少将旅长,以少将之尊率领敢死队,可见其悍勇。
![]()
![]()
北大辍学后为生计投军
但如此一员悍将,却是曾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文人。张灵甫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东大村,世代耕读传家,他少年时期就学习成绩优异,写得一手好字。1921年,他考入长安中学;192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可惜后来因交不起学费,仅念了1年书就被迫辍学回家。
由于经济困难,张灵甫身上一度仅有一支牙刷,一块手巾,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了摆脱困境,张灵甫决定报考河南督理胡景翼办的国民二军驻豫军官团,顺利考入并接受军官速成教育后,被分配到国民二军。但在军官团驻开封受训期间,张灵甫有幸遇到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
邀师哲投考黄埔遭婉拒
于欣赏张灵甫的才学,推荐他南下投考黄埔军校,张灵甫自然欣然前往。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成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俄文翻译的师哲当时也在军官团受训,也隶属国民二军。他与张灵甫既是陕西老乡,又曾是同学,因此关系不错;张灵甫准备到广州投考黄埔,曾邀请师哲一起南下。
不过,师哲当时婉言谢绝。1个月后,师哲以第1名的成绩通过了赴苏联军事留学生的遴选考试,前往苏联基辅联合军官学校学习,并在基辅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张灵甫一样投笔从戎,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张则于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本应在1927年3月毕业,但由于1926年7月北伐开始,四期的全体同学不得不于当年10月提前毕业,投入北伐战场。
![]()
刚毕业的张灵甫被分配到第1军第2师,很快从基层见习官升任少尉排长。从此刻开始,张灵甫的履历就始终与战争紧密相连,总结下来就是打仗、负伤、再打仗、再负伤、再打仗,直至最后战死孟良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