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维港之畔的一张合影,让沉寂多年的李氏家族新生代再度走进公众视野。19岁的李长禧,作为李嘉诚的长孙、李泽钜夫妇的独子,首次以清晰形象出现在港媒镜头中。照片里的少年与同学并肩而立,笑容明朗,眉眼间既有父亲的沉稳轮廓,又带着母亲的温润气质,更透着一股不被家族光环束缚的松弛感。这位2006年出生的“天之骄子”,自出生起便承载着外界对李氏家族传承的诸多想象,而他与众不同的成长轨迹,也揭开了这个商业帝国培养后代的全新维度。
在香港顶级豪门的传承叙事中,“长孙”身份往往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严格的规训,但李长禧的成长之路却显得格外“另类”。不同于传统豪门继承人从小被纳入家族体系培养的模式,他始终在低调与自主中成长。就读于香港顶尖的汉基国际学校期间,他以“Michael Li”的英文名与人相处,身边多数同学竟不知其真实身世。这种刻意的“隐身”,源于家族给予的极致保护——相较于其他豪门子弟频繁出现在各类社交场合,李长禧几乎缺席了所有家族重要活动与会议,得以在相对纯粹的环境中度过青春期。
![]()
这种宽松的培养态度,与长姐李思德的成长路径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李泽钜夫妇的长女,李思德自小就被按“家族守成者”的标准培养:完成法律专业深造后,27岁便正式进入家族企业,逐步熟悉长和系的庞大业务版图,其沉稳务实的风格与父亲李泽钜如出一辙。而李长禧则被赋予了更多探索自由,家族似乎并不急于将他推向商业前台,反而给予了他充分的试错空间。这种“一稳一放”的培养策略,恰如李氏家族两代人的缩影——李泽钜作为长子,早年便被李嘉诚选定为家族基业的掌舵者,稳健守护着长和系的商业版图;弟弟李泽楷则跳出家族框架,在科技、金融领域开拓疆土,成为商界知名的“开创者”。如今,这种差异化培养模式在第三代身上延续,既体现了家族对传承的深思熟虑,也暗藏着对新生代自主选择的尊重。
16岁那年,李长禧便展现出了与姐姐截然不同的人生志向,他与同学联手创立了环保品牌“Jord”,业务覆盖饮食、时装、交通等多个领域,短短时间内便集结了170个合作品牌及实体店。这一举措打破了外界对豪门子弟“坐享其成”的固有印象,也印证了家族给予他的自主发展空间。尽管这次创业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品牌公众号已停更一年半之久,但这场“失败的尝试”并未影响家族对他的支持。相较于普通创业者面临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李长禧的试错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种“允许失败”的底气,正是顶级家族传承中最珍贵的财富。
在李氏家族的传承逻辑中,“成功”从来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李嘉诚作为家族的奠基人,从白手起家到建立商业帝国,深知创业之路的艰辛与不确定性。或许正是这份亲身经历,让他更能理解新生代探索过程中的坎坷。对于长孙的创业尝试,家族没有急于干预,也没有因暂时的停滞而否定其价值,这种包容的态度,远比单纯的物质支持更能滋养下一代的成长。网友的感叹恰如其分:“真正的家族底气,不是让孩子必须成功,而是敢让孩子失败,愿意等他慢慢发光。” 这种底气,既源于家族积累的庞大财富,更源于对后代独立人格与自主能力的信任。
除了培养模式的差异,李氏家族对后代隐私的保护也值得关注。李长禧的三个姐姐中,仅长女李思德因进入家族企业而公开身份,其余两人的长相与生活轨迹始终未被媒体曝光。这种“选择性公开”的策略,既保证了家族核心传承者的曝光度,也为其他成员保留了正常生活的空间。对于李长禧,家族更是将这种保护做到了极致,让他得以在远离聚光灯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形成独立的价值观与人生规划。这种尊重个体意愿的传承方式,打破了豪门传承中“身不由己”的宿命感,让新生代得以在“家族继承人”之外,拥有更多元的人生可能。
如今19岁的李长禧,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是否会像姐姐一样进入家族企业,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还是会延续创业之路,成为像叔叔李泽楷一样的“开创者”?这些问题尚未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家族给予的宽松环境与试错底气,将成为他未来选择的坚实后盾。在商业世界瞬息万变的今天,李氏家族的传承模式也在悄然进化——不再是单一的“子承父业”,而是根据后代的特质与意愿,提供差异化的成长路径,既守住家族基业的“基本盘”,又为开拓新领域保留了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