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
很多人的餐桌上
少不了柿子的身影
![]()
![]()
图源/微博
很多喜欢吃柿子的人
更是开启狂炫模式
但是过量食用柿子
很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有人痛到进医院
有人肠子坏死被切除
近日,杭州冯女士连吃3个柿子后又食用大闸蟹,导致剧烈腹痛、呕吐,经诊断患上绞窄性肠梗阻,也就是俗称的“柿石症”,手术取出直径4厘米的肠结石。医生解释,柿子中的鞣酸与高蛋白食物结合会形成鞣酸蛋白,进而与果胶等凝结成硬块,引发胃柿石。
![]()
类似病例还有宁波的吴阿姨,因连续数日每天吃两三个柿子,形成巨大胃柿石并引发胃溃疡,需手术取石。更严重的李奶奶则因柿石卡住小肠,导致部分肠坏死,最终不得不切除坏死肠段。
![]()
两 类 人 慎 食 柿 子
01
糖尿病患者
![]()
柿子富含葡萄糖、果糖等简单糖类(单糖),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应慎食。
02
脾胃虚寒者
![]()
柿子性味寒凉,平时舌苔白厚、食欲下降、易消化不良、受凉后易胃疼(热敷后可好转)的脾胃虚寒人群不宜食用鲜柿子,以免加重症状。
![]()
为何吃柿子后胃里会长“石头”?
柿子不宜与哪些食物同吃?
如何健康享用柿子?
↓ ↓ ↓
![]()
为何吃柿子会形成“柿石”
杭州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黄海表示,每到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都会遇到不少因多食柿子导致肠梗阻的患者。
这是因为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果胶,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分子较大且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再与其他食物残渣凝结成块,越积越大就会形成“柿石”。
►“柿石”在胃内不断摩擦,可能使人出现腹胀、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柿石”进入肠道又无法顺利排出,则可能导致肠梗阻,严重者会引发肠坏死,甚至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除了柿子外,富含鞣酸的食物还有山楂、黑枣等,在特定条件下同样可能形成结石,需引起高度警惕,一次不要过多食用。
![]()
![]()
吃柿子避免这四种搭配
为避免不良反应,柿子不宜与以下四种食物同食:
▍螃蟹、章鱼等海鲜
螃蟹、章鱼等海鲜富含蛋白质,与柿子中的鞣酸结合会形成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沉淀物,影响消化吸收,并可能导致腹胀、腹痛。
▍海带
海带富含钙离子,可与柿子中的鞣酸结合,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物,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胃肠道不适。
▍高淀粉食物(如红薯、白薯)
红薯等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需要较长时间消化。柿子中的鞣酸与红薯中的成分在胃酸环境下可能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增加胃肠负担,导致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酒类
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柿子中的鞣酸和果胶与胃酸结合会形成黏稠物质,容易与纤维素绞结成团,形成既难消化又不易排出的凝块,增加肠道梗阻风险。
酒中的乙醇也可能与柿子中的鞣酸发生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
![]()
健康吃柿子,牢记“5要点”
想安全享用柿子,除了不与上述食物同食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空腹食用
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与胃酸反应易形成硬块,增加形成胃柿石的风险。
■不吃柿子皮
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即使经过脱涩处理,也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连皮一起吃会增加形成胃柿石的风险。
■不过量食用
柿子美味,但需节制,每日食用1-2个即可。
对于贫血患者,更应注意适量,因为鞣酸可能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
■选成熟果子
完全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会显著降低。选购时可通过色泽、手感判断,口感涩味重的柿子说明鞣酸含量较高,不宜食用。
若柿子不熟,可通过“水果混放法”帮助柿子成熟,比如将涩柿子与熟透的香蕉或者苹果一同存放3~5天。
■注意食用期
水果都有最佳食用期,若柿子存放过久或已有腐败迹象,食用后易导致肠胃不适。
【警钟】【宁波晚班】【杭州市中医院】【健康杭州】
【国家应急广播】【广东卫生信息】
![]()
❤️温馨提示:“中国舟山普陀”公众号已更名为“普陀潮”。因微信推送规则调整,想要继续获取本地权威信息、一手资讯,请将“普陀潮”设为星标⭐️,并在每次阅读后点击“赞”和“在看”。
转给家人们提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