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之于伦敦至关重要,上海的黄浦江、苏州河同样如此。”当谈及上海与伦敦的诸多相通之处时,英国驻上海总领馆领事施睿耀(Sohail Shaikh)感慨,它们都曾是交通枢纽,带动人、物与商业的流动,并为工业革命蓄势。进入城市化转型期,它又成为文化与商业创新的高地。
“十五五”战略期的上海江河畔,水岸能为面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提供怎样的出海优势?如何让水岸真正“活”起来,成为人人可享的活力场域?这些答案,或可从全球城市的发展轨迹中找到线索。11月18日,《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第二季上海场启动,2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开幕活动,围绕“水岸开源:汇聚·共创·共享”展开对话。
![]()
事实上,上海伦敦两地在水岸上的相似性不仅体现在历史层面,近年来,泰晤士河与苏州河也在经历相近的更新迭代。
第一太平戴维斯国际地产中国区负责人及高级董事周玉总结,泰特现代美术馆带动周边形成充满街头艺术的文化社区。对应到上海,西岸美术馆与配套片区正在成为新的文化高地。再回到伦敦核心区,昔日的工业发电站沉寂良久,如今完成转型与再生,与此相似,上海苏州河畔的福新面粉厂通过更新迭代,把旧有工业园址激活为社区新动能,锻造出具有号召力的城市IP。
正是因为这些滨水空间由工业运输功能转向人文与创新载体,一江一河对时尚与创新领域的企业与机构愈发具吸引力。
不久前,第20季“蕾虎先锋时装艺术节”在苏州河畔举办,受到国际时尚界关注。蕾虎首席执行官彭耀东表示,苏州河不仅是上海的源起,也正在孕育中国的独立设计师与时尚产业。
“蕾虎希望与时代同频。上海从苏州河发端,我们也在寻找这段溯源。过去我们用过黄浦的外滩园、徐汇的油罐艺术中心,也用过PSA。这次回到苏州河,就是回到上海的起点,让独立设计师从起步之时就与城市的起源建立联系。”彭耀东说。
今年,卡游上海总部在苏河湾核心区启用。作为深耕动漫衍生品、以青少年为主要客群的企业,卡游集团高级副总裁梅云轩表示,苏河湾对当代年轻人吸引力强,也为卡游这家年轻企业注入持续活力。
“苏州河畔的创新密度远超我们的预期。这里既有滨水生态带来的开放气质,又汇聚文化、设计、科技等优质资源。上下游企业近距离协同,加之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贴近接触,显著提升了卡游的创新效率。”他说。
不仅企业受益,一江一河也正被市民与游客重新“看见”。这一变化被在上海居住17年的安永法国业务部全球负责人贺朗·瑞纳注意到。
“我初到上海时,大家都知道苏州河重要,但治理不到位,市民难以亲近。如今整治成效显著,沿岸适合散步,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都令人赞叹。”他还指出,苏州河正被更多游客纳入行程:“过去来沪多直奔外滩,如今随着‘一江一河’活动增多,越来越多人愿意到苏州河走一走。”
![]()
然而,如何在城市更新中持续激活水岸城市的“年轻力”,仍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前的调研报告,贺朗·瑞纳归纳出全球城市面临的四大共同挑战:一是吸引人才,吸引全球人才,这是大城市都在做的,就是抢人才很重要。二是地产功能,怎么使老的建筑的翻新和新建筑的功能。三是社区的包容性,不同的城市如何让居民社区更有包容性。四是和网络世界、虚拟世界能够结合
上海纽约大学上海城市设计与城市科学重点实验室(LOUD)联合创始人关成贺将目光更多投向科技前沿。在他看来,城市轻量化与机器人城市化将成为衡量未来城市活力的关键。“我们正站在数字孪生城市的起点。借助AI与城市感知技术,同一街区将在不同个体眼中呈现各异的体验与服务;通过感知与数字孪生的深度融合,城市将成为“千人千面”的专属界面。当天这一愿景实现之时,城市的年轻力与活力也将被充分激发。”
“我们离这个时间已经不远了,很快就可以见到这样的城市。”他补充道。
周玉认为,创新管理是当下最大的挑战。她指出:“许多社区在启动阶段因新鲜感迅速走红,但两三年后热度往往回落。管理方随之殚精竭虑寻求提振与复兴之策,然而这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持续的精细化运营。”
借鉴英国社区共治的经验,她建议由政府牵头,鼓励企业、开发商、品牌方乃至具有影响力的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共担责任、共议共决重大事项。
![]()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作为《奔流》前两季的重要成果之一,上海静安CBD(涵盖苏河湾功能区及南京西路功能区)正式加入全球商务区创新联合会(Global Business District Innovation Club),将与来自欧、美、亚、非的十余个国际顶级商务区共话创新与合作,推动水岸更新与功能提升。
“奔流100:全球水岸创新案例征集”同步启动,该计划将聚焦生态韧性、气候应对、人文与经济协同发展等领域,发掘并推广具有复制与可参考价值的创新实践,使水岸成为人人可享、可持续共生的城市界面。
“奔流”《水边人》纪录片第二季《水边的玫瑰》当天正式开机,“一江一河:历史与焕新”图志展同期举行。上海场系列活动还包括奔流音乐会、“浪潮之上”多媒体展上海站、“诗歌进地铁”上海-伦敦双城记、《跨越时空的握手:十九世纪英国皇家建筑师笔墨中的东方神韵》特展、《奔流不息:上海–伦敦》作品首发等多元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