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全球主要股市集体下挫,迎来一个名副其实的“黑色星期二”。韩国综合指数、日经225指数均大跌超过3%,欧美市场同样表现低迷。在外部情绪拖累之下,A股市场亦未能独善其身,全天呈现单边下行走势,超过4100只个股收跌,市场情绪再度降至冰点。煤炭、电力设备、钢铁、有色金属等周期类板块成为杀跌主力,拖累指数持续走弱。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再度失守关键支撑位,市场交投明显缩量,整体承接力明显不足。
![]()
近期A股的调整仍是多因素的复杂共振影响:
外部层面,美联储近期释放的鹰派信号超出市场预期,多位官员公开强调通胀水平仍高于2%的政策目标且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暗示未来加息周期可能延长,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明年上半年降息计划或将推迟,这一表态引发全球资金风险偏好下降,人民币汇率承压,对A股流动性环境构成直接制约,同时中日关系紧张进一步加剧了亚太市场的波动,韩国综合指数、日经225指数等均随之下跌逾3%,形成全球股市同步调整的态势;
内部层面,权重股表现疲软成为拖累大盘的重要因素,宁德时代因股东减持计划大幅下挫,金融板块也未能展现护盘动能,银行、保险、券商等板块集体走弱,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叠加技术面的破位影响,沪指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阴后跌破市场普遍关注的关键支撑位,触发部分程序化止损盘与恐慌性抛售,而成交量的持续萎缩则反映出当前资金观望情绪浓厚,市场缺乏明确的做多主线,整体风险偏好仍处于低位。
![]()
经历连续三个交易日的回调后,A股市场虽仍面临短期震荡整固需求,但多项积极信号显示指数已逐步具备探底回升的基础。
从估值层面看,尽管部分指数市盈率处于近年相对高位,但市净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估值并未出现系统性高估,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复苏与核心资产盈利改善的预期。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市净率水平为市场提供了一定的资产价值支撑,降低了整体持续大幅下行的风险。
近期市场调整已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内外因素的冲击。外部方面,美联储政策预期对全球资金情绪的扰动逐步被市场消化;内部层面,部分权重股经过回调后估值压力明显释放,金融板块在基本面稳健与政策托底的双重支撑下,下行空间有限。与此同时,年末政策窗口临近,货币政策持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与产业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为市场营造有利环境。
![]()
在此之下,面对全球市场的下跌以及A股的连续调整,投资者不应过度恐慌,而是从结构上,做好可能的结构性低吸准备。建议投资者可沿“防御+成长”双主线进行配置。一方面,低估值、高股息的金融与部分红利资产仍具配置价值,其稳健属性在市场震荡期内具备防御优势;另一方面,成长赛道中人工智能、半导体、医药生物等方向产业趋势明确,经历调整后估值吸引力提升。此外,受益于产业政策优化的电新、有色金属等板块,在供需格局改善预期下,也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